张天师驱鬼降福
<p> 中国古代花钱虽然种类繁多、含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如今的花钱收藏在探索和研究上还十分欠缺,远不及制钱。因为花钱多年来都没有完整的记载史料,专业的书籍和花钱研究者发表的论文也很少。近几年来,专业的花钱书籍,报刊上的花钱论文,以及收藏杂志关于花钱收藏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多起来,这对花钱的收藏和研究应该说是一个好开端。</p><p><br/></p><p> 喜欢收藏花钱的人,不仅仅满足于收藏品的积累,应上升到收藏理论的层面进行解读和研究,而这种理论性的研究,如果是对一般收藏者而言,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收藏事业,进而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位收藏鉴赏家或收藏文化的传播者。</p><p><br/></p><p> 本文章所谈及的张天师、张天使花钱,本人提供几种。虽内容大体相似,但铸造风格,大小,钱面小鬼数量各有不同。有一鬼图、二鬼图、三、四鬼图,还有鬼魂形态图。笔者便想突破常规,一探究竟。然而,能力有限,还望藏友海涵之余指点一二。</p><p><br/></p><p> “张天师”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以他为题材,数年前还曾有一部热播电视剧。而史料记载,张天师实为东汉张道陵,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相传,他为五斗米教创始人,《搜神记》云:“天师者,汉张道陵也。”他还被元代忽必烈册封过“天师”之名。</p><p><br/></p><p> 另有道书记载,张道陵为汉留侯张子房的八世孙,东汉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相传他7岁埋头书房,苦读《道德经》、《河图》、《洛书》,深悟其中奥秘。19岁设帐讲学,后任江州令。24岁与孙氏成婚。因当时社会的种种原因,张道陵无意官场,决计修道拯救百姓。据说张道陵在蜀汉之境设24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先后在青城山,龙虎山,巴蜀地区传道,创立了中国道教的一支早期民间组织,凡入该组织者交五斗米为信,后人因此称其教为“五斗米道”。 </p><p><br/></p><p> 自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世人多怀景仰之情、膜拜之心,并将其生平事迹、传闻轶事加以演绎传颂,至今形成了一系列美丽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p><p><br/></p><p> 于是,同样具有驱鬼降福、保人平安作用的张天师与花钱相结合,在民间出现了精美的张天师驱鬼降福压胜钱。 </p><p><br/></p><p> 其实,像张天师驱鬼降幅这样的神怪花钱从古至今都是花钱一族中内容最丰富有趣、布局最为美观讲究的,故而收藏研究它们的趣味更大,研究结果也更能反映花钱的历史文化。然而,目前泉界虽对神怪花钱收藏的极为重视,但往往仅关注于奇货可居、考证铸造年代的真伪鉴定,而忽略了它的文化价值、艺术观赏性和铸造工艺。孰不知,收而藏之仅算是奇货可居,但藏而知之,透彻研究,才能提高花钱收藏的层次,凸显它们的价值。</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p> “张天师”花钱,钱径为75毫米、厚3毫米,宋代铸品。其钱面穿右是天师执剑,穿左为两小鬼逃跑状,穿上真书“张天师”三字饰于荷座莲叶牌中,钱背面有十二地支花纹,此版别多见。(图一·二鬼图) <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p> “张天使”花钱,钱径63毫米、厚2.5毫米,宋代铸品。其钱面书“张天使”,所谓天师即天之使者,乃奉天之命为人间驱魔的人。此张天使手握宝剑作法,位列穿左,穿右为逃命之群鬼。“天师”、“天使”一字之差,是一奇也.但均指张道陵。(图二·三鬼图)<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p> “张天师”坐太师倚花钱,钱径62毫米、厚2毫米,虽为宋代铸品,但极为稀见。钱币正面穿上楷书“张天师”,“张天师”三字无牌位,穿右为张天师端坐于太师椅上,左持斩鬼宝剑,穿左有一小鬼跪地降服,小鬼身后站立侍童,符印放射光芒,背面为十二生肖,穿外饰卷草纹。(图三·一鬼图)<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p><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p> 带挂“张天师”驱鬼背十二生肖钱,钱径82毫米、厚4毫米、高88毫米。宋代铸品。此钱的图案与其他花钱不同,正面穿右为身穿道袍的张天师,右手持符印施法,一道符光降万魔,左手执剑高举,祥云围绕,穿右有四只形态各异的小鬼,天师施法降鬼的场景活灵活现。钱背是八卦十二生肖图案,并有带挂,十分罕見。(图四·四鬼图) </p><p><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p> 此钱与其它版别有所不同,钱面张天师右手执剑,左手托一钵作法,穿左一鬼为变异状,钱背内层海涛汹涌,外饰绘十二生肖置于格内。钱径67毫米、厚3毫米,青铜质,宋元铸品。 (图五·鬼魂形态图)</p><p><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trong>作者简介</strong></p><p><strong>郭宜岭</strong>,网名:苏泉,1948年生,江苏沛县人,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秘书长;中国花钱图典副主编;中国钱币大词典 压胜钱篇副主编。收藏古钱币数十年,藏品丰富,且不乏精品。部分藏品参加了2014年北京中国钱币博物馆:“吉金雅藏”民俗钱币展览。他一直认为:收藏是一种心情,是一份喜欢。能将每天的生活工作之烦恼得到彻底放松,这才是收藏的魅力所在。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strong>荐稿:童骋</strong></p><p><strong>编辑:吴勇胜<br/></strong></p><p><strong>总编辑:陆碧波</strong></p><link rel="stylesheet" href="//xinsubei.com/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J63" id="wcn_editor_cs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