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桐淦 | 水上“踢踏”滚滚来
<p style="text-indent: 2em;">时值春分,正在住地早餐,忽然听到溱湖湿地景区的湖边有节奏地敲响了铜锣,传来“嗨、嗨、嗨、嗨”的号子声……餐毕,循声找去,只见身穿红色救身马夹的人群,正人手一支竹篙,分列在十几条船上列队待命出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span style="color: rgb(165, 165, 165);">整装待发</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打听,这是泰州市姜堰区区级机关参加今年会船节表演和比赛的赛前训练。</p><p style="text-indent: 2em;">会船节是清明时节溱潼地区特有的一场水上集会,有说是为了纪念岳飞抗金,有说起源于戚继光抗倭,还有的认为是当地祭扫祖先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总之,不管哪种说法,都与祭拜先人和水上竞赛有关。1978年之前,水乡溱潼的民居以河湖港汊划分而成自然村落,村民居住集中,坟地也大致以村为单位,选择远离村庄的高地为公墓。清明扫墓,每个家族的男人,集中撑船去坟地祭祖,水乡青年生性豪爽好斗,春风荡漾的湖面上,这个家族的遇上那个家族的,张垛的遇上李庄的,不用扯旗鸣哨,船儿就会在水上飞一般地较量起来。久而久之,清明次日,就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溱潼会船节,溱潼会船节的最大特点是用竹篙撑船,前人曾留下诗句:“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鼎盛时期,创下过千条赛船,两三万“运动员”,十几万观众的纪录。因为其历史悠久,因为其民俗纯厚,因为其文化独特,溱潼会船节和广西山歌节、四川火把节、哈尔滨冰雪节一起,被列为全国十大风情旅游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一度的会船节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水上农民庙会。</p><p style="text-indent: 2em;">既是“水上农民庙会”,又怎么会引来区级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呢?</p><p style="text-indent: 2em;">原来,新时期的里下河变了,在保持原先河网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村和村路通了,镇和镇相连了,盐靖高速、启扬高速、宁启铁路、沿江铁路,将历史上的孤岛溱潼“网格”了起来,路通了,镇富了,人“跑”了,每年的会船节,留守的老农民越来越老,参加的小农民越来越少。而区里制定的“工业强区、教育立区、旅游兴区”发展方略,溱潼会船节是旅游兴区中的龙头,区领导们急了,区级机关的干部们兴致来了,于是,今年的会船节将有28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组成100条船参赛,选手年龄全部在45岁以下。这一举措不仅让非遗项目溱潼会船节的传承落到实处,还让“步调一致向前进,躬身实干争头名”时代精神的实践有了具体体现。更具意义的是,从纪念岳飞抗金算起,900岁的溱潼会船赋进了新的内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span style="color: rgb(165, 165, 165);">小潘、小何的1号训练船</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在岸边拉住准备上船的小伙子潘昌惠聊了起来,他是区财政局参赛队的,1988年生,兴化人,十来岁时在外公家就学会了撑船,“重操旧业”,训练了6次,就得心应手了,今天继续“试水”,也就是训练。他说感到兴奋,感到又回到童年。站在小潘旁边的何天豪,也是财政局队的,1998年生,东北一所大学毕业后来姜堰工作刚两年。讲到兴奋,他说的确蛮兴奋的,自己从上船站立不稳,到现在稳步船头,从不知如何操篙,到明白了头篙、梢篙的重要,学会了靠船下篙、一锣一篙、锣响篙下、篙篙相应……天豪越说越自豪:“有一种跳集体舞的感觉!”</p><p style="text-indent: 2em;">“集体舞”?我心头一震,不由想起2014年夏天在芬兰游轮上的一次踢踏舞体验。踢踏舞源于18世纪的北美殖民地,黑人移民释放疲劳、抒发心情常常跳起这种舞蹈,不拘形式,开放自由。传到爱尔兰及北欧后,被节奏化、韵律化和技巧化了。节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脉动,节奏引领下,我们那次整个甲板上的游人都踢踏起来,舞之蹈之起来了。</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span style="color: rgb(165, 165, 165);">教练徐邦俭指导小何(左前)练习</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没想到,小何这样的90后心目中的溱潼会船节,也成了一幕盛大的水上集体舞或水上踢踏舞。小潘、小何那条船上,船舷两边各站立12名篙手,锣手居中,舵手殿后,锣响篙起,24条三米竹篙,像排剑一样戳向蓝天,齐上齐下,赛船快艇般犁开波浪,直向宽阔水面上的终点目标穿去。</p><p><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display: block;"/></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span style="color: rgb(165, 165, 165);">溱潼会船,水上踢踏(资料图片)</span></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今年的4月6日,十里溱湖将有460条这样的篙子船会聚,12000名运动员参加赛事,这样天下第一的水上“踢踏舞会”,你能不来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br/></p><p style="text-indent: 0em;"><strong>作者简介:</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strong>周桐淦</strong>,报告文学作家,扬子晚报原副总编,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p><p><br/></p><p style="text-indent: 0em;"><strong>来源:江南时报</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strong>编辑:吴勇胜<br/></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strong>总编辑:陆碧波</strong></p><link rel="stylesheet" href="//xinsubei.com/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P6E" id="wcn_editor_cs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