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
缪荣株
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老伴年轻时黑瀑布似的头发渐渐露出了白丝,明澈如湖水似的双眸看书渐渐离不开老花镜,丰腴的腰肢渐渐有了些微的倾斜。
都说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依此说法,我们35年的婚姻快要成为古墓了。然而我两却相恋如初,相敬如宾,彼此间似乎永远有一种新鲜感。
在那豆蔻年华,我们之间有三十多封灼热的书简,若保存至今,随意读读哪一封,那感情会急剧升温的。若有能力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和演员会一炮走红。很可惜,当时年少气盛,一次动怒将这一“珍贵文物”毁于怒火。
虽然没了文字记载的初恋,但是恍如昨日的许多火辣辣的镜头记忆犹新。
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地何事,我暗恋上少女时的老伴。那时我们同在梅垛初中,我读初三,她初一。也许是那次,偶然的一次作文比赛,我两的作文同贴在一块黑板上。
放农忙假了,我要有几十天看不到她,心中顿生一种失落感,望着她离开学校时远去的倩影,怔怔地久久的望着,一直到她过了小桥,消失在村庄拐角处。她走了,似乎学校失去了往日青春的旋律,屋上的新盖的瓦片也变得灰暗无光,我的心绪糟极了。
有一天晚上,我就像“氓之嗤嗤,抱布贸丝,来即我谋”的那个家伙,经过她家门前,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没有勇气去找她,鬼使神差地竟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分币抛洒在她家庭院里。难道要分币充当爱情鸟?我也琢磨不透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恋爱了。后来她告诉我,当年第一次到我家来之前,她在窗前的书桌上即兴写了一首爱情诗,一辈子她才写过那首诗。
我能想象当时她那美丽的双眸里满是柔情。
在那秋雨霏霏乡村漆黑的旷野里,她送我去张甸中学,我们第一次相拥。我像个瘪脚的演员初次登台,只是右手轻轻地碰了她的肩,便触电般的抽回。
多情自古伤离别。在我去南京读大学快要上车的时候,我们执手相看泪眼。当客车出站时,我假装把头埋在书里,控制自己的感情,但讨厌的泪水,还是打湿了书。同车的人问我为什么哭?我能将这隐私告诉人么?我是带着红肿的眼睛到校来报到的。
那时,她怕我吃不饱,从她微薄的收入里挤出钱来接济我。情人的长期分离是痛苦的,那种无边无际的情丝扯不断,理还乱,扰得我上课精力不能集中,夜不能寐。我望着清凉山上清冷的月光,内心十分躁动,只有起床写信抒发情思。一封情书刚寄,可是积得多了超重,常常被无情的邮局退回来。没办法只得少写些,采撷南山上的一片红叶,像小小说的结尾一样留白,借物寄情。
我和老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第一次见面第一句话,我就问她:“你喜欢文学吗?”她笑着说:“我喜欢看小说。”想不到后来我因病退下来后,她坚持每天读小小说给我听,她是我创作素材的搜集者,也是我小小说的第一个读者。在她的帮助下,我圆了作家梦。
回忆初恋镜头,再细度老伴,却产生了不同的感觉。老伴年轻是因为条件差,忙工作,忙孩子,忙家务无暇梳洗打扮。现在退休后有条件了,也注意修饰自己。经过修饰后,越发觉得老板像栖霞红枫那样耐看,像西湖龙井那样耐品,像二泉映月那样耐听,像李杜文章那样耐读。这种风度不是年轻女人能拥有的,我为能拥有她无比自豪!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50篇。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