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夫
1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生活的,越是文学的。”“越是独特的,越是精彩的。”“越是个性的,越是迷人的。”
一部好的小说,就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地讲故事;不管故事发生在中原沃地,还是边陲荒野,只要能以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去塑造人物,去摹状环境,去叙写情节,去烘托主题,去抒发情感,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感同身受,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有所启悟,无疑就是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
李占国长篇小说《边陲线上的绿色梦——献给八一农大》,以农大学生、军人身份和商界精英等多种角色的经历与视角,成功塑造了北大荒黑土地上八一农垦大学浑洒青春、追寻梦想的师生群像。我花了三天时间,几乎一口气读完,故事牢牢地刻印于脑海,情节深深地触动于心弦。我不得不感叹:李先生不愧是一个段子高手,不愧为一名高产诗人,不愧为一位优秀小说家;他的这部小说俨然是一部散文诗的集子,更像是一部自传体式的小说。
2
小说《边陲线上的绿色梦》作者李占国,1961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现居哈尔滨市。应该说,北大荒的黑土地,塑造了他硬朗的东北汉子形象;观其笔名“我和云看太阳”,又分明感知其婉约的文人气息。
他1979年考入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1983年又入大连陆军学校深造;1984~1997年在陆军119师服役,1997~2002年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军分区工作;随后有一段时间从事自由职业,现供职于英国欧麦思农业流体肥料公司,并创办乳燕文学社和乳燕文学天地公众号。
他志存高远,目光远大,渴求知识,追求梦想,经历丰赡,阅历广博,酷爱文学,擅长诗歌,出版过诗歌合集《耕》,并完成多部小说书稿;他终于2023年6月,经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隆重出版了长篇小说《边陲线上的绿色梦》;全书共分67个章节,浩瀚36万字,可谓他呕心沥血的鸿篇巨制。
3
全书以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为背景,以农大学生学习、生活、爱情为主线,讲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为了理想梦想,为了求学求知,通过高考顺利跨入八一农大校门;记录了他们在大学四年中,珍惜光阴,勤奋好学,你追我赶,积极向上,不断精进的青春风采;回忆了他们从相知到相识到相爱,共同经历了一段忙碌而充实、欢欣而苦涩、温馨而浪漫的美妙大学时光。
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八一农大25年建校的坎坷历史,以及学校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为发展教育和农垦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不朽贡献;展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勤勉敬业、无私奉献、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讴歌了八一农大人立志扎根黑土地,坚守边陲办学,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努力进取的北大荒精神。
小说散发着浓烈而亲切的黑土地芬芳,洋溢着温婉的青春气息,飞扬着渴望的梦想情丝;那一篇篇一行行缠绵缱绻婉转的文字,是对农大师生奋斗历程的追忆与怀想,更是作者蕴藏心底多年情感的渲泄与鸣唱;那一桩桩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情景与故事,是对八一农大艰难变迁和大学校园忧乐生活的观照与审视,更是作者呼唤真善美的憧憬与心声。
4
秦丰无疑是这部小说的第一主角,他以丰满、鲜活、典型、励志、正能量的主人公姿态贯穿作品始终。他出生于风景宜人、贫穷落后的东北天堂河村,家境艰难,少年丧母,中途辍学,恋人助学,奋发苦读,备战高考,可算是他在天堂河十九年生活的缩影与写照。他对待初恋是挚情的,初恋情人修洁甘愿自己失学,退回自己已交出的5元学杂费为他报名复学;为了心无旁骛地支持他能够顺利读完大学,修洁化爱情为亲情忍痛嫁给秦丰二哥秦俭,主动挑起秦家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担子;面对修洁这意外的举动和高尚的情怀,秦丰唯有以发愤读书作为排忧与报恩。他对待学业是勤奋的,他从不虚掷青春年华,三观端正,志向远大,钻研知识,顽命读书,钟情文学,不断进步,表现突出。他对待爱情是严谨的,无论是任杰的暗恋,还是宗翠的崇拜,抑或袁园的欣赏,他都能妥善处理、给予慰藉,并恪守同学加朋友的那份纯情。他对待友谊是热忱的,他始终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友善相处,固守良知,特别当同学碰到难题时他总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遇到同学情绪低落时总以自己的诗歌感化与激励。我们欣慰地看到,秦丰确实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大学生代表。
郑义可算是这部小说的隐型主角,他以政治坚定、投身革命、扎根农垦和奉献农大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统领作用。作为童年父母双亡、少年给地主做童工的放猪娃,他14岁就投身革命加入民主联军,先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随着工程兵司令员王震上将“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新上战场”的一声号令,他从此扎根于北大荒农垦农场,起初以农场生产队长身份奋战于垦荒种田,后又凭八一农大农学系党总支书记参与农垦教育事业;他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信念,弘扬军人传统作风,不畏艰险,不顾小家,敢于奋斗,勇于创业,勤俭办学,培育人才,立志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努力让农垦大业后继有人。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郑义书记不愧为北大荒农垦农场及八一农大的脊梁。
小说中的有志男儿张建华、王新良,以及不让须眉的任杰、袁园等,他们尽管个性迥异、各具特色,但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带青春光芒和梦想情愫的优秀学子;有着慈母般心肠的农学系主任张冬青、善解人意的辅导员陈新枝和教研成果卓著的老教授轩辕昊宇,他们的形象委实可亲可爱可敬,皆为八一农大的中流砥柱;小说中的修洁、潇潇和王姨等配角人物,可敬可佩,印象深刻,惹人怜爱,已然成为人性良善和美好心灵的化身,让作品进一步丰盈饱满,可以说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又一亮点;至于说相对消极迷茫的李学庆、宗翠等人物,尽管渲染得有些过度,但仍然起着反衬正面角色的作用,至少在警示着当代学子引以为戒。
5
这部小说可读性极强。整部小说按大学四年时光顺序叙写,中间频繁导入插叙、补叙和倒叙,详略得当,裁取精当,以增添作品的厚重与内涵;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描写恰到好处,使作品显得立体深刻且意韵灵动;小说生活气息浓郁,里面总会感觉到有作者和我们的身影与踪迹,充分展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特殊而火热的人文场景,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行文语言极其优美、流畅与动感,极具韵味、情致与张力,好似品读一篇篇诗化语言的散文诗,毫无艰涩阻滞,让人不忍卒读,恨不得一口气读罢方觉欢畅。
这部小说艺术品位高。作品特别注重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神情描写、外貌描写、情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细腻传神,精彩到位,烘托人物,服务主题,颇见功底;作品大量运用拟人、象征、夸张、比喻、排比、对比和顶真诸多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语感语境与语情语意;作品在67个章节的中间或结尾,经常巧妙跳入情真意切、寓意深邃、诗情浓郁的诗歌篇什,这不仅是作者诗歌才情的充分展露,而且是小说角色情感情致的自然流淌,妥帖而精致地服从服务于各章节主旨;作品通篇紧扣一个梦字,对梦境、幻觉、联想的设计与描写相当精巧,饱含一种神秘、浪漫、唯美的意蕴,有力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部作品现实意义大。“文章当为时而著,诗歌当为事而作。”整个小说尽管氤氲着浓郁诗意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一部具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高瞻远瞩,用心良苦,尽情铺陈,寓意深刻,在作品中既着眼高处,又注重细微,更触向深层,不仅着力描述垦荒种粮的物质层面,而且着意阐释建校育人的精神高度,意在极力讴赞那个特殊年代农大师生的青春与梦想;回味这部作品,回眸那人那事,我依稀感觉这像是李占国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又深信认为这就是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励志性小说;在当下不少年轻人迷茫徬徨懈怠的关键时刻,在今天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时代,这部小说无疑是理想的读本与教材;我们借此呼吁年轻的一代,理想信念不能丢,青春梦想不能失,作者及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就是最好的启迪与激励,而小说中那些消极低沉的角色可权当警醒与鞭策。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小说《边陲线上的绿色梦》,即是李先生几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这是一本求学者的书,也是拓荒者的书;这是一本青春的书,又是梦想的书;这是一本奋斗的书,更是励志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