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除了作者是江苏人,《水浒传》还有哪些江苏元素?

[复制链接]

2024-10-10 17:57:08 357719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10-10 17:57:08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10-10 17:57:08


175602res8p9svpt95tsbd.jpeg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浒传》是一部发生在北方的英雄传奇,刻画了一群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英雄好汉。但细读《水浒》,读者也能在这部传世名著中找到大量的江苏元素,欣赏旖旎秀丽的江南风光。

施耐庵 

175602iyl70rkjrlygpvzq.jpeg

施耐庵

《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文学家)被广泛认可为该作品的作者。施耐庵其人不见正史,稗史野闻中众说纷纭。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欲为官却政路不畅,欲隐世却心有不甘。他的足迹遍布苏南、淮北,所著有《志余》《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等。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今属兴化新垛镇施家桥、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带)。在七十多年的人生中,施耐庵曾在兴化、苏州、江阴、淮安等地辗转生活,并在白驹场写下了不朽的名著《水浒传》。而另一位使水浒故事广为传播的文人则是明末清初的苏州人金圣叹。他评点了《水浒传》,将其与《史记》《庄子》并列,认为《水浒传》有资格能名列“六才子书”中。

175602pozkajzvihhobyi1.jpeg
李卓吾点评的容与堂本水浒传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经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熟谙中国文化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引得汉学家们击节叫好。

175602qrrk8orc98u883dv.png

施耐庵的江苏足迹地图      @付迎

江苏的水浒好汉

《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迥异、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

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自五湖四海,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要7位好汉来自江苏,13位好汉死于江苏。其中的“江苏人”就有七位,分别是“金陵建康府”(南京)的石秀、王定六、安道全、马麟;苏州的郑天寿;徐州的项充和李衮。而李忠、朱武、王英、李俊等好汉的老家则位于今安徽境内的定远、庐州等地。

175602xg32juuogmmj27he.png

生死在江苏的水浒好汉分布示意图    @付迎

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了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任尚义任侠。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石秀有血性、重义气、敢担当,正契合了古往今来南京人的集体性格。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175602rhi6ike0ox00jfil.jpeg
梁山好汉中的“南京人”石秀

快意恩仇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演进,空间的转换,施耐庵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犹如展开了一幅纸上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点,却是很多读者在阅读“水浒”故事时容易忽视的。

175602s1c66fys4y9g6cz3.jpeg

梁山好汉中的“南京人”安道全

175602vff3e133316bz2wb.jpeg

梁山好汉中的“苏州人”郑天寿

拿今天的长三角地区来说,细细爬梳后,记者惊奇地发现,出现在《水浒传》中的“长三角城市”竟有二十几个之多,包括了今天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宜兴、常熟、江阴、杭州、扬州、淮安、嘉兴、宣城、歙县、淳安等地。

水浒中的江苏风物

施耐庵游历大江南北,出现在《水浒传》中的“长三角城市”竟有二十几个之多,包括了今天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宜兴、常熟、江阴、杭州、扬州、淮安、嘉兴、宣城、歙县、淳安等地。书中征方腊情节涵盖了诸多江南城市,提到了镇江的金山、焦山,苏州的寒山寺、乌鹊桥,切合江苏的地理特征,也重墨描绘了江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物。

江南风光

南京


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建康府”(南京)第一次成为故事场景。“浪里白条”张顺前往南京,延请名医安道全来给宋江治病。张顺由北而来,在长江边(书中称“扬子江”)寻找渡船,当时正大雪纷飞,施耐庵用一首《西江月》描写长江南京段的雪景:“嘹唳冻云孤雁,盘旋枯木寒鸦。空中雪下似梨花,片片飘琼乱洒。玉压桥边酒旆,银铺渡口鱼艖。前村隐隐两三家,江上晚来堪画。”

镇江


镇江金山和焦山是著名的长江胜迹,“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裹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施耐庵笔下“寺裹山”的金山寺颇为生动雄伟,“江吞鳌背,山耸龙鳞。烂银盘涌出青螺,软翠帷远拖素练。遥观金殿,受八面之天风;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无边阁,看万里征帆;飞步亭,纳一天爽气。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

175602mkrne1zf1qv1dujx.jpeg
薛元中 京口三山图

淮安


《水浒传》最后一回,得胜还朝的宋江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这“楚州”即今淮安市楚州区。宋江最终将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选为自己和李逵的葬身之处,因为“山峰环绕,龙虎踞盘,曲折峰峦,陂阶台砌。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似水浒寨一般。”

长江

175602inwlwkccn32ceb63.jpeg

从第九十回《五台山松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容与堂本)开始,被招安了的梁山好汉们踏上了讨伐另一支农民起义军、江南方腊的征途。这场战争中,梁山好汉损失惨重,“十停去了七停”,“横尸似北固山高,流血染扬子江赤”,许多水浒迷不忍多读。但也应该看到,梁山好汉的进军路线涵盖了大多数江南城市,施耐庵也记录下很多久负盛名的江南美景。

扬子江为何被称为万里长江,施耐庵写到:“九千三百里扬子大江,远接三江,却是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从四川直至大海,中间通着多少去处,以此呼为万里长江。”长江奔流过古城镇江,“万里烟波万里天,红霞遥映海东边。打鱼舟子浑无事,醉拥青蓑自在眠”,施耐庵在第九十一回中的这首诗描摹了长江的壮阔景色。

太湖

175602geemaq0abj5xm9d1.jpeg

第九十三回中,大军来到苏州,打探消息的混江龙李俊等来到太湖。施耐庵写到,那太湖“水天空阔,万顷一碧”,“连远水,水接遥天。高低水影无尘,上下天光一色。双双野鹭飞来,点破碧琉璃;两两轻鸥惊起,冲开青翡翠……”和梁山泊相比,太湖更显出一种雄浑磅礴的气势。

民俗风物

花石纲

175602bg5x2wo04rnjxf40.jpeg

冠云峰

北宋皇帝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在民间大肆搜刮和征集石头,征用粮船从水路运往汴京,船队每十艘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青面兽杨志就是因为丟失花石纲(太湖石)无法交差,弃官逃走。如今留园的冠云峰和苏州十中的瑞云峰就是历史上未及运走的太湖石。


南征方腊

《水浒传》百二十回本讲到梁山军接受招安后替朝廷征讨辽国,讨伐河北田虎,平淮西王庆,最后征讨方腊。第110回,写宿太尉保奏宋江征剿方腊,天子降敕“定限目下出师起行”,宋江大军直抵扬州屯扎。第111回,写宋江过长江攻打润州,是为征方腊的第一个战役。此后,梁山军兵分三路,宋江带兵攻打常州、苏州,卢俊义带兵攻打宣州、湖州,还有一路水军攻打江阴、太仓等沿海州县。
175602wua567saau6h4a4w.png

征方腊,江苏境内战场示意图

水浒遗迹


江苏是施耐庵的故里,现今仍保存有众多与《水浒传》相关的文化资源,如无锡水浒城、中华水浒园、施耐庵陵园和施耐庵著书处等。
175602a44sqkw4s4kvkkkm.png
长江、西湖、太湖、金山寺、六和塔、蓼儿洼……《水浒传》中,施耐庵将江南美景一一描摹,如画秀丽的江南风光,反衬了梁山好汉们的悲惨命运。而之所以能将江南风景描绘得既准确又优美,显然和他在杭州当钱塘县尹,在苏州当张士诚幕僚,在淮安隐居避祸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来源:

1、智绘江苏 :《水浒传》与江苏 | 通过地图看名著  撰文、制图:付迎

2、交汇点新闻:《水浒传》:在英雄传奇中寻觅秀美江南 作者:于锋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6

帖子2764

积分12796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施蔷生 | 生命的韵律:在流动中抵达永恒

    引言前天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已43年。今天参加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中)

    血染大四河(中)丁正宏 1947年12月26日清晨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