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垂钓者一竿捅破考古铁律!江苏鱼塘下竟封存7200年前...

[复制链接]

2025-3-6 19:44:33 351448 0

分分秒秒的感动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5-3-6 19:44:33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分分秒秒的感动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5-3-6 19:44:33

194253osidddnsndjsqivc.jpeg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在兴化市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的北侧,静静隐匿着一处意义非凡的所在 —— 草堰港遗址。其占地面积颇为可观,足有 8 万余平方米。经考古研究确定,遗址的主体年代可追溯至距今 7200  6900 年前,悠悠岁月,尘封了无数的故事。

垂钓意外

2021年,江苏兴化一位垂钓者在草堰港钓鱼时,偶然发现村民挖出的陶片和鹿骨。这一无心插柳的发现,竟揭开了一座沉睡7000年的古文明遗址的序幕。这片水下世界曾是长江以北唯一的滨海湿地型史前聚落。如同一块“时间胶囊”,将7200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完整封存:从钻木取火的工具,到半成品的六孔骨笛,甚至一碗炭化米饭的痕迹,都在这片淤泥中悄然苏醒。

194253dcz911u7tfuz1bdc.jpeg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考古学家接手后,发现这片8万平方米的水下遗址竟是一座“时间保险柜”。低氧饱水的淤积层,让木器、骨器甚至一碗炭化米饭的痕迹得以幸存。这里不仅是长江以北唯一的滨海湿地型史前聚落,更藏着颠覆文明起源认知的密钥。


草堰港遗址所处之地,乃是江淮东部里下河的核心腹地。此地地势极为低洼,仿佛大地的一处凹陷之处,四周河湖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其海拔不足 2 米,往昔,这里曾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湖荡,丛生的芦苇摇曳生姿,繁茂的水草肆意蔓延,尽显水乡泽国的独特风貌。

然而,时光流转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开展了围湖改田造塘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原本的湖荡逐渐被改造,形成了大面积连片的鱼塘。如今,放眼望去,整个草堰港遗址之上尽是鱼塘与水渠。而那承载着远古记忆的遗址,无奈地沉睡于水面之下,默默等待着后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那段被岁月掩埋的历史真相 。

194254pyyduq2fu2cfd9vu.jpeg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考古界曾断言,里下河地区因6500年前的海侵不可能存在更早的遗址。草堰港的发现,为何能颠覆这一“铁律”?

地理玄机

草堰港的发现揭示了自然力量的另一面,毁灭与保存的辩证法。地层剖面显示,遗址经历了浅海滨海湿地湖积平原的演变。遗址位于海拔不足2米的湖荡区,6900年前的海侵事件后,2米厚的海相淤泥瞬间掩埋聚落,反而将先民的生活场景“真空封存”。海侵带来的泥沙非但未摧毁聚落,反而形成低氧饱水的“天然保险柜”,让木器、骨器逃过微生物侵蚀。


技术证据

聚落建于古沙堤之上,潮汐冲刷带来的淤泥逐年堆积,形成动态保护层。这种“以淤抗侵”的策略暗藏先民选址智慧,比现代文化遗产保护更早实践了千年。钻木取火器上的环形刻槽、榫卯木构件的精密咬合,证明先民已掌握抵御环境剧变的技术储备。他们不是被动等待毁灭,而是用智慧与自然博弈。

文明启示录

草堰港颠覆认知的核心在于先民对滨海湿地生态的极致利用。芦苇与榫卯的生存诗学.房址F4残存5米芦苇栅栏,采用交叉编织法,与现代防洪堤的消浪结构异曲同工.灰坑底部铺满草席,编织技法竟与今日凉席无异。这些“史前防水层”,既防潮又防鼠,堪称湿地版的“智能家居”。先民在潮汐涨落间开辟稻田,用芦苇排水系统对抗盐碱,比河姆渡的稻作早1000.陶釜底部的“史前锅巴”检测出芡实、菱角混合烹饪痕迹,揭示先民已实现“抗盐碱作物+湿地杂粮”的生存套餐。

194253dudgzegbbtb4eifv.png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今天的草堰港,如同一部被海水封印的史前《启示录》。它告诉我们:文明的韧性,永远超乎想象。当考古学家甘恢元轻轻拂去钻木取火器上的淤泥时,他触碰的不仅是7000年前的余温,更是人类与自然博弈的永恒基因。而那些尚未揭晓的谜题——350件鹿角靴形器的真正用途、六孔骨笛中断的音符、海侵前夕最后晚餐的炭化米饭——仍在淤泥中低语:历史从无铁律,只有待破的密码。


来源:船长卡戎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100315362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04

积分2014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施蔷生 | 生命的韵律:在流动中抵达永恒

    引言前天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已43年。今天参加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中)

    血染大四河(中)丁正宏 1947年12月26日清晨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