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掀起湿地风 师生纵论生态绿 ——盐城工学院网上《走进盐城黄海湿地》生态课反响热烈 喜迎二十大,共享美丽生态新盐城。4月26日下午,盐城工学院组织全校356名师生,在腾讯会议平台开讲了《走进盐城黄海湿地》课程,师生纵论盐城黄海湿地世遗保护,“云端”掀起湿地风 师生纵论生态绿。本次活动由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黄海湿地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走进盐城黄海湿地》课程主讲人周晓燕教授主持。
黄海湿地,海风和潮水交替作画,滩涂丹青令人惊艳;海风吹动,苇荡作响,万鸟翔集,成群结队的麋鹿在滩涂上飞奔;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代表的好生态,已成为盐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文旅IP。目前,盐城受保护湿地保护率54%,受保护面积达41.5万公顷,初步构建了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
工学院机械学院机制专业的几位同学着重考虑湿地水质净化可实施性问题,他们认为:一是可以采用自然沉淀+复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塘湿地工艺,削减水体污染物,保障区域水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安全;二是以机械自动化装置净化生态水质问题为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机械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专业的同学提出盐城目前面临的湿地环境形势还较为严峻,湿地环境保护任务还很重,将计算机技术与具体的湿地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有计划地保护湿地环境,预防湿地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湿地环境污染,可大大提高盐城湿地环境保护工程进度。
能源专业的几位同学紧接着也给出了他们对于盐城生态保护的建议:—从土壤多样性方面提出,作为我国最大的连续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盐城滩涂围垦发展滩涂养殖和种植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有很多滩涂要进行围垦与开发,这导致人为干扰加剧,湿地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因此,滩涂湿地开发和保护研究已被提上重要研究日程,他们也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可行性进行分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块享誉世界的“金名片” ,以往申报成功地区的实践证明,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带动当地绿色产业的振兴,形成巨大的资产。在后申遗时代,如何抓住申遗成功这段关键的宣传期,放大世遗效应,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都是值得我们大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走进盐城黄海湿地》课程代表罗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周晓燕教授对大家热议的主题进行了点评,并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做了总结:加强对盐城湿地公园环境宣传保护力度,动员盐城市民积极参与盐城湿地公园保护行动,实现公园共管共治,群管群治,组织高校志愿者开展保护绿色生态志愿行动,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参加这次讨论,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各个专业关于盐城生态文明的建设经验,同时也让我的本专业知识得以联系实际,在促进盐城黄海湿地生态保护上发挥作用。传播绿色生态文化, 我们义不容辞,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盐城的湿地世遗保护做出贡献。”盐城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学生会主席、B中文192班张瑾同学听课后对记者说。
荐稿:管国颂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