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特别爱好合唱艺术的一群人。完全出乎我的想象,这一百多人的群体当中,少数是刚刚退休或者是退居二线的人员,大多数还是市(区)机关单位、高等院校的在职工作人员。
清风如歌 邵玉田/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特别爱好合唱艺术的一群人。完全出乎我的想象,这一百多人的群体当中,少数是刚刚退休或者是退居二线的人员,大多数还是市(区)机关单位、高等院校的在职工作人员。
身边的这一位,在医院做护理工作,她乐呵呵地对我说:“我喜欢唱歌,平时在家,一边做事一边唱歌,心情特别好。”一位男队员接过了话茬,说:“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最容易磨去我们的棱角,但也会有记录细微生活、发现生活乐趣的意愿。唱歌就是我们产生乐趣的源泉……” 唱歌无功利,日常即殿宇。我说的这个音乐团队,就是盐城市音乐家协会清风合唱团。寓意——“风清气正”。 曾经读过宋代僧人丹霞子淳的《虚堂录》,书中“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是友情的表达;而宋代白玉蟾的诗句:“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又添加了“相识相知,志趣相投,包容互助,同舟共济”的深邃蕴涵。
恰如正在创作的清风合唱团团歌: “我是这清风里的一片绿叶 我是这和声里的一个音符 是音乐的魅力 让我们走到一起 是合唱的美妙 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接触清风合唱团的故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爱、投入、奉献,让我感动。感觉他们歌声的背后,应该隐藏着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亮点。 几个音乐爱好者在一起,谈论兄弟省市成立业余合唱团的事情。“一拍即合”,一个由我市机关干部、高校老师及社会各界歌唱爱好者组成的业余合唱团,就这样悄然诞生了,而且雪球越滚越大,已经从一开始的三四十人,发展到了今天固定团员一百多名的规模。
清风团走过的历程已经证明,这个团队,这个大家庭,意趣相投,上下同心,心想事成,有着非常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的目标是在追求高雅艺术中打造群众文化社团,成为盐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成功者,总是多声部的,就像交响乐那般雄浑壮阔。 清风团队,藏龙卧虎,却个个淡泊名利,重情重义。 每个周四的晚上是固定训练日,团员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来到盐都群艺馆,一丝不苟地参加合唱训练。团员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27岁,有在职的有退休的,但在每个固定训练日,几乎没有人请假。所有团员都以饱满的热情自觉克服种种困难,准时参加活动,享受合唱的美好时光。 记得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也是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箴言”。清风团队,能够让每个人的“各美其美”,凝聚为团集体的“美美与共”,各展所长,紧密配合,显示出集体智慧的光芒。 “我们和岁月一路走,走过沧海桑田。回首往事我们想一想,好像就在眼前。” “万水千山记录着我们洒下的鲜血和汗水,百年史册承载着我们奋斗的苦难与辉煌!” 这是清风合唱团走进我市盐南高新区,在新弄里荔枝大剧院的一次倾情献演:“永远跟党走·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音乐会。 两位主持人的开场白,传递着精神的伟力,将观众的思绪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年代…… 清一色红军战士装束,八角帽、红五星、粗衣布鞋、腰带绑腿、大红袖标……一个个雄姿英发。随着铿锵激越的钢琴伴奏,跟着简约流畅的指挥手势,团员们以多样的声部组合与多彩的音色变化,将《长征组歌》全部十首歌曲,依次进行了精彩演绎。 独唱、重唱、分部轮唱、混声合唱,辅之以深沉的讲述、激情的朗诵和LED大屏画面,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斩关夺隘的英勇、飞兵急渡的果敢、跋山涉水的艰难和祝捷会师的喜悦,艺术地呈现了80多年前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红军长征全貌,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炎炎夏日里清风团队的歌唱者给观众们送来的一股清风和韵。
《长征组歌》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一曲曲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清风合唱团建团以来,一直坚持“训练、参赛、演出”相结合,用训练为参赛演出打基础,用参赛演出检验训练成果,从而推动合唱事业的蒸蒸日上。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清风合唱团精心打磨,用情、用心、用功地排练了《伟大的中国伟大的党》《闪光的记忆》等优秀合唱歌曲,特别是这次演出的《长征组歌》被誉为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团结奋进的公益品牌合唱团队,始终是清风合唱团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现在,清风团又在加紧排练《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等《毛泽东诗词》合唱歌曲,为12月26日前后隆重献演《毛主席诗词》合唱专题音乐会作准备,以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 另外,《黄河大合唱》系列、江苏民歌系列、新时代颂歌系列,也已列入清风合唱团的排演计划之中。让我们翘首以待—— 赓续红色血脉,铸就文明之城。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清风如歌,情怀依旧。
作者简介:
●邵玉田/作者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