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它痴
李渔为它狂
这道金秋美味
令无数中国人垂涎
河蟹又名大闸蟹、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
相传大禹治水时,巴解在阳澄湖地区发现了破坏水稻夹伤村民的“八足双鳌”的水虫,于是巧设陷阱,把“夹人虫”引入,并以沸水“尽皆烫死”,虫味飘香,尝后发现味道鲜美,于是“夹人虫”就成了一道珍馐。后人为了纪念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个“虫”,称这种“夹人虫”为“蟹”。
宋朝傅肱所著作的《蟹经》一书中记载道:“江浙诸郡皆出蟹,而苏尤多。”江苏湖泊众多,水网密集,是著名的水乡泽国,大闸蟹驰名中外,大闸蟹产量一直占据着全国的半壁江山。
在外省人的眼中,阳澄湖就是大闸蟹的代名词。但是,在江苏人的眼里,除阳澄湖大闸蟹之外,还有固城湖大闸蟹、溱湖簖蟹、高邮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等。
阳澄湖的湖水活性好,水体清澄成弱碱性,且水中钙、镁、硅、铝、氧含量高,所以大闸蟹肉、膏黄都带有一丝甘甜;因为不需要抗腐蚀,蟹壳比较薄脆;另外长期在硬质湖底爬行时,腿脚、腹部都能保持白净清洁,蟹肉紧致,丝缕分明。
阳澄湖大闸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煮熟凝结,滋味鲜美,味道绝顶。汤国犁女士曾写下 “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的感慨,可见阳澄湖大闸蟹的至味。
固城湖水质清纯如镜,水深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宜人,是大闸蟹定居生长理想的“水晶宫”。
固城湖大闸蟹练就“钢筋腿”
@公孙梦琦
固城湖大闸蟹,形态和肉质尤为与众不同,因长期在坚固的湖底爬行,个个练就“钢筋腿”, 有“绿、早、大、肥、腥、鲜、甜、靓”的特点,凭着膏满脂肥、蟹肉肥美,赚足了佳话。溱湖的主体为鸡雀湖,水质清澈无污染,水草丰美,生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蟹类栖息繁殖。湖底底泥富含有机质、腐殖质,适宜簖蟹底栖生活生长。丰富的水生植物、水生昆虫以及大量的蚬、螺、小杂鱼等为簖蟹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还是慢点爬吧 ~~,
爬出“簖”,意味你就成熟可吃了
@公孙梦琦
溱湖簖蟹除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等优质河蟹形态,还具有“体健、色亮、腿长、爪尖”的独特特征,宋代就曾作为贡品上供朝廷。熟制后,蟹黄呈橙金色,黄中带红;蟹膏呈凝脂状,细腻绵密;蟹香浓郁,鲜美微甜,肉质韧滑,自古以来便有“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的美誉,人称“南闸北簖”。
洪泽湖底土质坚硬,水质清新无污染,非常适宜大闸蟹的生长栖息。洪泽湖水偏碱性,含量丰富的钙、镁离子和高含量的磷、铁元素,对大闸蟹的蜕壳、壳质的生成及色泽和硬度的形成都极为有益,形成了洪泽湖大闸蟹蟹壳鲜亮且坚韧的特征。
洪泽湖大闸蟹雄者膏白如玉,雌者脂黄如金,个大体肥,蟹膏饱满,肉甜味鲜,其背壳上有一个相对规则的“H”形状,是洪泽湖大闸蟹的特有标志。
高邮湖水域宽阔、水质优良,属弱碱性水质的软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水生物产丰富,大闸蟹完全生活在原生态的高邮湖湿地环境里。高邮湖大闸早在北宋年间就已成为皇家贡品之一。
北宋词人秦观就将高邮湖大闸蟹作为礼物赠予苏轼,并写下诗句“团脐紫蟹脂填腹”。蟹肉肥且味道鲜美,吃起来口感紧实,蟹膏肥、脂腴、馥郁、肉嫩、香甜可口,还是红膏的,更加有味道。
水泽丰富的江苏大地,除了以上五种远近闻名的大闸蟹外,太湖大闸蟹、骆马湖大闸蟹、宝应湖大闸蟹等也都有不错的口碑。
吃蟹首选是选蟹。
选蟹也是选美,够靓够肥够新鲜的才值得拥有 。
看长相 蟹壳要够亮有光泽,蟹爪最好是接近烟丝的金黄色,蟹腿的毛长且呈黄色。
看蟹的活跃度 爪子挥动有力的、爬行快、翻转敏捷的才健康。
选到好蟹,只有恰当的烹饪才能使美味得以完美的释放。
蟹之本味,五脏俱全。复杂的烹调反而会掩盖其本身的鲜味。
清蒸 加生姜,温一壶黄酒,沾自己喜爱的酱油醋即可。大闸蟹配上姜与黄酒,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事了。切记要肚皮朝上摆上蒸笼,这样可以防止蟹黄在蒸的过程中随着水蒸气流失,以保证蟹黄的完整。
醉蟹 也是别具一格。这种醉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酒香浓郁,香中带甜。人称“不见庐山空负目”,又说“不食醉蟹空负腹”。
香辣蟹 香、辣、鲜、脆。虽说香辣的味道很是来劲,但是对于追求本味的人来说,带调料的大闸蟹,终究是没有灵魂的。
秋风起,蟹脚痒。
菊花开,闻蟹来。
九月食雌蟹,此时雌蟹黄满肉厚;
十月吃雄蟹,此时雄蟹膏足肉坚。
三五知己,温一黄酒,啖蟹言欢。
这个秋天,你吃大闸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