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在我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作为东坡一生的写照。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轼的浩然之气是与生俱来的。有他的高考满分作文、入选《古文观止》的《刑赏忠厚之之论》为证。
苏轼一生做过八个地方的太守,分别是密州、徐州、扬州、湖州、颍州、杭州、英州、定州。
密州是他做知州的第一站。到任之初,百姓深受蝗虫灾害,苏轼一面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一面带领百姓抗击蝗虫灾害,最终蝗灾得灭,他开心呀,这就有了他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的悲天悯怀深得人心。
在徐州,苏轼又遇到了水灾,“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联合当地驻军苦战45天后,徐州城保住了。苏轼建了一座黄楼,一是彰显军民抗洪壮举,二是预防抵御洪水再次来袭。这座黄楼至今屹立在徐州,而苏轼也成了徐州民众心中的保护神。
至于在杭州,苏轼的政绩有目共睹。不必说苏堤春晓,也不说三潭映月,水月同辉九百年。还是说说东坡在杭州抗疫吧。当时杭州瘟疫流行,身为太守的东坡,想起好友巢谷给过他一个圣散子秘方,就命人据此熬了药汤,放置在杭州街头,过往行人人饮一杯,用以预防瘟疫。对于已经身染时疫的病人,他筹措资金,划出专门场馆,当时取名“安乐坊”。苏轼找来精通医道的道士,来救治这些病人,瘟疫很快得以控制。这安乐坊就是我国最早的方舱,也是我国最早的防疫病医院。东坡所为,至今令杭州百姓津津乐道,难以忘怀。
东坡一生三起三落,分别被贬官黄州、惠州、儋州。
45岁贬官黄州,成了一个没有事务、没有俸禄的闲人。他在一块地上自建房屋,门前栽竹,门后种菜,贬谪的日子同样活得热气腾腾。他与同样贬官的张怀民走得很近,还写了一阙词送给他,这就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送张偓佺》。躬耕笔锄之余,他发现黄州这个地方有溺婴的陋习,这令他大惊失色,写信给太守徐君猷,请求他以官方形式予以禁止溺婴,同时,他还挤出家用,积极募捐,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救婴堂。溺婴陋习从此在黄州渐渐消失。
贬官惠州时东坡55岁。在这里他同样有所作为,改良了农具,发明了秧马,方便了农夫插秧; 等到贬官儋州时,他已61岁。那是个“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六无之地。东坡也是宋朝流放岭南的第一人。他的政敌们以为,这下可以完全置东坡于死地了。可是没有,他成了那个蛮荒之地文明的使者。 东坡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蔼蔼然坦荡快哉风,传千里,吹千年,彻照古今,令世代敬仰。
与葛海燕校长在同一个系统工作,虽相识多年,但还是第一次听她的讲座。非常的震憾。葛校长对苏东坡为官、为人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如数家珍,烂熟于胸。无论是讲座的语言、逻辑,还是信手拈来的诗文词赋,无不体现了她渊博的知识和高雅情怀。葛校长自己说苏东坡是她的男神,我看葛校长确有苏东坡的神韵。
她借由《苏东坡的诗意人生》,引领我们一起体悟苏东坡身上的浩然正气和快意人生,正如讲座的副标题一样“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无论在何位、何地,无论处顺境、逆境,浩然正气不改,快意人生不变,活出了诗一样的人生,活出了利益大众的一生。
听了葛校长的讲座,自然升腾起对苏东坡的向往之心、学习之心。或许我们不能写出苏东坡的诗文词赋,但我们完全可以拥有苏东坡一样的浩然之心,快哉之风。
苏东坡有才有情有趣有貌,是中国历史上的“极品男人”之一。在他的内心充满浩然正气,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苏东坡的诗词赋水准极高,精彩篇章比比皆是,常见“以文为诗,以诗为词”。毫无疑问苏是高山仰止的盖世之才。苏东坡已离开我们近千年,感谢葛老师用精彩的演讲技巧带领我们走近这位“千古风流人物”。
葛海燕老师知识渊博、性情儒雅、语言生动、妙趣横生,一个小时的讲座以精湛的言语、动人的事例,把一代宗师苏东坡的非凡才学、生活态度、人生境界充分展现在听众面前,让我们在感慨千年以前文人雅趣的同时,激励后人正确面对事业、挫折、生活等方方面面。
今天有幸聆听了葛海燕校长分享的《苏东坡的诗意人生》,立体的、多方位地领略到了这位“三任尚书、八州太守、朝廷三品大员”的风采,他多产让后人敬仰的经典诗词成就自不必说,特别是他被贬黄州时,自己的奉禄都无法养家的境况下,还拿出银两来接济贫穷的妇女,成立“救婴会”,扭转了当地因无法养活自己的骨肉而悄悄溺亡的“溺儿恶俗”,非常感人,苏东坡当时提倡的济贫助困理念,至今都值得我们公益组织借鉴。
我很敬慕苏轼的宠辱不惊,淡然自若的人生态度。在逆境当中还能够去保持自我,始终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始终拥有一颗热气腾腾的心。葛校长沉浸式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有趣,有大爱有大度的这样历史长河中的大文豪,油然在敬仰当中更添了几分喜爱,同时也让我跟自己说:人生当中也要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变形……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人生极为坎坷,可他却活得坦荡而坚韧。他发明了东坡肉、子瞻帽,发明了秧马,他成立了救婴会,这样的他哪里像是人生荒凉、经历坎坷之人?对比当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有这份从容应对生活风雨的胸襟?这种大胸怀、大气度值得我们学习。
葛海燕老师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10个字概括了苏东波的一生。苏东坡以《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获得赞许,金榜题名,渐步仕途,官至三品。他的“诗、词、文、书、画”五绝天下。 一生波澜起伏,三上三下。 流放各地仍然心系众生,悲天悯人。 这样一位有才有义、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文坛传奇,让世人仰止、敬慕、崇拜、向往。
东坡先生一生仕途坎坷,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始终不忘初心乐观向上,身处逆境不等不靠,硬是将苦难当成了练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散文诗词等文学上的成就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多产且多为精品。可以说东坡先生符合当今人对“男神”这个词的所有想象。
喜欢读书,在云南大理生活期间也参加当地小型读书会。今天来明德书院不虚此行。葛校长的讲座精彩至极,把我全然带到了那个精通诗词歌赋、善美食工匠、能治国理政的苏东坡身边。此时此刻我很激动,以朗诵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对千古奇才的敬意!(词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