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湖风传,临淄有一条烧烤街火爆非常。经淄博友人之邀,怀揣好奇之心,一行数人,乘高铁,烟花三月,乍暖还寒时,欣然而去。
临淄乃淄博市的所辖区,该地极有历史,早在3068年前,乃齐国古都。少读闲书时,知一姜尚老者,辅佐武王,灭商兴周后,受封于临淄(原称营丘),为齐国开国之君。
约半时辰,下午三点五十分,安抵淄博,友人驾车接站,经市区三折两拐,至烧烤一条街,此址乃淄博最火的牧羊村烧烤,店在道旁低凹处,半壁街面,站缓坡高处俯视,只见烟雾弥漫,食客如潮,缕缕膻味,扑鼻而来,声声喧哗,不绝于耳。
入店落座,这拼搭小桌,乃友人侄子,提前挨号而盘下的,坐马扎上等候。我悄声问叶雨:“还不开吃吗”?她说:“等排队交钱后,才能撸串”。
环视店内,装修极简,除两排连体开放式高桌外,其他皆是小桌,马扎子,挤挤挨挨,应有半百余桌吧。
熬过两个钟头,终可撸串了,这烧烤吃的,可谓名副其实,除烧烤外,只有小饼、小葱蘸酱,没有炒菜之类,其撸串的味道,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然店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着。只至十点了,那排号的长蛇阵,仍乌乌泱泱的。
瞅着邻座的男男女女,那一个个青春洋溢的脸,那一张张面庞所透出的幸福状,真乃匪夷所思。
莫非临淄从没有过烧烤店?抑或是我这老胃已不敌撸串的吃法了?……
除临淄区外,淄博我是来过的,早年读《聊斋》后,为追寻那“人鬼情未了”的出处,曾拜访过蒲松龄的故居。也曾徜徉在周村,那条沧桑的明代老街上。并在“大染坊”故址的纪念馆里,也看到了已故友人陈杰先生的遗像,陈杰乃“大染坊”剧本的原著作者,可惜英年早逝啊!回首往日时光,不胜唏嘘……
翌日,细雨乍停,天欲放晴时,友率吾众人,又先后参观了齐国文化的博物馆,中国陶瓷馆,足球博物馆。吾等温故而知新,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应是“足球博物馆”吧,它告诉了世界足球的起源,以及发展延续的史料。远在2400年前,在临淄就有了“蹴鞠”游戏,也就是现在的足球之说。
由此,让我联想起宋朝的高俅者,乃太尉也。那厮,因善“蹴鞠”,讨得宋徽宗欢心,为之获宠,赐太尉之职。
足球乃传统国球也,却让当今之“国足”踢的一地鸡毛,真乃令国人无语……
由淄博归来,周余后,也渐淡了那顿烧烤的纠结,今晚偶翻手机,方知,淄博烧烤之所以能爆火的真相。
事情要追溯到10个月之前,去年的疫情期间,山东大学有12000名学生,因隔离被疏散至淄博,其中约8000人留在临淄。临淄并没有把这些学生视为负担,他们心疼这些学生,被装进笼子里的青春,他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远方牵挂他们的父母亲人,为之,在给予这些学生尽可能的照顾之后,在隔离结束要离开临淄之时,他们感念学生们长期吃盒饭的清苦,特地盘下了全城的所有烧烤店,给学生们饯行,并真诚的邀请,请他们疫情可能结束后的来年,待春暖花开之时,再回临淄!
春暖花又开了,心怀感念的学生们,携同学和朋友们便纷沓而来,如春潮滚滚,似山呼海啸。
遂淄博政府助力得法,真一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淄博烧烤的背后故事,网上评论:“今年的爆火,只因去年的往事太暖心”。另曰:淄博火的不是串串,而是利益面前的善良,仁心及和谐的大爱无疆……
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感慨之余,又发人深省。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孟子曰:“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
吾窃思,假如政府的公仆们,都以淄博像对待学生们那样为楷模,来对待天下黎民百姓,这世界该有多么美好!……
来源:齐鲁壹点 荐稿:司军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