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各地政府都会总结一年里做了哪些大事实事。今年又快到年终了,希望基层政府在编制“政绩榜”之前,先对照年初承诺,认真回顾一下欠了哪些民生工程的账,抓紧做好查漏补缺,不要以过紧日子为借口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项上打了折扣。 中央一再提倡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显然,中央提倡的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老百姓过更好的日子。 一度时间,有些地方似乎很有钱,大搞面子工程粉饰太平,耗费巨大而实际效用低微,出亮点谋取少数人的政治资本。随着房地产业行情走低,过度依赖的土地财政迅速断流,资金链出现危机,很多必办的事无力及时实施,过紧日子便成了一些地方一些人挤占民利的借口。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是党纪所不容的行为,只是有些地方侥幸未被披露而已。 过紧日子不是个新鲜词,更不可以被任何人曲意使用而有损百姓利益。政府提倡过紧日子,传统悠久。从瑞金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的小米加步枪,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是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最高领袖深刻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党政机关坚持过、带头过紧日子,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正是要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用“紧日子”换取“好日子”,用“三公”经费的“减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加法”,朴素的辩证法,彰显出了党和政府深厚的为民情怀。 党政机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不该花的资金决不乱花、不能浪费的物质决不浪费,是科学使用财政资金的理性选择,也是改进作风的有力体现。尤其是面对内外部重重压力,较长时间兜住民生底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理性选择和亲民举措。假如有人以过紧日子为懒政借口,忽略民生关切,压减为民服务的实事项目,相信老百姓不答应,上级组织也不会容忍。 年终将近,民生要安定,政府要立信。各地政府的主官们宜真正把百姓的利益举过头顶,静心、耐心、虚心的与百姓们结算欠账,补好拉下的课,以更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带领百姓们走好前程。
作者简介
仓中青,江苏盐城人。曾任中学教师、乡村干部、县报编辑记者、省级开发区农村工作局长、拆迁安置局长。以传递人性光辉、弘扬公平正义为志趣,数千篇新闻调查、社会评论和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及省、市、县区的各级主流媒体;以“不惧暴力、不畏权势、不贪财富、不负百姓”为操守而称誉乡里。曾因拒绝为权势人物亲友谋取不当利益而遭遇陷害,被羁押侦查三年九个月。铁的证据表明,经办公款数十亿分文无染,百姓馈赠钱物无数素未收受,被江苏省检察院定论程序错误案件,警示下级自侦部门规范办案。天理昭昭,多年依法抗争,得以落实政策。现在脑力尚健,以文谋生,有过上百例助人维权成功案例。网友们如有话题互动,欢迎关注《仓中青的文字园》、《钟清信息苑》。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