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2022年12月11日晚,青海省委党校1218宿舍内的一场酒局影响重大。第二天就是结业典礼,在党校参加学习的所有人精神都松弛下来,省政府秘书长师存武组织能力比较强,他把农业厅长李青川,文旅厅长王学文、海北州委书记多杰、国资委主任洪涛、交通集团董事长陶永利叫过来喝酒,主题是祝贺多杰和洪涛被确定为拟提拔考察人选。
只是确定为考察人选,还没提拔就开始喝酒庆祝,可见他们对成长进步看得非常重。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关上门喝点小酒,天知、地知、胃知就可以了,没想到这些50岁上下的大叔们竟然造的这么猛。李青川有心脏病,第二天早上意识不清,心脏难受,连房门都打不开,硬是靠砸门叫来的服务员。师存武因为喝的太多,第二天没能起床,上午计划好的一个重要会议无法出席。如果说他们俩人的事还能捂着盖着,多杰之死则实在捂不住盖不住,直到第二天晚上服务员感觉不正常,打开房间多杰已经去世了。酒风就是作风,酒场就是战场,6名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终于因为贪杯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事发生后,青海出台了严禁吃喝的十条禁令,对喝酒问题进行大力整肃。其实酒风之炽何止青海一地,研究员李昌平认为,许多县城只剩下“公仆经济”,也就是吃吃喝喝。官场吃喝是古已有之的文化和风气,端起来的是酒杯,喝下去的是感情,酒场是政治的延续,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问题在于,别人都喝就你不喝,世人皆醉惟你独醒,这种特立独行的成本太高。并且很多人都信奉“酒后识人”,诸葛亮观人七法中,就有一条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做官样文章都大差不差,很难看出一个人的品性真伪,但是酒精刺激之后,往往就会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领导考察部属,同僚识别知己,几杯酒下肚心里就有数了。所以有人认为,一喝就醉的人不中交,总喝不醉的人也不放心,喝完酒能掏心掏肺、交根交底的才大可放心。严禁喝酒可以遏制不良风气,但也会让一些勾当变得更加隐秘,那就是喝酒的圈子更小,关系更铁,可以少有顾虑地把平时不敢说的话讲出来,不便发泄的情绪倾吐出来,寻求心理、情感和利益的安全感,纳入心知肚明的“投名状”。事后反思那场酒局,陶永利说,自己很清楚这是不对的,是违反纪律要求的,但觉得情面大于纪律要求,也就破防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没有提出制止意见。很显然,若当时陶永利制止喝酒、反对喝酒会是怎样一种后果。
他可以大义凛然地对5位厅官说,咱们这么喝酒是违纪的,大家都洗洗睡吧,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出圈成为局外人。酒局、酒局,这是抱团取暖的局,是吹捧照拂的局,是相互成全的局,出局的后果很严重。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李青川哪怕心脏不舒服也要带病坚持喝酒。日后若多杰与洪涛得到提拔,这场提前预祝的大酒将在他们的小圈子里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洪涛反思说,自己平常视吃喝聚会见怪不怪,对别人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马克思年轻的时候也曾酗酒斗殴,正常人会干的事一点都没少干。由此观之,这些风光的厅级干部其实也有可怜的一面,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只能靠几杯酒来麻醉,只能通过小圈子寻求慰藉,一把大年纪还不能实现喝酒自由,真的是太可悲了。所谓喝酒自由,不过就是想喝什么喝什么,想跟谁喝跟谁喝,想喝多少喝多少,只要自己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就行。这6个人躲在宿舍里,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看似弹冠相庆,举杯畅饮,实际是在喝闷酒、喝苦酒,喝迷茫困惑的酒。表面看他们风风光光,吃好喝好,实际生活质量很差,唯一快感只剩下酒精的麻醉,混到这个份上着实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