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上店铺很多,大型超市四、五家,可“悦客”仍然顾客盈门。店内与柜台相对的墙边放着的几张凳面磨得发亮的长凳,最近被抽掉了,到店里来的人不禁要问个为什么。故事发生在初夏时节。雨过天晴的早晨,落选的村主任杨四,端着茶杯来到“悦客”买香烟。老板陈一清抬头看到杨四茶杯里的茶色变淡,便打趣道:“哎,杨主任开茶话会的啊?看得出来,刚从茶馆里出来嘛!”杨四惬意写在脸上,正准备答话,一个饱嗝涌出口来,讪笑道:“帮人家处理了点小事非得感谢一下,我说不要客气,可盛情难却,没办法啊!”“你啊,一年到头,帮不少人的忙呢!坐下来玩会儿。”买完烟,杨四习惯性地昂起头,顺势将头向右一甩,又用手将额前的头发梳理一下,其实并没有一根头发落下,那乌黑发亮的发丝每一根都被发胶牢牢地焗在头上,想掉下一根都很难。做完这一连串动作后,他才放心地往外走。一转身,他与进来的人撞了个满怀,来人纹丝不动,却把他撞得往后退了几步。杨四正想骂来人不长眼睛,抬头一看,见是本镇养殖大户赵铮,不仅没发着火,反而满脸堆笑,连声赔不是,怪自己不长眼睛。赵铮好像不愿意与他多说什么,转身对陈一清说,来两袋牛奶粉、两袋蜜饯、两瓶水果罐头。陈一清按要求拿好货物,笑着问:“去看望个老人。”付完钱,转身而去,随后杨四也跨出店门。杨四前脚跨出店门,久违了的常客,退休教师苏理便走进店来。一进门,苏理便骂了起来:“活鬼,没名堂的东西!自以为了不起,别人都尊敬他,其实哪个不晓得他整天玩噱头,吃你吃他!没名堂!”陈一清正在柜台里倒茶,听到骂声,立刻转过身来,大清早的说什么“鬼”不“鬼”的?当他看到是苏理,便笑道:“稀客!苏老师这些日子忙到哪里去了?也不到店来指导工作?”苏理接过口说:“不要提了,姑娘女婿非要我去住些日子,不然老太婆就要回来拉我去省城儿子家去,谁高兴关在‘鸽子窝’里?多没意思啊!”“对,对,哪里都没有家乡好!新鲜的蔬菜不用花钱买,鸡鸭鹅是散养的,鱼虾是野生的,猪肉是现宰的,城里人不一定有这样的口福呢!再说,你的学生又多,跑到哪里都很吃香。您的选择是对的!”“就是,就是!不高兴去省城,顶多到县城姑娘家玩几天。昨天刚回来。”“是啊,想回来孩子们不让,没办法,只好住了十多天。”“回来好,少了你不热闹呢。这一早上,肯定又收集了不少新闻吧?”“也不多,就是刚才那个活宝,噱了人家一顿早茶,还自鸣得意!我不知道他怎么咽得下去的!没名堂的东西!”“还能有哪个,杨四呗。他帮我家斜对门头脑不太灵光的单身汉福扣找了个扫地的差事,一个月一千几百块钱。其实是村里委托他找的,他却在人家面前摆功,要人家请客,你说这是什么人啊?”“哦?就是那个‘少根筋’?怎么能吃他的呢?人家来买东西了……”苏理知道这话的潜台词,便讪讪一笑说,买菜去。陈一清是个聪明人,不愿意得罪任何人,所以当苏理说到具体的人和事时,便把他支走了。苏先生是个好惹事的人。前不久,在隔壁药店,因介绍本镇“名人”在省城家里如厕时被儿媳妇撞见的事,结果被人家狠狠教训了一顿,还破了相。十多天过去了,那不太体面的一幕,他似乎已经忘了,就像没发生过一样。这种先生,不知当初怎么会成为教师的。唉……八点刚过,老常客陆续走进店来。过路人见不少人往店里跑,也跟着走进店来挑选自己合适的商品。进门便是客,陈一清看到不少生面孔,立刻满脸堆笑,招呼着每个客人,热情地向他们推介新到商品,对每个顾客的询问有问必答,顾客们十分满意。陈一清知道人都有从众心理,店里的人越多生意越好做;门庭冷落,生意必然清淡。他将祖传的长板凳放在店堂里,还加了两张不锈钢的长条椅,挂上了大屏幕电视机。老常客有事没事总要来点个卯,像上班似的。大家习惯了,如果哪个几天不来,大家都要查点他的下落。今天,陈一清见一个人就告诉一个人,苏理回来了。大家纷纷打听苏先生这些天在哪里养伤的。陈一清正准备向大家作介绍,扭头一看,满面笑容的苏理,拎着方便袋急急忙忙地向店里走来。陈一清抿了抿嘴,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用笑脸迎接苏先生的再次光临,并故作热情地问道:“今天买的什么好菜啊?”苏理放下手中的袋子说:“一点时鲜蔬菜、三条野生鲫鱼、半斤肉丝。足够了,营养过剩!”有人拿他开心了:“有没有去蔬菜店啊?你不是买菜啊,你是要人家的生姜和葱啊。”“本地产的黄豆,上市货,就是贵了点。姜啊葱的,人家会送。”他不直接回答。有人揶揄道:“你没有呆事做,都是做的赚钱交易。这,又是鱼又是肉的,十块钱不在家了吧?”“何止十块钱啊,用掉二十八块哩!不过,肉和黄豆可以吃几顿。”苏理解释道。“就是嘛,一顿吃掉二十八块钱,跟割你身上的肉有何两样?”直爽人说。“你啊,每月七八千块钱的退休金拿了有什么用?死了,能用钱烧你?”有个“直呆吼”,说了句不中听的话。苏理连忙摇手,他知道此人惹不起,他说:“不谈,不谈!说说其他有趣的事。”大家一听,估计他不是为了扯开话题,而是播发“早间新闻”,于是便鼓励他快点说。他见众人都要求他介绍见闻,心里特别高兴,此时他很有成就感,因此讲起“见闻”也就更起劲。他先介绍杨四如何噱福扣的早茶,加进自己的猜想,把未曾发生的事,其他人的事一股脑按在了杨四的头上,直听得在座的大骂杨四不是人!陈一清眨巴着眼睛想,刚才说给我听的没这么精彩嘛!苏先生哪句话是真的?听到大家的谴责声,他并不发表任何议论,抿着嘴在偷偷地笑,他的内心又一次得到了满足。他破天荒给大家分了一圈烟。接过香烟的人们感到莫名其妙,这些年来谁见过他给人分过烟?有人说,他抽的是“伸手”牌的香烟,有就抽,没就戒,从不买。人们看着嘴唇微微颤动的苏理,估计他肚子里绝对有“硬货”,既想吐出来,又要吊大家的胃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这套把戏,因为他脸上的笑容已经出卖了他。没有人催他快点说,由他干着急。的确如此,他实在忍不住了,自己打开了话匣子,但仍在卖关子,问大家:“你们知道今天大码头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没人搭腔,因为这些人都没去码头,无法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要讲故事了。
作者简介:
翁太庆,江苏省兴化市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散文学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签约作家。 2015年5月8日在《泰州晚报》副刊“望海楼”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三先生》,先后在该报副刊发表散文三十多篇,嗣后在《大江南北》《好孩子》《江苏散文》《青年文学家》《扬州晚报》等发表散文数十篇。在兴化文学、泰州文联期刊上发表过有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人杰地灵》获泰州委宣传部、文联联合举办的“建国七十周年有奖征文”二等奖,建党一百周年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2021年被评为兴化市文联先进个人,《胡立志外传》(小说)获第四届稻河文学奖,已出版短篇小说集《晚霞满天》。
来源:信服玖常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