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时彬:拔麦秸桩 • 逮鲫鱼

  [复制链接]

2024-6-23 16:53:25 72882 0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6-23 16:53:2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6-23 16:53:25

165021gvjlao2sllos5vo7.png


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黑黑的皮肤,瘦瘦的身材,一米二出头。下身穿一条酒红色的短裤头,光着膀子,后背披一件三尺见方白色的水纱布,头上戴一顶芦篾编织的斗笠,赤着脚,手执一把铲锹或弯刀。不顾头上烈日炎炎,不怕脚下热土炙烤,不顾天上风狂雨暴,不怕路面泥泞湿滑,像一只海蜻蜓翩翩然穿梭在水乡深处翠绿无垠的阡陌田畴间。
这个少年便是60年前的我。
拔麦秸桩         
大集体年代,土地耕种大多采取套作制。大麦套作棉花。在大麦成熟之前半个月就将棉花营养钵移栽到大田里。收割时留下的麦秸桩很长。夏至前后正是小麦田沤田插秧的紧张时节,男女劳力顾不上棉田管理。生产队长眼巴巴地望着麦秸桩齐戳戳地朝天而无力可使。
机会来了。我和小根、马小、乔山三个发小合计,一起去拔麦秸桩,在青黄不接之际找点烧草充实家里的锅门口。
说打就揃毛。伙伴们各自回家准备工具。竹篮子装嫌小,不行。篾箩榔槺,不便。最终选定草夹子。
【昔年】时彬:拔麦秸桩•逮鲫鱼.png
草夹子就是用草绳结的夹子,结构形状就像绳索担架。草夹子的两根柄相当于担架的抬杠。担架的宽度只要50公分左右能容一人躺下就行。而草夹子的宽度几乎同草夹柄等长,1米左右。网眼相对要细。这样装草的时候两根柄合拢起来饱鼓鼓像个“卷席筒”。卷席筒不能太大,大了我们扛不动。
一切准备就绪,乔山、小根、马小和我,短裤头,光膀子,背上披一块白水纱布披风(它既能遮阳又能擦汗洗脸),戴上斗笠,赤着脚,肩上杠个草夹子,手上拿把铲锹或弯刀,像林海雪原上的勇士,雄赳赳舞翩翩地飞到时家沟河北的大麦田边。只见瘦怏怏的棉花苗不到尺把高,筋脉纹路清晰的叶片像小孩子的巴掌,风一吹向我们招手。比棉苗高不多少的麦秸桩气呼呼直毕毕地朝着天,摆出一副不拜服的架势。我们呆立在田头,斗大的西瓜不知从何下口。
小根手快,拣高茬的拔,东一榔头西一棒,把个堎子搞得像个癞子的头。
乔山说,大麦是条播的,堎子边靠墒沟的土疏松,麦秸桩好拔,还省力气。
还是马小有主见,说,不能这样拔,一是效率低,二是容易损伤棉苗。
我说,这样吧,我们挨排排从堎头开始拔,这样效率肯定高,还不会惹队长骂。
大家同意这样做,两个人一堎,就像是在同生产队媷草。拔得动就拔,拔不动就用铲锹挖。不到两个小时就拔了几大抱。有的人拔得慢,有的人拔得快。最后我提议,别分你拔多他拔少,合在一起平分成四墩,掐草棒拈阄儿,公平合理。就这样各人领取一墩装进了草夹子。
就在准备回家的时候,队长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吓得脸通红。队长不吭声,也不同我们相。直接走到田里看看棉苗有没有受损,当看到两个堎头篙把长光秃秃的,笑了。
两分钟的时间,我们都吓出了一身汗。队长不但没有骂我们,还笑着说,不错,小伙头儿明天继续来干。拔的草归你们,还要给你们记工分。
小根到底年龄小,立即拍手叫好。我们三个愣着,以为队长在说反话。队长说,真的,今天半天每个人2分工记到你们妈妈拜拜的工分账上。这下子我们才相信,用头顶着饱鼓鼓的草夹子,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回了家。
因为拔麦根桩归自个儿不挨熊还又记工分,这是天上真掉下了馅饼个个都要来分食。本队里5-6个小伙头和3-4个姑娘都豁动了心,一下子参与到棉花田媷草的大运动中来,你可知道,这帮了队长多大的忙啊!仅用四五天的时间就把五亩多田的麦秸桩拔得干干净净。因为多劳多得,个个如狼似虎。手拔疼了,就用铲锹挖。有点人甚至戴上布手套。最后队长验收合格,宣布各人的报酬。每人一天4分工,多的人5天合计20分工。到年底决算分红,每分工4分钱。一算,辛苦了5天,得到了8角钱的酬劳。父母们也高兴不已。
8角钱能买4打洋火,能用半年甚至一年;8角钱能买4斤大鲫鱼,解决了过年的一半荤菜;8角钱能称1斤猪肉,外搭一个5分钱的茆子…… 吃用我可以不管,我只想母亲用8角钱买3尺酒红色洋布,同我做两条短裤头,这个暑假我就很开心了。
逮鲫鱼
1967年,放暑假前的一个星期内连续下了四五天的雨。虽然雨势并不很大,但断断续续连绵不绝。
庄稼人祈求的就是风调雨顺。棉花田淹掉了,秧棵田沉掉了。男女劳力齐上阵排涝抢险,孩子们也跟在后头干着躁,瞎操心,即便在教室里上课心里都不安逸。
一天中午吃饭时,我发现父亲的饭量与往常比明显减少。我不敢问,只晓得近几天父亲因为受凉感冒发烧,队里的抗洪排涝在节骨眼上又不能缺席,毕竟做一天拿一天的工分,所以一直在硬撑着。
饭后上学校,看了看课程表。下午的课是音乐、自然常识和体育。心想副科课不重要,便不声不响地又回到了家。
165021jtn2xkoddand0eao.jpeg
回家后找出父亲以前买的渔护子,竹篾做的,形状像极了小口圆肚的酒瓶子,能着三四斤。随即披上一件破旧的蓑衣,戴上斗笠,挎上渔护,拿把小锹,飘飘然穿行在蒙蒙细雨中。
生产队里的田,块块我都熟悉,连地名方位都叫得出来。比如,靠近庄的有“时家沟杨树脚”(家读成呃);远一点的是杨家六亩、横十亩、长德家十一糟子;再远点是庄西沟,也叫庄喜在。(注:以时、杨、长德命名的田块,皆为过去个人的私田,后来入社合并成为集体的田地)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常到这些地方钓鱼摸河蚌。知道哪里河坎子陡,哪里岸头子高。岸头高的田块必定是棉花田多,棉花田多的地块必定有排水的大龙沟。
我一马直奔“杨家六亩”。这里东西有一条大垄沟,西起时家沟,东达杨家六亩。垄沟的南岸是出庄至远田的主干道(直到90年代都是通往唐家光孝等顾庄乡的主要道路)。垄沟顶头岸高坎陡。平时垄沟头子与河面的落差近2米,发大水时还有1米左右。上框田里的秧田棉花田放的水排到大垄沟,水流集中,水势汹涌,“哗哗啦啦”流个不息,落到河里时激起尺把高的水花。风声雨声水流声掩盖了人们的说话声,若两人对面说话,不大声吼,别想听见。
这正是鱼儿喜欢玩耍游戏甚至冒险的好场所好时机。尤其是鲫鱼,有些小人书上说鲫鱼是鲤鱼的嫡亲本家,跳水的本领不逊于鲤鱼。
以前我看见邻居大拐扣龙恒太曾经在发水的时候在这条垄沟上逮鱼。他们有时候用耥网在垄沟里耥,有时候用踢罾在河边对着冲水的地方抄,有时候在淌水口的两岸边挖上两个洞,然后守洞待鱼。
我学他们用挖洞的方法逮鱼。我跋在水里,在垄沟顶头岸两边选择恰当的地方用小锹挖,心里一再叮嘱自己,泥土疏松,千万不能挖豁边子。洞像个猫耳洞,其实就是个跳水塘,半圆形,大小像舀水的瓢儿口。塘的里身斜直的,一尺深。外口是个弧形的。挖好后又仔细查看,有没有漏洞,万一鱼跳进去了,再从洞里逃掉,岂不白干。检查完毕,两手窝起来捧水灌塘,塘水不能太满,然后把塘水搅浑。
鲫鱼既聪明又糊涂。
聪明的鲫鱼一定要认准是清水,碧清的水。只有碧清的流水才会往上跳,是迎着水的激流往上跳的,逆流而上,我们叫做“鱼激水”。大垄沟里的水是三天两夜放不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水肯定是碧清的。毫无疑问,鱼儿高兴得忘乎所以,接二连三地往上跳,反复跳。就像孩子们在操场上练习跳高一样,不怕磕碰,不怕失败,不成功再来。跳不上垄沟的鱼儿不是滚落进左边的跳水塘,就是滚落进右边的跳水塘。
165021re71fs9qms6fs670.jpeg
糊凃的鲫鱼一掉进跳水塘就在塘里转圈圈,摆着尾巴,若无其事,悠哉游哉。不是因为没有激流,而是塘里是浑水。鱼最怕浑水。以前听庄上老先生说(可能是哄我们的),鱼一年到头是不闭眼睛的,连睡觉都不闭。只有遇到浑水才会闭上眼睛。
鲫鱼能够从河面跃上1米多高的垄沟里摆着尾巴欢欢喜喜溯流而上。一会儿隐蔽在垄沟两边的草窠里歇脚,一会儿又不知什么原因回头顺流而下到河里,然后又不知疲倦地往上跳,跳进了垄沟后又慌不择路地涌进秧田或棉花田的排水口子。殊不知棉花田是有深墒的,一旦涌入很容易被转田理墒排水的老农发现,一捉个死。这又是鲫鱼糊凃的地方。
我坐在岸头上死死盯着两个塘,看到跳进一条,心里就激动一次。记住大人的话,鲫鱼䱗鱼是结伴游行的鱼类,叫“阵子鱼”。要等鱼跳的兴奋头子过去才能下去捉。一旦捺不住心提前行动就会打乱鱼的阵脚,跑了鱼,还搅浑了河水,然后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如常。
我等啊等,耐着性子等。一条两条,我一个不漏地数。有几条跳跃过却偏离了塘口,偶尔也有条把犯气的,落进了水塘一拗又逃出水塘。我跺跺脚恨,但又不能出声。等啊等,终于等到鱼儿放慢了速度。我猜,头一阵的鱼已经差不多“入瓮”了,即使有也只是落巴小了。下去逮。一口气,两个塘里逮住7条,每条都有三指宽。爬上岸,坐在地上,隔二三分钟就扒住个渔护口看,心里美滋滋地如同喝上了鲫鱼汤。
坐在岸上半天,不顾风吹雨打。守塘待鱼逮鱼,何惧爬上落下。满满一护子的鱼背在腰间重仄仄的。回到家拿秤一称,起掉家伙四斤三两。母亲问,哪块的?我说,逮的。下午不成上学?没有。老师个晓得?不知道。你个打摆子......举起的手又落下。我抢先说,妈,快去齐,晚上烧鱼汤给拜拜补补。
第二天早上上学,我到老师面前一五一十地交代。
老师没有表扬我,也没有批评我。
作者简介:时彬,1954年生,1973年参加工作,退休后喜欢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之点滴码成文字,自娱自乐。

平台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片除标有出处外,其余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致信本号删除。

来源:人文泰州

荐稿:沈培林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31454060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16

积分2038

图文推荐

  • 陈同生 | 牙科医生爱好收藏

    8月4日,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商业街,牙科医生杨洪日

  • 姜涵文 |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姜涵文 我买《山茶文具店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