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永华村,是以抗日烈士席永华命名的,他是盐城现有128个红色镇村的命名烈士中,唯一牺牲于日军毒气战的烈士,也是已知该县年龄最小的命名烈士。 据《盐城地名红色印记》一书介绍:席永华,1928年9月生出于阜宁县二区陈滩乡陈家社(今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永华村)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靠租种田地谋生,日子非常贫苦。 1944年春天,新四军扩军征兵,席父为年仅16岁的长子永华多报了一岁。几天后,永华穿上偏大的军装,经过短期的训练,被编入新四军3师8旅24团通讯连,当了一名通讯战士。 当年10月19日,新四军3师决定攻打射阳县合德镇敌据点,命令八旅22团、24团和射阳地方独立团承担攻击任务。攻打合德敌据点的战斗开始后,新四军22团、24团的勇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攻入 城内。 攻占伪军据点后,新四军勇士又向合德日军据点发动攻击。该据点工事坚固,加之日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打得极为艰苦。战斗中,日军竟不顾国际公法,公然向新四军施放瓦斯毒气,造成我官兵接连中毒。新四军22团团长陈发鸿等指战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参军不到一年的席永华也在其中。 ▲ 席永华烈士侄子席加宝介绍:“现场指挥的人命令他们往上冲,我二叔就勇敢地往前冲,正好就遭到了敌人的机枪阻击,当场中弹牺牲了。” 另据《记合德战斗》(作者吴蓟)一文所记:1944年10月21日,战斗打到日军占据的合德(棉花)公司,几十个鬼子极为顽固,新四军屡攻不下。 连长当机立断,叫第2排副带第5、第6班继续搜索前进,把第4班布置在桥口,准备敌人的反冲锋,第7、第8班布置在桥两侧的圩墙上,以火力援助第5、第6班,此外集中了枪榴弹筒、小炮,全部火力向鬼子碉堡轰击,我们的炮弹也尽向鬼子炮楼上钻窟窿,把鬼子逼到地下室,静听着日本人反战同盟盟员的喊话。 一到山穷水尽,拒不投降的鬼子们便施放出大量的窒息性毒瓦斯。我以攻击部队中毒太多,不能继续作战,乃暂时退出棉花公司,并将所有房舍完全焚毁,顿时升起大火。火焰高数十丈,合德公司一片火海,火光数十里可见。 连续两日夜之合德战役,至此告一段落。 此次战斗,除部分日军逃遁外,共计击毙日军10余名,击毙伪阜宁县海防总队少将司令顾景班以下 119名,击伤敌伪数十名,生俘伪东北海防队代理司令刘振辉、伪中队长戴兆林以下 167名、敌棉花兵4名; 缴获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两个,手提机枪11支, 卜壳枪29支,手枪10支,步枪219支(地方区队民兵所获未算),各种弹药万余发,望远镜两个,照相机3架、自行车15辆,洋布103匹,棉花千担,伪币150万元,焚毁敌皮花3000余担,汽车5辆,其它缴获的军用品若干。 由于战斗激烈,22团团长陈发鸿及战士6人光荣牺牲。这当中,就有16岁的通讯员席永华。 为铭记烈士功绩,1958年,经滨海县人民政府批准,席永华的家乡被命名为永华大队,1983年改为永华村。
【关键词类别】: 1.抗战时期;2.日军(不是伪、匪、顽);3.16岁;4.毒气(化学武器);5.未留下照片。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