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史海钩沉】东晋建陵县治、海陵郡治设于何处

  [复制链接]

2024-8-8 10:54:21 409730 0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8-8 10:54:21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8-8 10:54:21

东晋建陵县治、海陵郡治设于何处

    王东庆

近年来,在研究考证东台历史沿革过程中,查阅不少古籍史料,网上也看到很多文史论述,在古东台建制沿革的关键点上,遇到一个实在绕不开、且困扰多时的难解之题,即 东晋建陵县治、海陵郡治,究竟设于何处?”  纵观网上诸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探究历史真像,须向古籍史料中查找明确记载,或以古代碑文为据,或有出土文物证之,方为可信。而靠推测、臆想,妄下结论,则不足为据。

吾经反复研读史料,深入探究,对古建陵县、海陵郡之治所问题,终于理出些许眉目,但不知正确与否,在此提出个人看法,烦请方家指正。

104559diisu147126ieieu.jpeg

  《嘉庆东台县志·建置沿革》载 :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置海陵郡,立建陵县治之。时地置建陵县为郡治,当兼得宁海地,其海陵县仍属广陵。由此可见,时海陵郡由广陵郡分出,郡治设于建陵县,建陵县、宁海县为海陵郡所辖,原海陵县仍为广陵郡所辖。

  (晋)《地理志》载 : 安帝分广陵郡之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置山阳郡。《新府志》以晋志 山阳二字为 海陵之误,郡所属本五县。据此,《地理志》所记山阳郡,实为海陵郡

东晋时,为避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汉族士民纷纷越淮渡江,奔向南方。甚至许多郡县在当地士族带领下整体南迁,设立侨置州、郡、县。

  《方舆纪要》载,建陵废县在泰州东北七十里,本东海郡属县,义熙中侨置于此,《新府志》以为今东台境是也。海陵置郡与山阳同时,其治即在建陵。(南北朝)宋齐两代因之不改,而海陵县仍属广陵。建陵侨置于东台境内时,已从海陵县划出,置海陵郡,自领建陵、宁海等五县,其中临江、如皋、蒲涛三县现已不在今东台境内。其时,海陵郡与广陵郡为同等级建制。

建陵县具体建于何处,此为问题关键所在。

查《晋书》载,建陵在(原)海陵县境,地名青蒲。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前后,淮南太守毛璩曾抵青蒲治乱,《晋书》八十一卷《毛璩传》详记此史实 : “海陵县界,地名青蒲,四周湖泽,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璩建议率千人讨之。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燃,亡户窘迫,悉出诣璩自首,近有万户,皆以补兵,朝廷嘉之。菰葑,俗称,此亦青蒲地名之来历也。青蒲,以一水网泽地,竟能聚集亡命之徒万户之众,可见当年当地物产之丰饶。

海陵郡治在建陵,建陵县治在青蒲,则海陵郡治所在地即青蒲。

汉武帝建元年(前140年)设广陵县西溪镇,青蒲属之。清洪亮吉《补东晋疆域志》卷四:海陵,汉旧县,沈志,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280年),有青蒲,即本之一村落,其著于正史如此。近年曾出土唐代《李符墓志》,碑文曰:青蒲南临吴渚,北傍秦泓,遂家焉。”  “秦泓即溱潼,时属东台辖地。

如此看来,早至汉武帝时(前140年),最迟在晋初(280年),青蒲之名已见于史册,且在历代多处史籍和碑志中频频出现,洪亮吉称其著于正史,可见其时青蒲影响之大。

青蒲,位于东台时堰以西不远,又称青蒲角。今属东台市溱东镇,现称青蒲庄。青蒲之名,流传两千年左右,至今未改,可见其历史之悠远。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又一说,南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海陵郡移驻海陵县(今泰州),待查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青蒲遭水淹没,泥沙淤积,可能致建陵县城长埋地下。

青蒲附近之开庄,考古发掘,出土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诸多遗物,证明此一带五千多年前即有先民居住。东晋时,青蒲聚集逃亡之人竟达万户之多,可见人口稠密,商贸发达,物产资源丰富,应具备建城之条件。近年,青蒲又有大量古桥、古井石栏、古生物骨骼、古陶器等地下文物出土。期待开庄、青蒲一带,考古会有新的发现,古建陵县城早见天日。

网上有人言,《泰州志》中记载 : “建陵县在东台的边城,和海陵县相接。并以此作为边城是建陵县县治所在之根据。经吾反复考证,《泰州志》此说有误也!其一,东晋之时,今日边城一帶,只不过是里下河流域中相近的几个小聚落,从地域形态、人口密度、商贸规模来说,完全不具备设置县、郡治之条件。其二,晋时边城这一地名尚未出现,直至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部于此构筑土城,辟四门及东西两水关,成为兴化泰州之间的军事要塞,因距泰州边远,故曰边城元末所筑之土城,岂能穿越到东晋,成为建陵县城?至今边城一帶也无建陵县城地下考古出土实物之佐证。其三,《晋书》、《嘉庆东台县志》等史籍中均未发现有关边城的记载,故建陵县在边城一说,为无本之木,不能成立。但边城与青蒲相距非远,同为建陵属地,倒是确实的,如称今边城在建陵县内,则较为确切。

如若多种史籍记载有异,须作分析论证以判正误,采信之原则 : 惟远惟信、惟详惟实。《晋书》所记为晋代当时之事,其可信程度远高于清代《泰州志》所记;《泰州志》所记极略,且未注明所出何处。《晋书》记述详尽,又有《毛璩传》青蒲治乱史实相证,自然可信程度较高。  

104559g1zx66b6nxcgfg4n.jpeg

由此,根据《晋书》、《晋·毛璩传》、《地理志》、《新府志》、《方舆纪要》、唐《李符墓志》、洪亮吉《补东晋疆域志》、《嘉庆东台县志》等诸多史籍明确记载,足以证明 :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建陵县治和海陵郡治,均设置于东台溱东之青蒲。若以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止,青蒲为郡治兼县治之历史,长达一百七十二年;若以南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海陵郡移驻海陵县(泰州)止,青蒲为海陵郡治也长达九十一年,为建陵县治则仍为一百七十二年。此为东台古代建县、建郡历史上的一段辉煌!

 O二四年七月二日完稿于沪上

104559papasqq5gagag3s3.jpeg

作者简历

王东庆,江苏东台人,文化学者,著名的收藏家、旅行家。


来源:东亭庖人天厨星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31454060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16

积分2038

图文推荐

  • 姜涵文 |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姜涵文 我买《山茶文具店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