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均由作者提供)
奇名当选
某地选举区人大代表,宣传轰轰烈烈。投票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四周贴满标语口号:“投下你庄严神圣的一票”“行使民主权力,人民代表人民选”,等等。选票上列有候选人4名,实行差额选举四选三。选民拿到选票,候选人十分陌生,不知该选谁。候选人介绍也只有性别、年龄、职业和政治面貌,难以看出性格、人品及工作能力等参选条件,选民无奈。
选举中,有记者任意采访一选民,问其票投何人,该选民道:“其中一人名字奇特,复姓皇甫名君笑,听起来像当年的‘黄埔军校’,我在他名字上打了“勾”。公布选举结果时,“皇甫君笑”得票最多,有人分析名字起得好占了优势。
永在心中
有老妪吴氏,其夫郑恒发1949年随国民党军去台,其时新婚燕尔,情隔两岸,数十年音讯杳然。郑恒发疑与吴氏终生难见,故在台湾又娶妻生子。吴氏矢志苦守,泪泉熬枯,终于在八十年代末得通信息。郑恒发其时已丧偶,自己也卧病不起,犹念及结发元配,并时有钱款食品寄来,以表数十年之歉疚。
忽一日,郑家异母子从台湾来大陆,吴氏见其臂緾黑纱惊问其故,郑子哭曰:“家父新丧,前月已将骨灰邮寄来,遵其嘱将其遗骸归葬故里,子今特来打理此事。”吴妪大疑:“未见骨灰寄来,也未接报丧唁电!”子环顾其室见一青瓷壶即前月寄来之骨灰罐,罐底贴有亡父姓名及生卒年月。
吴氏惊愕,抱罐痛哭不已,言自已老眼昏花,当是台湾产补品,已掺糖食尽。郑子闻言膛目半晌。吴氏哭罢犹破涕为笑,喃喃道:“如此也好,你父永在我心中,所幸年青时之誓言终能兑现矣!”
“狗不咬乡长”
某乡长病故,县委拟在三位副职中挑选一位继任。三位副职一为分管文秘宣传的徐某,一为分管计划生育的张某,还有原乡长助理黎某,负责全乡生产管理。县委组织部长决定到该乡最穷半坡村考察政绩。三位副乡长同往。进村就见欢迎标语口号满墙热闹,徐某洋洋自得,村妇代会主任汇报国策落实情况,照本宣科头头是道,张听得频频点头。饭后,去田间视察时,突然蹿出四只大狗对客人狂吠,一时间群狗蜂拥扑向客人,唯不咬黎某,相反摇尾亲昵似亲人来归,黎某一声呵叱群狗遂安静下来。组织部长见状已明白三分。再向村民了解,村民极言黎乡长作风踏实,为使小村脱贫经常工作在田间地头,连狗都熟识。县委决定由黎某继任乡长。由是,“狗不咬乡长”名扬乡里。
“小 官”
佳佳8 岁,聪明而调皮,不思学习。母疑其有多动症,遍求医药收效甚微。班主任对佳佳“恨铁不成钢”。偶遇将哑女育成神童的之周弘,向其讨教“开灯教育法”。周弘建议班主任给他个“小官”当当。班主任依言让其担任班级劳动委员。自此,佳佳颈悬教室钥匙,早来晚走打扫卫生尽心尽力。老师对他适时表扬,佳佳表现越来越好,学业也大有进步。家长和老师感谢周弘指教,周弘笑曰:得感谢那把教室钥匙,是它打开了佳佳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黑面女鬼”
东北某林区,有女名小翠,斯文雅秀、楚楚可人。一日独自到镇上购物,归途已黄昏。忽听背后急急车铃声追来,骑车人乃一壮汉,其唤小翠乘车不收车费。小翠念离家尚有几里路,遂跳上壮汉车。车拐入密林区,天已擦黑。那汉子原来是流氓,常伏林边伺机作案。今天谅猎物到手,时有猥亵语出,翠已警觉。壮汉选得僻静处,戛然停车,翻身来搂小翠欲行非礼。小翠后退一步,大叫一声,那汉子定睛一看,面前俨然一披发“黑面女鬼”!林隙月光下,更觉阴森恐怖。那汉子三魂出窍浑身瘫软,连喊有鬼,㤺不择路,一头栽进林边水沟。原来小翠见此汉欲起歹念,急中生智拿出镇上所购之黑鞋油,尽抹脸上……
后有人问起小翠何以出此妙招制歹徒,小翠笑曰:“天下心怀鬼胎者,岂有不怕鬼者!”
“唐三彩”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多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河南某村成批生产仿古“唐三彩”工艺品。价格几十元至二千元不等。
一日,两日本客人偶过“仿古村”。业主赵某认定是两条大鱼,遂将客人引入内室,神秘兮兮地取出稻草包着的两件唐三彩立马,说这是刚从古墓出土的“坑货”,想要可便宜些。客人见两只立马虽泥土斑驳但马造型生动,品相完好,果然是刚出土的文物。问起价格,赵某开价二只4000元。客人按捺不住心中狂喜,价都没还急忙掏出4千元,生怕卖主反悔。赵某再三叮嘱千万不要声张,以防警方查扣。这两人自是喏喏连声匆匆离去,两只鼎级国宝4千元,简直是白菜价,可捡了个大漏子!客人回国后用高级仪器检测,仪器显示为千年前之器物,这两人欣喜若狂。
一月后,两人又到“仿古村”捡漏,赵某以为是来找麻烦,从后门溜走,这两人急追说是还想要,赵某惊魂甫定,又照原价卖了一对“唐三彩”。没有不漏风的墙,消息传到当地派出所,警察将赵某带去询问,赵某如实相告,不是出土而是新仿。X光机照射可提高陶器的老化程度,我不过多照了一点时间而已。科学仪器不科学,赵某的谎话倒是真谎话。
滴漏孝子
一老妪住某大型化肥厂围墙边。生有二子,皆长成人,结婚生子远离老人而去。老人孤苦无依,靠居委会救济勉强度日。忽一日,觉小窝棚上横空管道有水滴下,遂用瓦釜承接。经验证,乃为输肥管道漏下之“母液水”也。老妪向厂方多次报告,均无人来修。厂大部门多,互相推诿,此事竟不了了之。然附近菜农闻知,则向老妪洽购。自此,老妪备下容器,索性以滴漏为生。积数年,居然成富婆。辞谢了居委会的救济,并时有捐款给居民文化站购书。老妪则年年评为“街道积极分子”。
有人见老妪富有,就问起她子女赡养情况,老妪笑指滴漏处:“真孝子在那儿!”
《滇南钞报》
景德镇小窑主蔡先生,近年生产粉彩四季屏风,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精心绘于瓷板,烧成后镶嵌在黄花梨木的木雕框架内。但由于是现代工艺品售价5万元也少有人问津。
某日,一位神秘人物登门,夹着一卷旧报纸对着蔡先生如此这般耳语一番,蔡先生顿时眉开眼笑,问他这卷报纸开价多少,神秘人物伸出三指开价三万元。
数月后,清代粉彩四季屏风就在某地拍卖会现身,起拍价为24万元。展台旁有文字说明:“本屏风为清代大户人家实用,几经转手流传有绪。在拆卸清理时发现衬板内有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滇南钞报》,确认粉彩四季景物屏风为清末文物。”
古代易碎物品无泡沫塑料衬垫,用旧报纸缓冲防震动顺理成章,于是这架现代工艺品屏风摇身变作文物。在拍场最终以32万元高价拍出。据矫情人告知,神秘人物的《滇南钞报》系在一卖杂物的地摊上以4千元购得。
《滇南钞报》于光绪二十九年在云南创刊,光绪三十三年停刊,本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牍史料,没想到在屏风上沦为造假的道具。
甲鱼咬鼻
浏览太湖的上海旅客王某,在返回苏州的公交车上,发现同座乡民所带之竹箩内有甲鱼若干,出于好奇伸头去看,不料其中一只咬住王某鼻子不放,王某顿时鼻头出血,哭笑不得,甲鱼却像秤铊悬于鼻,且四脚乱抓,头往鳖壳内缩。王某痛苦万状,同车旅客也苦无解脱之法。车到横泾车站,王某下车急奔横泾医院求治,并掏钱买下这只“冤家”。外科大夫从未诊治过如此怪病,急欲解剖甲鱼,又恐其挣扎且越咬越紧,使病人更难忍受。正在束手无策之时,只见一老农端来一盆清水,让王某将鼻脸连同甲鱼一起浸入水中。旋即甲鱼松口,使王某终得解脱,医生及围观者皆释然。王某再三谢过老农,老农打趣道 :“手术费一只甲鱼足矣!”
尸 错
骆马湖边一老汉于梦阳,与媳妇口角后,怒而离家出走,家人遍寻无着。时隔一月余有人来报骆马湖苇荡中有一老人尸体,家人大惊,趋前验证,见衣着鞋袜皆似梦阳。梦阳老伴伏尸嚎啕不已,其子媳也愧悔动容,即殡葬,并于东山立碑志孝。
忽一日,有梦阳老人好友路过梦阳家,见灵堂花圈挽联,惊问:“何人故去?”答曰:“先考。”好友失色道:“昨日方见令尊在镇上卖药,何曾去世?”家人不信。翌日晨,老友将老人带回,家人见惊喜参半。子媳辈长跪不起,祈求饶恕,老伴则与其抱头痛哭。
此事传至邻县,有三壮汉披麻戴孝来至于梦阳家,自言为死者之子,征得于家同意将墓碑换过,朝于梦阳夫妇纳头便拜,自惭曰:“我等不孝,致使家父别我等而去。既然我父被你家祭奠过,你我两家算是一家。如不见外,请二老收我等为子”,梦阳大喜。自此三子待梦阳夫妇为父母,与于家子媳相处亦如手足,在当地传为佳话。
编辑:蔡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