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艺海钩沉】张月娥与梅兰芳交往轶事

[复制链接]

2022-6-23 11:46:31 125239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2-6-23 11:46:31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2-6-23 11:46:31


张月娥

梅兰芳交往轶事


作者简介

  张林张月娥之子。中国法学会会员,盐城市城管局原副局长现为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盐城市老干部文友会首席顾问,在行政法学、生态文明、文史研究等领域均有所建树

  梅兰芳,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上世纪三十年代即名贯中西。笔者生父张月娥,维扬戏四大名旦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名扬苏皖沪,被誉为“苏北梅兰芳”。二人均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戏剧家协会首批会员。梅先生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和梅剧团团长;张月娥则为南京戏曲统一公会会长、民办的南京力进扬剧团团长和官办的南京市实验扬剧团团长,俩人交往情深渊长。三年前笔者应扬州电视台《明月梳妆台》栏目组之邀,参与了《扬剧名旦张月娥》三辑专题艺术访谈节目的拍摄,了解了一些家父与梅兰芳大师鲜为人知的往事,特列举一二,既告慰逝者,亦传于后人。

114403rbwbjmwbmljb3tzj.png

  作者在扬州电视台《明月梳妆台》访谈栏目中谈对父亲张月娥的印象

  作者在扬州电视台《明月梳妆台》访谈栏目中谈对父亲张月娥的印象。

  梅兰芳先生为江苏泰州人,家父张月娥(艺名,本名张文龙,字海清)为江苏扬州人,二者家乡相距百余里。张月娥少时曾由师父引荐亲往梅府拜梅先生为师,梅大师也亲传旦角唱功绝技和京剧武功套路,这为张月娥后来成为扬剧名旦和客串京剧打下了良好基础。
  抗战时期,梅先生蓄须明志,或寓北平,或居上海,或返水乡,不登舞台。而张月娥迫于生计,养活班底,多在宁沪一线跑码头,并将自己的戏班树旗为“海清剧团”,意喻“世虽浑浊,艺海当清”,不仅招纳了一批颠沛流离的琴师名角,同时也使维扬之戏在艰难时世中得以维系和发展,受到了梅先生的肯定、赞扬和扶持,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扬剧”打下了较厚实的基础。

114404at5kadlau45l4wdy.png

  梅兰芳蓄须明志留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之时,梅先生恰在上海,京剧大师麒麟童也已抵沪,于是多位演艺界名流立即筹划梅大师在上海剃须登台,与周先生共演《斩经堂》以示庆祝。但梅先生的老班底多在北平,且疏于舞台日久手生,担心演出效果受影响,遂想到了行当齐全的海清剧团,决定除梅先生的操琴之外,其余班底人选皆由海清剧团酌配,特邀麒麟童饰吴汉,张月娥客串吴母,梅大师自演王兰英。当时设想,如此演出即使有瑕疵出差池也无妨,因为梅先生久未登台,班底也不是原班底,而且还是与地方戏名流合作,姑且算是复出后的初试水吧,因此在舆论方面也没有多做宣传。不曾想此番操作不仅引起轰动,而且演出十分成功,两剧大师联袂,月娥客串助演,一时传为佳话。演出结束后梅大师对张月娥说:“张先生不仅扬州戏唱得好,京剧唱的也很够味呀!”张月娥则答道:“这还得感谢先生您早年对我的栽培啊!”

114404fwtwttdcn7q8cud7.png

  张月娥先生四十年代初在上海留影

  为了助推新中国的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梅大师和张月娥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1956年初,张月娥在与梅兰芳的通信中得知,梅先生计划建国后首回故乡省亲,并打算在南京举办省亲首演。他当即向省文化厅领导建议,请梅先生寻机与本省各剧种主要演员见面,他当联系人,希望同仁们能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梅先生家乡的梨园弟子聆听教诲,增强从艺自信,为新中国添彩。当时恰逢江苏省第一届职工业余文艺会演之期,省总工会和省文化厅釆纳了张月娥的建议,使得梅先生不仅与各剧种主要专业演员会了面,还与职工演出代表汇聚一堂。梅先生言传身教之余还鼓励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艺术水平,来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江苏省属各剧团的著名演员姚澄、沈佩华、王兰英、高秀英、华素琴、费兴生、雪飞等悉数参与了会面。这一次不分专业业余,相互观摩学习,大师亲临指导,行业开拓眼界的会见之举,令众多业内人士兴奋不已,客观上也成就了新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114404uzzk8mqlzgfnffkv.png

  1956年梅兰芳省亲期间,在扬州市工人文化宫与地方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合影

  1956年梅兰芳省亲期间,在扬州市工人文化宫与地方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合影。

  为了培养新中国的一代演艺新人,在梅兰芳返乡南京演出期间,张月娥经组织同意,还亲领江苏省扬剧青年演出队(江苏省戏剧学校的前身)学员,现场观摩梅大师的精彩演出,并在演出后组织学员们讨论观摩心得体会。在圆了学员多年来想看梅大师演出的梦想之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说,在《凤还巢》这出戏中,程雪娥这个角色,梅大师表现出来的是个温厚端庄、美丽而多情的少女,他的举止动作使观众觉得舞台上似乎不是一个艺术大师在表演,而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邻家女孩。在《洛神》戏中,对洛神女表演的是那么细致,那么美妙,连洛神的情思也深刻地表达出来了。在《穆柯寨》戏中,梅大师又将一个巾帼女杰穆桂英,果敢善谋且勇敢而多情的性格表演得那么鲜明。看了三个戏后,觉得梅大师的表演艺术必须要用全身心的努力来学习。这批现场观摩的学员,后来基本都成为了江苏省扬剧团的骨干演员,国庆十周年期间献演中南海,所演剧目《百岁挂帅》得到周总理的肯定,并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了新中国最早的地方戏剧大片之一,至今仍是江苏省演艺集团的保留剧目。

114404giv9vyjev5ivq5cc.png

  1959年秋,周总理在中南海小礼堂与江苏省扬剧团赴京汇报演出的演职员合影,前排左4为笔者母亲王美云。

  如今京剧、扬剧等都已成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保护与扶持,梅兰芳大师和张月娥先生等一代新中国文艺相关领域的奠基人可以为此而感到欣慰,他们的后人和艺术传承者也正在为宏扬中华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66.jpg

114404g504vcsvvsmxjvja.jpeg

-END-

主办单位:盐城诗词协会

来源:盐城诗词

荐稿:徐于斌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6

帖子2764

积分12796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施蔷生 | 生命的韵律:在流动中抵达永恒

    引言前天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已43年。今天参加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中)

    血染大四河(中)丁正宏 1947年12月26日清晨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