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文秘 当时识字的人不多,我父亲因为有文化,就被粟裕安排做文秘工作,帮助他整理、书写一些重要的文件,上传下达。父母亲还帮助刻钢板,印发文件、传单等,向四处发放。当时顾理昌也经常来我家拿一些重要资料。他后来去北京工作,每次回来,都来浒北小学找我父母谈过去一起做地下工作的事情。送信的时候如果人手不够,我父母就找可靠的邻居和学生们帮助送信和发传单等。如陶井降、徐希良、陈庆元等都帮助干过事和发过传单。有时事情多,写的人少,父母二人经常带夜帮助写东西。因为有他们帮助做了这些事情,原来的那些人就可以去干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
10、修车子 陶勇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日本鬼子的摩托车,他经常骑着车子到粟裕这里来商量军情。紧急情况时粟裕也骑这辆车子到周边的地方与分部的新四军、民兵组织负责人见面商讨军事战况。那个时候,农村的路很小,弯弯曲曲,有的沿着小河边,流水的口子又多,人走路时可以跨过去,这么重的车子就不怎么好骑了。有时就骑到河边缺口里,如果遇上大码头就更麻烦了,一定要两个人,一个推,一个拉,好长时间才能过去。一天,他与警卫员骑着车子到岔河、汤园一带,两个人一边骑一边推,到了岔河,车子就坏了。当地没有人会修这种车子。陶勇通过马云修母女多方打听,知道岔河北边8里路的地方,有一个人叫吴美东从上海回来了,可能会修,就将他叫来,他一看,这种车子的零配件不多,工具也不全。他跑了几个地方,借来了一些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了好长的时间才修起来了。粟裕看到此人既有一些文化,又聪明能干,就动员他加入新四军的队伍,吴美东就参加了新四军,跟着粟裕的队伍去打敌人了。粟裕每到一个地方遇到一个人,都动员大家参加新四军,所以他的队伍越来越扩大!
11、交通员、买药 虽然粟裕经常骑摩托车与下属联系工作,但因为当地的道路都是小路,车子不太好走。粟裕事情多,也要注意安全。他就充分利用我母亲的身份和特殊关系,安排她做交通员,帮助送信到当时驻扎在岔河的陶勇,汤园的共产党区委委员钱静人,民兵大队长、情报站站长朱瑶甫,新四军营长郭海波等人。一直送到南通永民药房地下党组织赵明诚的二儿子赵伦泽那儿。 当时南北交通不便,没有汽车.轮船,就叫地下党成员曹连福用独木轮车子推着我母亲走,走时带上干粮、水、伞,日夜兼程,奔波在南北的路上,在与敌的战斗中,有一些伤病员需要药物医治,当时的药品很紧张,特别是用于治疗伤口的抗生素、青霉素、止疼药等等之类,更是买不到。粟裕就利用我妈妈的亲戚关系,叫她去一方面送信,一方面帮助新四军买药。父亲的表兄李光华家在角斜开了一家中西医结合的诊所,帮人看病,并有药房。我母亲就和曹连福一起去他药房里将所适合用的药全部买下来交给粟裕他们。但需求量很大,这里的药不够用,就叫我母亲去南通的母亲舅舅赵明诚家开的永民药房去买,顺便带一些重要的信件送到负责药房的赵明诚二儿子赵伦泽手中,再由他交给上级领导。每次母亲从北边老家出发,是一路向南,多处送信。一次路上遇到了日伪下乡扫荡,盘问他们二人,我母亲早将重要信件藏在车轮子里,说是去汤园娘家探亲的,并用方言说出汤园人在如皋敌人那里任职做坏事的朱开治、朱开聪的名字、住址、当时的职务等,另外请岔河旅馆马云修担保,才得以脱身。后来凡是出发送信、买药,车子上就多了一个小女孩,我的大姐吴济美,这样一边坐一个,曹大还开玩笑说,车子两边坐人对称 ,还好推一些。去南通时,我母亲就带上大姐,叫曹连福用小船撑着从水路去,每次来去的路上都是急急忙忙的赶路,怕被敌人发现。为了安全,每次去前,母亲都要从农民家里欠一些皮花、鸡、鸭、鹅、海产品等东西放到船上,到了南通卖到店里,回来将钱发给农户和渔民。主要是用来做掩护的,防止在路上被敌人发现,都说是去卖土特产品的。每次去南通一趟都要几天时间。
12、陶勇在岔河 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陶勇当时已任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打起仗来十分勇猛,因在东海边作战多年,对东海边这一带十分熟悉。特别对海上的船只航行、气候变化等情况精通,能招安海强盗,是一位多面手将领,连周总理都夸奖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海军司令。陶勇脾气暴躁,有拼命三郎之称,经常打胜仗,鬼子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一次在对日寇的战斗中,不但将鬼子打死,还缴获了一辆摩托车,就成他的交通工具,经常到汤园、新店.如皋、黄桥、东台、掘港海边一带视察,一直跑到靠近上海的崇明岛商量军情。 由于他脾气火急,有时商量事情时也容易发火过头,知道他脾气的人都让他三分。一次他与海安县县委书记、如东县县长三个人站在水沟边谈事情,意见不统一就互相拉扯起来,三个人一下子都跌到水沟里,全身都滚成了泥人。事后陶勇受到了陈毅的批评。后来大家知道他的脾气都不计较了,继续协调工作。 陶勇在岔河时认识一个叫陈鹤寿的人,此人武艺高超,崇拜陶勇的胆识与英勇无畏精神,都有报国之心。他就被陶勇收为贴身保镖,时刻不离的保护着陶勇,为后来的多次战斗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多年后回家养老定居到栟茶镇了。 在岔河时,陶勇住在岔河镇的交通旅馆,原岔河小学东隔壁。旅馆的女老板叫马云修,她跟阿庆嫂一样,四面玲珑,能说会道,办事能力很强,街坊邻居家的大事小事都请她帮助解决,在当地很有威信。她思想进步,拥护共产党。陶勇就住在这里开展工作。 岔河镇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向南到汤园、南通,向北到栟茶、丰利、旧场、东台,向东到马塘、掘港,向西到丁堰、如皋。这是我母亲去汤园、南通送信的必由之路。母亲就将信送到马云修手上,有时也送到她女儿马道珍手上,如果陶勇在时,就直接送到他手上。 马云修的女儿马道珍长得很漂亮,正直青春年华,又向往革命,在陶勇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陶勇在岔河的一段时间里,母女二人帮助他做了很多的事情,了解敌情,传递情报等等,特别是生活和安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保护。母女俩人在当地,消息灵通,随时向陶勇通报敌情,让陶勇掌握主动权。陶勇与马道珍也互相产生了感情。过了一段时间,陶勇随着革命的需要转移时,因为马道珍身怀有孕,就没有跟随。后来生下一子,取名陶野。后因战争,两人失去了联系。后来两人各自组建了家庭,就没有了来往。儿子陶野还是得到陶勇的接收与培养的。
未完待续......
荐稿:缪荣株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