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乐

  [复制链接]

2023-10-27 18:28:55 94575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3-10-27 18:28:5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3-10-27 18:28:55

182749sojz9tsllblbxwlb.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乐

——读徐向林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有感

□应飞

  

徐向林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东方湿地:生物多样性中国样本》(以下简称《东方湿地》),不仅是一个生态文学写作的江苏样本,而且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样本。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家徐向林以满腔热忱,聚焦中国首个滨海类世界自然遗产地,深情写下生长于这片土地的自己首部生态文学题材的报告文学。全书25万字,首发于2022年第6期《中国作家》纪实版后,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讲了60多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是人类共同体为要旨,展现了时代性、世界性、独特性。

《东方湿地》获得第五届江苏报告文学奖,曾入选《中国作家》2022年全国报告文学排行榜,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节选收入2022报告文学选集,上榜《作家文摘》月度好书榜,且是江苏省委宣传部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跟踪资助项目,并入选盐城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推荐书单等。作品产生的影响力,将盐城报告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穿越历史时光

解秘东方湿地

《东方湿地》一书,无论是讲地理环境还是诉说人与自然的故事,都娓娓道来,道出大海、海滩、滩涂、湿地的前世今生;道出生态人文“煮海为盐”“废灶兴垦”“十八勇士”、滩涂守望者的承前启后。正如作者徐向林所言:“每一个人都不是历史进程中的多余者,每一片土地,都见证过历史的变迁。”正因如此,这片土地才从一点绿到一片片绿,构成原始辽阔、色彩斑斓的东方湿地。

当我读到书中“沧桑之变”中关于青墩那段文字时,激动振奋。因为,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当然,人也要知道到哪里去。书中写道:“在盐城黄海湿地纵贯几千年的人文风景中,青墩文化算是早起的‘景点’之一。”青墩原来赫赫有名。因为,我的祖辈出生地在青墩,幼年时,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行进于泥土小路去往青墩。一路上,满眼都是盐碱地,长满了盐蒿草。而今已天翻地覆慨而慷。正如徐向林所写:“千百年的光阴流转,盐城先民们没有想到,他们穷尽一生、历经百余代人的接续努力,战天斗海的这方滩涂,如今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东方湿地之都。”

作家以悲悯之心颂扬小人物、普通人。从书中我认识了一群人,我更深一层了解到范公堤、宋公堤、大洋湾、张謇、“十八勇士”、环保烈士徐秀娟、守望树林40多年的于连富老人等地域和人物的历史渊源,认识了这片土地上的奉献者、湿地卫士。

书中的故事,是对湿地生态文明、人文历史的有力佐证。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些都引领我思考与追问。我去过盐城湿地潮间带艺术村,在作品中我知道了潮间带的形成缘由。那么,书中为什么说黄海湿地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概括地说,因为,这片陆地的成陆史只有120年。所以,被称为“最年轻的土地”。当然,书中有着对地理地貌变迁与成因的很多精彩精准的文字叙述。

《东方湿地》在宏大的叙事中,逐层展开,悠远辽阔,又细致入微。强烈的时代感、世界性、家乡情震撼了我。我写过滩涂湿地、大洋湾、荷兰花海等湿地的美丽风情和湿地科研人物的相关报道。所以,当我读着《东方湿地》,一种共情感油然而生。然而,《东方湿地》让我更多更丰富地去了解湿地的每一处人与自然的人文历史。

语言独特灵动

意境深邃高远

打开这本书,我就放不下。但我不求速度,我要慢慢读慢慢欣赏。

我虽与作家徐向林同在一个城市,但未曾谋面。我看过徐向林与作家朱义刚一起创作的音乐剧《挥向天空的翅膀》。也从许多报刊读过徐向林的纪实特稿、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对他的文字早已熟悉。我在阅读《东方湿地》时注意到,他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灵动、主题高远。

作家因着时空、人物与环境的不同,时而激情昂扬,时而春风细雨。在“生如蝼蚁”章节中作家大胆设想,穿越到古代明末清初盐民诗人吴嘉纪那个年代,目睹盐民出身的吴嘉纪身处社会底层饱受苦难,作家不免心酸感叹,他在书中写道:“吴嘉纪是苦中作乐、笔耕不辍的行吟诗人,一生作诗数千首,得以流传下来的有1200余首,翻阅他饱含心酸血泪的诗稿,一首题为《卖书祈母》的诗映入眼帘……”作家与吴嘉纪“对话”的场景,生动真实,叙述了沧桑的历史,让读者一起幸遇时光穿越,感受那个年代的场景、面孔和气味,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劳苦大众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遭受的不幸与苦难。

有人说,徐向林是大地上的行者,田野调查者,历史研究者。倒是确如其分。书中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来自深入采访收集的原始资料、当事人的回访、知情人的转述等叙事手段。如书中所写的多位摄影师,我只见过孙华金摄影家一面,是在盐城市作协举办的喜迎“二十大”乡村振兴采风活动之际。早就听闻孙华金为了拍摄湿地鸟类曾陷入淤泥遭遇险情。而在书中我才真正看到一个智勇双全的摄影家孙华金。他拍摄的“潮汐森林”等图片早已走向国际。

徐向林是记者、作家,在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本等创作领域中均有建树。从这部报告文学中,足以见到作家在日常采访、记录、撰写过程中的严谨与思考,以及对语言的锤炼。作品中的宏大视野源自作者的扎根生活。每一处都接地气,散发着人间烟火气息。

紧扣自然主轴

诠释湿地脉动

《东方湿地》这部生态文学作品,主线突出地表现在以科学性、自然性为主轴,链接起滩涂湿地的发展史。湿地,作家不是笼统概述,而是以科学和历史解说与抒写,以大情怀全视角注视这片湿地。同时又呈现诗情画意般之艺术,而这诗情画意恰恰是湿地大自然本身原生态,那就看谁能发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徐向林发现了湿地之美。

这部书,把我带到了沉浸式的阅读之中,感慨万千。我不由得敬畏自然,致敬为大自然作出贡献的生态文明者。湿地,是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与守望;湿地,是大地上的传奇与脉动;湿地,是大自然的真实演绎和交响曲。这部书昭示了一条哲理:人类只有不断改进对自然的认识,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修复生态、返璞自然的每一步,都需要人们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黄海湿地,让挥向天空的翅膀挥向更远方。《东方湿地》这部作品,引领人倾听自然的呼唤。它告诉人们,湿地奇迹,是人与自然合作创作出来的。是把天空还给翅膀的亮丽见证;是从向大自然损伤性索取到珍惜保护,成了中国生态保护的样本。这部作品,向世人展示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负责任大国”的高光形象。

作家说:“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一处海陆空三维空间相互联动、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生物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世界自然遗产,正是我所要探秘的栖息地。”

作家写黄海森林50余载接续传承,50余载初心不改。“唯有植树志长在,敢教日月换新天”。他写传奇的麋鹿,为何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样本?因为麋鹿从绝迹到归来到复兴,通过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并成功放归自然。而麋鹿传奇的背后是麋鹿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汗水。他写为了鸟类生存,东台条子泥湿地有一块从围垦养殖区“摘”出来、留作鸟类躲避高潮位涨水的候鸟栖息地,占地720亩,被称为“720高地”,已吸引了成千上万只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线路上的珍稀鸟类来此落脚栖息,日益成为鸟类保护的“地方标本”。他写道:“潮滩上、盐蒿地里到处是生命的鸣啼、初生的呐喊。”

记录湿地历史,传承生态文明。这部书如教科书一般,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引导、篇章构建以及语言风采的浸润濡染。正如作家在后记中所言:“我要书写的是这片土地,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从相互敌视到相识相知,再到和谐相处,这波澜壮阔的过程,就是这部作品的主基调!”书中每一滴海水,都有源头;每一个环保卫士,都有故事;每一个生态行动,都有结果。

我思我想,这也是作家由衷热爱家乡热土的担当和使命,对湿地生态卫士的赞颂。当我背上行囊,从南方归来再次踏上家乡黄海湿地时,我有着更亲切更温情的,不一样的感悟和情愫。



182749hwa0w1300316q664.jpeg
作者简介

应飞,教师,盐城人。江苏省作协会员,盐城民进会员。现居南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刊于多家报刊,作品多次获奖。


来源:盐城晚报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55

帖子2783

积分12905

图文推荐

  • 黄桥烧饼/涨烧饼/东台冷锅饼

    昨天,本公众号登载了【史海钩沉】《黄桥烧饼歌》

  • 董小潭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杨延修

    5月28日上午,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海陵

  • 童骋 | 虎驱五毒 端午安康

            在民俗花钱里,驱五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述夔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述夔。徐述

  • 夏俊山:从“腌饥菜”说开去

    从“腌饥菜”说开去夏俊山5月20日《姜堰日报》4版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