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湖镇老街

  [复制链接]

2023-12-6 18:46:47 76805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3-12-6 18:46:47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3-12-6 18:46:47

184554jdohzk8chz8ngdl8.png


在老家人嘴里,湖镇,还有一个很土气的名字:头,或湖头街。

湖镇近靠衢江,古时因境内多湖而得名,一路向东流淌的江水,在湖镇建有十八埠头,使之成为水运交通的水陆码头,也让湖镇成为一方富庶之地。

在一个周末时节,我和吉峰齿轮的锦芳康颐养院的太原,还有漂亮可爱的丽卿小妹,一同相约去湖镇闲游。

去湖镇,一定要去见识湖镇三宝:舍利塔、通济街和清朝馄饨。我们还刚走到老街巷口,就有老者前来相问:“是不是来吃清朝馄饨的?”足见通济老街上的清朝馄饨在当地享有的知名度。

通济老街就是湖镇老街,离江不远,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街,西头连着居民区,东头直通舍利塔。古街两旁清一色的木板门,各色店招旗幡,如万国旗悬挂在街道两旁。我们走进古街,悠悠岁月中的历史沉淀,都在一路沿的青石板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清朝馄饨、油煎馒头、炸臭豆腐……一些乡下小店或大中城市里都很难见到的特色小吃,摆满了古街两旁,浓浓的香味弥漫着儿时的味道。古老的理发店里,年迈的理发师悠闲地坐着,浆洗理发用的布巾。

目睹着古街沧桑的旧貌,童年时代曾经在古街留下的欢快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响起。我们从古街一路走来,犹如步入时空隧道,这条小时候经常步入的小巷,而今成了追忆远古烟火岁月的通道。

通济街不长,一袋烟的工夫便可走完全程。然而,缘于江水运码头的设立,通济街一度成为繁华的商贸之地,南来北往的过客,从江上岸,步入小镇,行走在这条不到一千米的古街上,购物,休憩,餐饮,住店,湖镇也是各路客商歇脚的驿站。

通济老街一直往东,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远远望去,舍利塔建于一座低矮的砖瓦围墙内,因岁月沉淀而成灰褐色。古塔整体构造精巧、玲珑剔透,塔层层翘起,每个檐头还挂着风铃,微风吹拂下,仿佛可以听到,从远古传来的叮当声。

有资料记载,舍利塔建于北宋祐三年(1058年),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27.31米。普通基座,平面呈六角形,边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1至6层每层砌出座、柱、斗栱形式,每面中央设壁龛,内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共计36尊。

在童年简单的心里,有古塔,一定有高僧,身居古塔的高僧,是否也像武侠小说中一般拥有高强的武功?舍利塔是否安葬着一位得道高僧?然而,非常失望,每次去古塔,既没有看到高僧,也没有听到有关舍利的传奇。

幼年时期,我们虽不懂舍利塔为何物,但到湖镇老街,一睹古塔风采,便是每次到湖镇的必修课。悠悠古塔迎风而立,目睹着通济老街居民的沧桑岁月,也见证着湖镇老街的岁月变迁。

古街两旁的民居,清一色的是青砖黛瓦结构,走在这样的古街巷内,总会让人想起童年回忆:弹棉絮的“澎澎”声,编竹篮的“沙沙”声,古街上被行人踏得油光发亮的青石板,虽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动着温馨的韵味。

这就是湖头街,童年时我们向往的殿堂。

我的老家是汤溪镇下新宅村,金华管辖,湖镇衢州管辖,乍一听上去,各县各府的,路途一定很远,却不料湖镇与老家相隔甚近,十来里路,步行也就一小时左右。湖镇与老家的山水田林路相连,边界处也许只是隔着一条沟。小时候,我时常双脚跨在沟渠上,一脚在衢州,一脚在金华,戏称为一步跨两府。

以前交通不便,去集镇一般都靠步行,所以,老家人去集镇置办货物,一般都会选择去湖镇。有时父母去湖镇了,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巴望着在路口等候,直到父母在路的远方出现,然后飞快地迎了上去,从父母口袋里掏出镇上带回的烧饼或糖果,这也是童年时期最好的期盼。


184554b41n106511mno10i.png


我第一次去湖镇,大概是七岁时。当时,湖镇有火车站,出门的旅客,从湖镇火车站南来北往。七岁那年,我第一次随父亲出远门,到江山姑姑家,需从湖镇坐火车。因为早班车只有早上七点一列,所以我们从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然后步行十多里路,到达湖镇火车站上车。

当时年幼,感觉到湖镇好远,踏着清晨朦胧的星光,小脚丫子跟着父亲一路碎跑穿松林,过茶园,翻了五六条,绕了七八个,还是没有到。

稍长大后,我就能够独自一人去湖镇了,或去购物,或去玩耍。总之,三五个小伙伴,即便是没有事,也会邀约一下,便会结伴去湖镇转一圈,走走通济古街,看看舍利古塔。

乡下人来说,湖镇就是城里了,镇上的居民就有城里人的优越感。他们衣着时尚,生活舒适,可以穿着洁净的衣服,穿着皮鞋,在镇里的企业或商场上班,不像我们乡人下,头顶草帽,光着脚板,在农田里风吹雨淋太阳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湖镇一年中有两个物资交流会,农历的三月三和九月十九。每当这两个传统节日到来,邻近的四乡八店村民,都会涌到湖镇交流。有的是为了购物,有的纯粹是为了去玩。我在小时候,这两个集市日子是一个不会落的,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会跑去湖镇街路”。

作为汤溪人,原本与湖镇是没有交接的。但是老家人总时有喜欢去湖镇,买农具,农产。湖镇也设有专门的小猪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我曾经挑着棉花、稻谷,去湖镇交易市场兜售。卖完了棉花或稻谷,便在湖镇的“乌皮拉面”吃一碗手工面,当时觉得,这就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湖镇交通十分便利,浙赣铁路从镇边而过,拥有古老的火车站,水运,客运都很方便,20世纪80年代,湖镇的商贸繁荣曾经让人们刮目相看。在邻近乡民还在传统农业中辛勤耕耘,只图一日三餐温饱的时候,湖镇人通过商业交往,一度造就了许多“万元户”“十万元户”。于时,湖镇人以商业头脑活络走在了改革开放最前沿。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城镇的发展,在湖镇老街以南的地块上,便崛起了一座新城,林立的高楼,宽敞的街面,让湖镇新区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而湖镇老街依然坚守在古朴的土地上,像一位老者,守望着烟火日常。

如果说,商业新区是子女的话,湖镇的通老街就像父母守望在古老的家园内。一任岁月的风雨侵袭,但依然痴心不改,用她慈爱的目光,庇护着一方乡民。

 

184554r022c27dzwucff2u.png

作者简介

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1965年8月出生,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从事石匠、泥瓦匠、代课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后通过自学获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政府机关新闻中心,任副总编辑。曾出版诗合集《九峰派诗选》、个人散文集《行走田园》。



荐稿:彭相鸿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55

帖子2783

积分12905

图文推荐

  • 黄桥烧饼/涨烧饼/东台冷锅饼

    昨天,本公众号登载了【史海钩沉】《黄桥烧饼歌》

  • 董小潭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杨延修

    5月28日上午,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海陵

  • 童骋 | 虎驱五毒 端午安康

            在民俗花钱里,驱五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述夔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述夔。徐述

  • 夏俊山:从“腌饥菜”说开去

    从“腌饥菜”说开去夏俊山5月20日《姜堰日报》4版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