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芦花飞扬。鹤舞鸟鸣,天蓝草黄。应好友邀请,参加了一次短暂而美好的文旅之行。
12月1日上午,“湿地之尖”2023生态文学论坛暨中国作家“文学照亮生活·亭湖文学周”活动在我市亭湖黄尖“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借《诗经》中的经典名句寄语盐城,共同发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的真诚呼吁。这次活动有幸见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小说选刊》主编徐坤,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当代》杂志社社长李红强等16名著名作家,大家共赴生态文学之旅,共享“鹤汀云栖”之美。
(毕飞宇和亭湖区委书记盛艳为“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揭牌) 在12月1日至3日的活动期间,有幸见证了“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成立揭牌仪式;聆听了大师们围绕“新时代文学:生态意识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主题的对话与交流;亲历了《欢迎来到人间》——毕飞宇书迷见面会;切身感受了潮间带艺术村沉浸式的体验等等。生态文明实践现场、黄海湿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无不让我动容!
(南师大王晖向文学村颁授“研创基地”铜牌,亭湖宣传部长孙燕春接牌)
(“生态意识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主题研讨会) 当然,影响最深的还是毕飞宇大师的音容笑貌!巧得很,和我一起参加活动的盐城作家吴建平是毕飞宇扬大的同学,他主动提出让我与大师留个影,何乐不为?毕飞宇也不推就,于是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在讨论期间还让大师为我签个字。
(毕飞宇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
(徐坤 著名作家,中国社科院文学博士,《小说选刊》主播,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红强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当代》杂志社社长) 毕飞宇,我们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作家,也是巧,今年年初盐城民进开明读书会举行一次读书分享会,是盐幼师曹致虎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毕飞宇中篇小说《青衣》,小说中的主人翁筱艳秋刻画得非常传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盐城民进开明读书会曹致虎老师分享《青衣》)
(与毕飞宇合影) 虽然是大师,但毕飞宇没有大师的气派,他穿着随便,圆领羊绒衫外面套一身运动服,而且裤脚还是紧口的,脚上穿的是一双半旧不新的运动鞋。他为人也很随和,没有一点点大师的架子。讲话,一字一板,慢条斯理,风趣幽默,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盐城籍作家朱义刚和吴建平与毕飞宇合影) 毕飞宇是我们同辈人,1983年考入扬州大学中文系,老家在兴化,与大纵湖一湖之隔,在这次交流之中,他谈到在上大学期间,经常到大纵湖“扎猛子”,就是游泳,跳进水里,张开双眼,身体向前划时,体会到一种动人的感受——清冽、凉爽的湖水划过眼角膜,那种特别感觉让他至今难忘。我们这里的湖很干净,脚踩在湖底是硬硬的,生态保护得很好。他说,他的大学女同学与他一起来大纵湖“扎猛子”,不小心眼镜掉在湖里,他扎了几个猛子,终于找到了,于是女朋友成了他的妻子!好浪漫的爱情故事哟!
(潮间带文学村剪影) 毕飞宇从自己的经历讲述了生态之变。“在童年时代,我的手中永远有一把弹弓,用来打鸟。40多年前的那个乡村孩子,手里拿着一把弹弓的时候,眼里是没有大自然、没有飞鸟的。所谓飞鸟,就是一盘会飞的肉。当时鸟怕人,很多人和我一样,很难与鸟生活在十米以内的空间。说明我们与鸟、自然、生态是对抗的。可是今天上午,我吃早饭前在酒店外散步,发现3米外有一只鸟,旁若无人地觅食、休息。我们互不干扰,互为朋友。我觉得这样就是生活,就是生态,这应该走进我们的文学。”
(大气而庄重的潮间带艺术村门楼)
《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继《推拿》之后最新长篇力作,是一次透彻有力的心理洞察试验。李敬泽评价毕飞宇为“一个刀光闪闪的家伙”,可以“把一团乱麻清晰地讲述出来,精确流畅”。这一次,毕飞宇的“刀锋”对准了肾移植科“一把刀”傅睿,对医患关系、夫妻关系、原生家庭、科室关系等多角度描摹,全方位洞察一个看似完美无瑕的顶尖医生的内心痛楚。对傅睿手术失败后的困惑、烦乱的状态以及心理痼疾进行了精准刻画。
(毕飞宇书迷见面会现场)
在12月2日上午《欢迎来到人间》——毕飞宇书迷见面会上,毕飞宇关于文学创作讲出的几个观点也是意味深长,值得文学爱好者借鉴。首先,如何对待“心动”,他讲,心动是上帝赐给你的最好礼物,你要抓住每一次“心动”,并要付诸实施,坚持完成,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否则,你对不起上帝,也对不起自己。第二,关于人性。他说,他不喜欢象征的笔法,他喜欢直面人性,人性是善与恶,美好与龌蹉,光明与卑鄙,干净与肮脏并存,作家必须面对他,要下得了狠心。第三,要敢于舍弃,像雕塑家一样把不需要的东西舍弃,虽然舍去的东西你看来也是宝贝。你能留下的作品,与长短无关。
(艺术村里的水车)
毕飞宇有人称他是“疼痛作家”,他的作品十分关注底层社会的疼痛,早期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得鲁迅文学奖,关注的就是留守儿童问题,而且有超前意识,直到十年之后,这个问题才被大众所关注。他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茅盾文学奖,这篇小说所关注的是盲人的疼痛,盲人的生活,盲人的就业,盲人的爱情,盲人的工伤保险等等,即使到了今天,还有许多有待政府、社会去关注。
(观看艺术村《青亲潮间带》《一个真实的故事》《渔歌号子》等实景小戏)
我常常想,我们是民主党派成员,我们要经常向有关部门提建议,要写信息,不妨多读读毕飞宇的小说,也许会有许多灵感!
(潮间带艺术村全景风貌) 这次来盐的大师还有:徐迅(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沈念(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王晖(文学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奖评委)、杨青(《当代文坛》杂志社社长、主编, 中国作协文艺理论专委会委员,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兴安(著名作家、水墨画家,作家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李云雷(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 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杨小凡(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虓(北京市作协副秘书长)、凸凹(北京市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房山区作协主席)、佟鑫(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作家》纪实编辑部主任)、张健(《人民日报》编辑、记者,大地副刊主编)、刘江伟(《光明日报》编辑、记者)、文苏皖(青年作家,《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
(作家走进艺术村沉浸式体验)
(兴安在艺术村挥毫泼墨) 大师云集,滩涂生辉。滩涂的美景,感染了大师,大师们的言谈举止,让人们由衷的敬佩!
(作家们走进丹顶鹤保护区)
滩涂风光,美轮美奂。蒹葭苍苍,鹤鸟飞翔。黄尖兴农村紧靠丹顶鹤保护区,文化与自然相得益彰,艺术与水天共相辉映!“鹤、海、盐、林”四大元素熠熠生辉。鹤汀云栖,古朴典雅,潮间带艺术村,一幅毫无雕琢农耕式的山水画!黄海湿地画院、研学营地、鹤影里、芳草地度假酒店等主题民宿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听讲黄尖镇于镇长是位年轻的女才子,一位文学女硕士,亲自带领一帮干部接待大家。 喔!黄尖潮间带文学村,值得大家来好好看一看,细细地体味一下,我相信,如果你来了,一定会收获满满!
作者:张永辉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