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徐友权 | 文学的灯光

  [复制链接]

2024-3-15 18:57:45 66148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3-15 18:57:4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3-15 18:57:45


“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槟泡沫般璀璨的灯火里,一定有一盏应该属于文学。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这是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中说过的一段话。铁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文学的真谛。


文学的灯光照亮了人性之美,照亮了多少人的梦想。记得是在1978年,原县文教局一批有远见的文化人,举办了第一期文学创作学习班。我因为在报刊上发表了些作品,也有幸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能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这让我们这些怀揣着文学梦的年轻人,如同在茫茫夜色中看到了灯光。


学习班的地点安排在原县教师进修学校,提供免费吃住,如果是农民,还有误工补贴。学习内容主要是请专业作家和文化名人讲课,修改研讨各自带来的作品。我记得,参加学习的丁先生是一位乡村教师,来学习时,他舍不得花钱乘公共汽车,便蹬着一辆破自行车从乡下赶来。而沈先生是镇办厂的工人,他喜欢读世界名著。当时小县城的书店,很难买到外国文学书籍,他就直接寄钱到出版社购买。我的一套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他帮忙购买的。和我同宿舍的杨先生是来自农村的一位会计,他性格温和,写得一手好字。我们几乎每晚都聊天,有时聊到东方发白了也丝毫没有倦意。他创作了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可惜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出版。很难想象,在田里劳作一天后,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埋头在昏黄的油灯下,一字一句地坚持写作需要多大的毅力。


多年后,我们遇到了还会谈文学。那次参加学习班的许多人,到现在依然没有放弃文学。文学的灯光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也照亮了梦想的天空,这或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在忽略了功名利禄后才能领会其内涵。它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


正是这个学习班的引导,一批生机勃勃的年轻作家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上频频亮相,很多人由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丁先生是县城里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协的作家,由他编剧的电影《哑姑》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投拍并在全国上映。他创作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短篇小说,也引起了当时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并专门批示推荐给各级领导阅读。他独树一帜的“江淮语言”,被大学教授们所推崇。而沈先生也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北京一家报社的记者……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由此,就有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文联,有了一批出版长篇小说和各种文集的文化人。


文学是如此神奇,就像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有了收获。


(徐友权)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55

帖子2783

积分12905

图文推荐

  • 黄桥烧饼/涨烧饼/东台冷锅饼

    昨天,本公众号登载了【史海钩沉】《黄桥烧饼歌》

  • 董小潭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杨延修

    5月28日上午,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海陵

  • 童骋 | 虎驱五毒 端午安康

            在民俗花钱里,驱五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述夔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述夔。徐述

  • 夏俊山:从“腌饥菜”说开去

    从“腌饥菜”说开去夏俊山5月20日《姜堰日报》4版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