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不经意间已到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既有高光时刻,也有落寂惆怅之期,过去的所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如何立足当下,过好今后的每一天,是到了一定年龄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此时及往后,我们的机体都会逐渐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不怎么听使唤了,因为变老,会产生一种整体机能衰退的现象,有时还会被病痛折磨,有些也会被动的为一些事情纠结。那么有没有一种力量能抵抗住变老,或使衰老变慢呢?固然,“静心养身”、“运动养身”、“饮食养身”等等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心态养身”和“有所追求的养身”,无论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况,要有一种积极向上不服老的心态,感到活着有奔头有意义有成就,让你的精神向着光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越来越真、越来越善、越来越美,那么自己的身心就会不断的升华和成长,对过往的荣辱以及今后的是非,会处之泰然,不会被不值得的人和事及世俗牵绊,会处之坦然。心有暖阳,何惧沧桑!
我认识一位老人,他今年77岁,整天乐哈哈活跃忙碌在文化宣传一线,为人家写文案、布置场景、指导排练,说话是滔滔不绝、脱口成章,做事是雷厉风行、抖擞昂扬,他为“阜宁牛歌”传承和世界“牛歌节”在阜宁举办倾注了心血。前几天,我见到他,他很骄傲地给我看他的体检报告,各项指标正常,没有一个“箭头”,他就是人们熟悉的顾宝华,省劳动模范,国家体育一级裁判,先后做过省运会的裁判长。他谈人生经历如数家珍,妙趣横生,他说不闲着就是过好生活的秘诀。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他的传奇一生令人惊叹。1849年冬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即将被执行枪决,他绝望地闭上双眼,耳边传来子弹上膛的声音,身体不受控制的颤抖,而在想象中的死亡,并没有如期而至,他被沙皇赦免了死刑,改为流放至有着“死屋”之称的西伯利亚,数十个犯人挤在一座破旧且衰败的木构监狱里,夏天闷热无比,冬天滴水成冰,犯人们为了取暖,只能不顾羞耻地紧贴在一起,白天陀翁不仅要服苦役,还要忍受其他犯人的羞辱和欺凌,有一次,他看着菜汤里飘着的虫尸和老鼠屎,忍住自己的泪水并强行咽下,好不容易熬过十年服刑生涯,回到家乡,命运却未曾对他手下留情,妻子和哥哥相继离世,家中债台高筑,自己的癫痫病也更加严重,饱受生活摧残的陀翁,却在最低的人生际遇里,开启了文学的封神之路,1866年,代表作《罪与罚》面世,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美誉,很多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微笑着说:“人生的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牢狱之灾、伤病折磨、痛失至亲,陀翁比任何人都有权利自暴自弃一死了之,但他却说,人只要活着,就必须往前走。他的笔下,无论主人翁经历怎样的挫折和绝望,都会倾尽全力迈向光明,永不言弃。这位被苦难折磨了一生的小说家,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他说过,所有苦难都是你人生的土壤,只要你愿意把内心感受隐忍其中,就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之花。鲁迅曾说过:“我一生敬仰的作家只有两位,其中一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国际影响力而言,陀翁与列夫.托尔斯泰难分轩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面对所周遭的一切,要以向阳的态度,从容应对。当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纷至沓来的是寂寞、肌体不适乃至病痛,那么唯一的解药是“走出去、动起来、放开心”,不胡思乱想,不求全责备,以年轻态看待沧桑岁月,一如既往,积极投身有意义的活动。
我曾写过一篇散文《享受忙碌带来的幸福》,主要说的是人们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的老人们,要在多姿多彩的忙碌中寻找快乐,千万不能在静默中产生厌世而颓废,进而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因为自己或为了自己,我们要在夕阳西下的日子里,让自己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