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老盐城的民性特征与民生之艰,这篇文章说透了

  [复制链接]

2024-4-8 19:04:55 66580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4-8 19:04:5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4-8 19:04:55

  读过《噫,他们竟这样评价盐城人!(点击查看)一帖后,最近又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一篇杂志长文,有好几个版面,但并未因时间长了而失色,恰如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曾经的自己。

190329u1n1x6ol6n1no32n.jpeg

   ▲ 此文发表于1934年10月16日的《长城》杂志上,题目是《闲话盐城》,作者署名“競存”。说是“闲话”,但细细道来,颇值玩味。

190329hlgz3uhkkl5hl3jg.jpeg
190329l0l5rdkpudd0yc70.jpeg
   ▲  “盐城也是被人所误解的一个县”。文章开门见山,盐城和许多地方一样,被外省人甚至于本省人所误解。还提到了此前不久天津《大公报》上一篇关于盐城社会的文章,因有失公允而引发各界的争议。

   那么,“盐城的特征是什么呢?”

190329plz33twomlzllm2w.jpeg
  ▲ 先谈民性。

   “民性是物质的环境所造成的。盐城居江淮之间。江南的民性是湿和儒雅、敏捷巧慧,而习于柔靡、长于机诈。淮北的民性是强悍刚健、朴厚爽直,而勇于私斗、长于耐劳。

  “盐城处江南、淮北之间,故其民性兼具两者之长,又兼有两者之短。但团结性甚缺乏,而知识分子的领袖欲亦强大,稍有不遂,既无拔刀相向之勇气,又乏委曲求全之耐性,于是遂发生界于机诈与私斗中的捣乱。此种捣乱行为,在处理地方事业上数见不鲜……实不能不归咎于地理环境的支配。

  “但就一般社会的民性而论,(盐城人)大都是勤劳俭朴、温雅和平。这却不能不归功于受地理环境的支配了。”

190329jlallo820fq7lvfa.jpeg
  ▲ 次谈生计。

  “盐城东滨黄海,富鱼盐之利;西接湖荡,为米麦之乡。所以鱼盐米麦,为全县出产之大宗。自海势东迁,盐田均开垦种棉麦。每值新麦新花登场,市面现金充斥。而西部农田,大都种植稻谷,西乡戴金坠子(即金耳环)的大哥哥(农家子弟),向为城市商人所欢迎。”

190329j9pc2rc5w7500p0w.jpeg

    “近年因水利不修,水旱频仍,大有凤阳花鼓中“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情势。因为雨多,则入海的新洋、斗龙两港宣泄不畅。而运河、淮河的水,又要宣泄而下。于是,盐城与兴化、东台、泰县同成泽国,民.国二十年的大水灾即其一例。

  “ 如天久不雨,则海潮倒灌,即居民的饮水尚且艰难,遑论田禾的灌溉。所以,盐城灾荒迭见,非天时的突变,实人谋的未臧。诚能行导淮,再疏浚入海之四港一河,并于射阳河口建闸,藉以蓄淡而御卤,不仅一县的生产得以复原,里下河一带各县,均将同蒙其赐。”

190329p4zh86ooeh7b2408.jpeg
   ▲ “在此现状下的盐城农村,农民虽然陷于这样悲惨的运命,而农村尚不会完全破产……究竟是一个什么原因呢?这就不得不归功于在江南一带做工拉车的苦力了。

   “在江南的盐城苦力,实在是盐城农村,也可以说是整个盐城社会的大功臣。

  “ 据友人传说,无锡有盐城人六万余人,上海有盐城人十万余人,其他各县当无统计。姑假定旅居江南的盐城人有三十万,这三十万人中,有生产能力的二分之一,即十五万人,每人每年平均寄回十元现款,那么,盐城社会即多增一百五十万元的现款。这一笔现款,对于全县的农村,虽然是杯水车薪,可是辅助社会金融的流通,已是不少。这正和华侨的汇款足以抵御国家一部分出超的情形一样。

   “所以我说,这些苦力,正是盐城的一大功臣。因为有这种外来经济的挹注,所以在此农村破产的潮流中,盐城的社会尚不能发生大的扰乱,盐城人民的生计,尚不会到日暮途穷的境地。”

190330jq1go0o1yj6w1qwt.jpeg
190330zrur4u4txpp4btzx.jpeg
   ▲ 最后,再谈盐城的教育。

   “盐城的教育,在江苏的江北要算发达的一县。教育经费四十万,小学亦有三百余所。更有省立盐城中学、县立盐城中学,私立中学如亭湖中学亦不差。

   “可是,经费纵多,而拖欠的事实常有,有时发债券、发印借。此种症结,固然因为年岁荒欠,经征不全,而历任教育当局以及管理教育经费的人员,侵蚀亦复不少。所以,稍有能力的小学教师,莫不外求发展。省立中学的附小,及其他各县的私立初中,盐城籍的教员很多。这不能不说是盐城教育的一大损失……所以盐城的人才虽多,却无补于盐城的社会。”

   文章最后说:“今日的盐城,诚能积极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以这些勤劳俭朴、温雅和平的居民,很容易将盐城的社会造成家给人足的现象。”

190330qhmncgmmdgcnghnx.jpeg

   (资料图)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施耐庵诗)。九十年间,盐城和全国各地一样,早已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当年的积弊与沉疴,绝大部分已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作者当年的期盼,那个“家给人足”的理想家园,已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更替,

    但是,勤劳俭朴、温雅和平的民性民风似乎没有改变多少;当年为了谋生存而闯江南的勇气,也已化成谋发展、走天下的本能,只是底气之充足、视野之开阔,非昔日可比矣。

    温故而知新。回顾当年民生之艰困,体认“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现实,我们这些后人确实得发自内心地感恩几代盐城人接力重塑山河、拼搏发展的艰辛付出!



来源:盐渎杂谭

作者:征跟东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52

帖子2780

积分12893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述夔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述夔。徐述

  • 夏俊山:从“腌饥菜”说开去

    从“腌饥菜”说开去夏俊山5月20日《姜堰日报》4版

  • 徐友权丨小镇端阳

    “卖粽叶子哎!卖粽叶子哎!”这悠长的叫卖

  • 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评滨海县淮剧团

    5月15日,由滨海县淮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顾

  • 翁太庆 | 河边那棵楝树

    微风拂过,楝花轻轻摇曳,散发出的淡雅清香,引得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