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父教育,母实业”理念的共同践行者,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追求在主张教育救国、广办学校、兴办工厂、整治水患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就是同被誉为江海“两大名贤”的韩国钧与张謇。
▲韩国钧
韩国钧,字紫石,1857年生于泰县海安镇,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曾任吉林省民政使。民国成立后,先后出任江苏民政长(民国元年,军民分治,专设民政长,相当于省长),安徽巡按使,江苏巡按使、江苏省省长等职,是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理念的践行者。
▲张謇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海门常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状元。民国成立后,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主张 “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早在1903年,张謇就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去日本考察实业,学习日本的图强之法。1905年,在河南任职的韩国钧,怀着同样的目的,东渡赴日,在日本考察农、工、商、矿等实业,长达三个月,写下《实业界之九十日》,详细地记录了他参观矿山、学校、农场,走访日本各地的所见所闻,并配有多幅图片。
▲泰源盐垦公司
1913年9月6日,北京政府批准应德闳辞职,改以韩国钧为江苏民政长。在张謇等人的支持下,韩国钧于9月下旬抵南京接任,并设省署于瞻园。这是韩国钧第一次主持江苏省政。也就在这一年,张謇在南通创建了南通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在开辟通扬航线时,张謇遇到了麻烦:轮船停靠扬州,有不少事务需要扬州方面处理。由谁来负责扬州方面的事务呢?这时,已任江苏民政长的韩国钧伸出援手,他向张謇引荐了江石溪先生(江泽民的祖父)。1915年,张謇正式聘请江石溪先生担任南通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协理(副经理)之职,负责处理扬州方面的事务。
▲垦区垦民在开垦
1918年,韩国钧两次到扬州、南通,与张謇等人致力于创办垦务。“1918年冬,韩国钧在东台安丰士绅的邀请下,前往扬州与马士杰等人磋商有关创办盐垦事宜。1919年春,他在实地考察了张謇主办的掘港镇大豫公司垦务之后,又至扬州与马士杰等人筹建盐垦公司。经多方努力,集资达70万元。10月28日,在扬州正式成立了泰源盐垦有限公司,由他亲自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謇与韩国钧等创办的泰源盐垦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组织盐场灶民生产食盐,并在高邮、扬州等地设有若干商店厂铺,还曾捐钢壳蒸汽机载客渡轮一艘,定名‘普济’号,交镇江商会管理,以便于扬州、镇江交通”。泰源盐垦公司的兴办,大大加速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并由此形成了三仓河、一仓河、新农小街等集镇。
1920年,韩国钧、张謇等“共同发起、组织‘苏社’,苏社的宗旨主要是从江苏的实业、教育、水利、交通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江苏的地方自治和发展,并在南通召开成立大会”。同年,韩国钧又赴扬州,与张謇商议督办运河局成立事宜。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当时,徐世昌为民国总统,他派人至南通,询问张謇是否愿意做苏北运河督办。张謇答复时提出了治理方案,并“要徐世昌答应他两个条件之后他才出任此职——第一,任命前江苏省省长韩国钧为会办;第二,假使另开宁条运河的测量计划完成,政府应保证筹款之责任。徐世昌答应了张謇的两个条件,并发布了总统令,于是,张謇与韩国钧应命就职行事。1921年的淮河大水灾闹起之后,张謇就与韩国钧一起沿运河、淮河堤岸勘察。”
1919年5月3日,“五四运动”前夕,北京政府特派张謇、韩国钧负责举办江苏运河工程事宜,由张出任督办,韩出任会办。至1920年4月初,组织就绪,经“在江都县城设局开办”。
1921年8月中旬,连续五天大风大雨,长江、淮河同时涨水,运河堤工日夜告警,韩国钧与张謇等,日夜勘察堤岸。中秋后,连续阴雨,高邮、宝应两县城的人,要求将昭关坝打开泄水。但此坝一开,重新筑坝很不容易,上游水势收留不住,搞不好会造成来年水枯,而下游本来已经排泄不及,再来新水,受灾势必更为严重。因此,下游地区四、五千人守在坝上护卫,决心以死抗争。开与不开,一时相争不下。紧急关头,张謇邀韩国钧到扬州,一起开会商量对策。会上意见分歧,决定实地察看坝况水情再作决定。一行人刚到高邮,步入承天寺,就被要求开坝泄水的民众包围。韩国钧与张謇向民众晓以大义,告诉他们要从全局通盘考虑。
▲张謇书信
南通作家刘培林在《末代状元张謇传奇》是这样描述的:“张謇与韩国钧在承天寺外一露面,灾民们就像得了什么号令一般,高举香棵一齐跪下,高喊:‘要求张督办、韩会办为灾民作主。救救灾民啊! ’一时喊声震天,张謇面对着衣衫不整、鸠形鹄面的这伙灾民,不禁一阵心酸。二目含悲,即向灾民们扫地一躬,双手一拱道:‘灾胞们!父老兄弟们!我和韩会办是运河水灾的主要负责人。对救灾工作责无旁贷。各位受此灾害,田园家产都被洪水吞没去了,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这严重灾难当中,迫切希望水退还乡。这种心情我们理解,我们同情。’……”
最后,根据水情,韩国钧与张謇坚持不开昭关坝,决定打开东台泄水要道王家港,保住了下游大片地区。第二年,正逢大旱,高邮、邵伯等地,因宿水未枯,照样栽种水稻,到了秋天,喜获丰收。乡民大庆,欢呼韩国钧、张謇、坚持不开昭关坝带来的好年景。
这年11月,泄水要道王家港修复工程开工,韩国钧、张謇同至王家港行开工礼,船经小海镇时,巧遇小海镇百岁老人康春荣诞辰,韩国钧、张謇前往祝寿。张謇作诗一首:
突兀今年大水凶,咨皈海上得康翁。
九如欲使川方至,百岁还看日正中。
识分有田能自保,摄生无药可居功。
惟闻晨扫昏犹浴,支柱聪明一枝红。
回省后,韩国钧将此事上报中央政府,当时民国总统徐世昌为此题写了“人寿之征”匾额,表示祝贺。
▲江北运河工程局职员合照
1922年,江北运河工程局升格为督办运河工程局后,年届70的张謇又一次出山,担任江苏运河督办,负责运河治理工作,韩国钧则任协办。这一年,由于苏北沿海连遭台风、暴雨、潮汛袭击,各盐垦公司受灾,损失严重。市场棉价上涨,而纱价又则因外纱倾销疲软,大生一厂、二厂的正常生产运转受到影响。不得已,张謇于11月9日致函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请求拨款济急。韩国钧接到张謇的求助信,随即复函表,并商请财政厅长严家炽,拨款20万元给予资助。张謇深表感谢,复函如下:
止公省长大鉴:
承十五日手教,极荷关注。自非挚爱国家者,不能为此援助,不仅故交风义也!江浙和平千方百计仅不破裂,不意又生事外之变,得无一蚁而溃全堤乎!所云立案,似宜及早,迟恐歧中有歧,公谓何如?唐厅长书,特属上谒。埠局事亦正棘也。
敬请大安!
张謇上
十一月十七日
1903年春,张之洞规划于江宁省城北极阁前勘定地址创建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师范,1914年改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韩国钧当时担任江苏巡按使,他十分关心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筹办与校长人选,当张謇推荐他的学生江谦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时,韩国钧当即支持,委任江谦为校长,致力于学校的筹办与升级。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今天的名校南京大学的前身。(参见,《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程斯辉,刘光侠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版72页)
1914年,韩国钧任职安徽巡按使后,亲自拟定《各县劝种湖桑单行章程》、《调查种桑一览表》等,并编印《蚕桑浅说》。1922年,韩国钧仿照张謇创办农校蚕科,在家乡海安倡导创办了“海安蚕桑传习所”,从外地引进优良蚕桑种植,并聘请专家讲课,传授科学栽桑养蚕技术,培养蚕桑技师,推广栽桑养蚕技术。如今,海安已成为“中国茧丝绸之乡”,不能不感恩韩国钧当年打下的基础。
▲河海工科大学
1924年,为了导淮和水利工程需要,韩国钧和张謇又筹划扩大河海学校,经北洋政府批准,将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学校合并,改名为“河海工科大学”。这所中国历史上著名国立工科大学,1924年到1927年间立校于南京,设水利、土木、机械、电机等系科。聘请茅以升为首任校长(1924年7月 - 1925年8月),韩国钧和张謇的合作功不可没。同年,在韩国钧倡导资助下,泰县端本女子小学校”创办,学校选址在海安镇邑庙北巷子火星殿。为了保证师资质量,学校特地从上海聘来教师。韩国钧亲自在开学典礼上讲话,给了师生们很大激励。原《新观察》主编戈扬在《我在海安的时候》中写到:“于1928年,进了海安街上唯一的一所端本女子学校,校长叫施淑斐”。可以说,韩国钧倡导创办的端本女子小学校开海安女子接受学校教育风气之先。
1937年8月,中日淞沪会战爆发,许多学校无法开学,韩国钧关心失学青年,在海安镇中大街的中山堂成立了“紫石补习中学”,由韩少石(韩国钧四子)任校长,并开设了多门课程,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了不少人才。韩国钓在《永忆录》中说:“海安无中学,求学者高小毕业后,非赴扬即赴通。”(1936年四子宝琨就有开办中学的动议),“创立中学开学有日矣,因民二十七(1938年)沦陷中止”。张謇比韩国钧年长4岁,这时,张謇虽已逝世,但他兴办的学校,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南通教育仍在发展。韩国钧讲的“赴通”,固然是寻求南通的师资力量,但同时也是传承张謇的兴教办学之风。
1939年,韩国钧以自己名义募集办学基金,创办海安私立紫石初级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前身),借海安广福教寺东南角的庙房为校舍,当年秋天开学,招学生120余人。学生佩戴白底红字“紫石中学”校徽,统一着黑色校服,并有一套统一的童子军服。学校以德、智、体兼重为原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革命精神。
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韩国钧在《永忆录》中写道:“张君季直提倡实业,南通赖以兴,余所素佩。”“啬公虽死,而实不死,以其生前创办各种事业,今日发达如故,所望后起者为之继续经营,且扩而大之,不令中辍。否则即无以对啬公矣!”韩国钧致力兴教,无疑是再身体力行张謇的主张。
2021年秋,“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展览在海安博物馆举行,韩国钧与张謇穿越时空再度相会于海陵大地,这显然是韩国钧与张謇的又一则佳话。

夏俊山,曾执教于江苏省海安中学。为海安市首批“双三评”骨干教师。爱从书中找乐趣,出版《帮你学语文》《语文觅趣》《心湖帆影》等,有少数文字发表于海外,国内发表超千篇,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作协、中国散文学会等协(学)会会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方志江苏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