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西团古镇(中篇)——高堂庙宇托起的一个海上梦

[复制链接]

2024-11-8 21:39:54 219843 0

哎哟哈尼i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11-8 21:39:54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哎哟哈尼i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11-8 21:39:54

西团古镇(中篇)——

高堂庙宇托起的一个海上梦





古镇西团的繁华还体现在众多的高堂庙宇间。古老的建筑有西团大同桥、仁济当典、大丰公司、罗氏宗祠、衙门(草堰场公署)等;宗教场所就有五座庙宇、一座庵堂、一所基督教堂。寺庙有㫰网寺、关帝庙、龙王庙、都天庙、东岳庙、慈云庵等。


1


雕梁画栋,古建文明叙述着西团昔日风光

老大同桥:老大同桥非现东塘路上跨越老斗龙港的新大同桥。老桥址是西团影剧院前路向东,过老斗龙港的桥,原是木堤杆、木板桥面、五孔结构的大木桥,横跨大河。经民国20年(1931)特大水灾洗礼成险桥,民国25年(1936)拆老桥,原地重建水泥支架松板桥面、铁花栏杆桥,嵌有“大同桥”三字,其胸怀宽、眼光远,写出了一个巨大意境。桥建成后,在桥西大桥下有一牌楼式的圈门,东西有横匾,朝东“海天一览”,朝西“西山爽气”,字体潇洒,气势磅礴,与大桥相映衬,尉为壮观,建国后拆除南移成了现在的西团大桥。

213800r447jbj7yhbjjebj.jpeg

西团大同桥原址边的码头用的仍是旧日紫石大街上所铺的那种紫石。


仁济当典:街西南仁济当典,是设计精美的古建筑。迎门照光墙,门前是大方石铺砌。石库门楼,铜环铁门。进大门跨屏门入内,天井朝东是两间门房,朝北有一个小院南门朝外。东门通大厅,内向大厨房。从天井里朝西向里大门进是穿堂四进。


二进是正房,高大宽敞,宝典柜台高过人头。从正厅屏门进是中楼房,四方天井,凹半楼,最后进是后楼房(库房)。


在后楼房前有一长方形天井,西有后门通大街,东有一门进外包厢是普通库房。天井东角有一水井,为消防所用。屋外一个高的围墙(风九墙),查防盗防,四方形设计周密,建造坚固。西团有句老话:“蛐蛐叫,查当票”,就是向穷人发出警告,秋凉了,快把衣服赎回来吧,一语道出了穷人的心酸。

213800efpm1yypfapaaxwz.png
213800mq3923r39s3x2h9i.png
213800yi65rp1nnpeyk33n.png

当铺中典当首饰、当铺库房中成架展示的银子。


大丰公司:全称名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前后几十间房,正大门朝南,对面罗氏家祠。街巷不大,各立门市,紧靠仁济当典,两家大门只一巷之隔。

213800eluxmlyqsklshjvz.jpeg
213801weh40chzg1hczg1z.jpeg
213801laayv6to236ysc3m.jpeg

大丰公司仓库、大丰公司警察所、大丰公司股票。


大丰公司西有三个大门,各个大门能向内通往,又各分隔自立门户,但又是一个建筑整体,东通交通码头;东巷名当铺巷,向北通大街头,西通都天庙巷,北通公园巷,全面积占三巷一街之中,是西团最大的建筑。


大丰公司内部布局层次分明,杂而不乱,一进南大门是三间传达室,走过巷道的展厅,再由朝西的内大门,进入内厅,分两半,前中厅,后堂屋,古色古香。在中厅两边从六角门进去,是小客厅,明窗几净,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四周板壁,两边书橱,花架,中设茶榻,可二人对坐,饮茶谈天。书桌临窗,窗外小院落,花台上略置盆景,陈设简洁,小雅古静,别有洞天。西北角辟花园,院通内屋,又直通西巷第三大门。园内有一假门,树木花卉,荷花缸,敞所书轩。小亭阁里公司常常在此宴客,别具风格。通向花园的是雨花石小道,真是曲径通幽,它是西团最高级的建筑,后西团废盐兴垦,公司将此房抵给鲍姓,再后也夷为平地踪迹全无。

213801qkxbd2b9dg9boalp.png

大丰盐垦公司成立之初股东人员

罗氏宗祠:西团河东旧有进士第,是“交通旅社”旧址,原为罗氏宗祠。老人记忆中西团的罗氏门族不大,寥寥几户,世代书香做官门第,不知何时落户,罗氏家祠及两边住宅,建筑讲究,家祠大门朝北,在古式大门前改装的马钟洋门楼门上,写有“客至如归”。门楼里挂着一个大灯笼,屏门上还保留“进士第”三个大字竖额。


共有三进房屋,一进门是长方形天井、天井东有东门,天井内东部还有小客厅。前一进与后一进隔着后天井,南北厢房,东西有侧门(内门)。南厢是厨,过厨后小巷道向南,有一个大门朝西,里面是一幢四合头房。南对照东套房,北堂屋西门楼布局紧凑,环境幽僻。出小巷向西,是一大院落,有一院墙,还有一便门(后门),直通学校巷(又称沈师爷巷,原是骆恒隆栈房门,为协太酱园后作),据说原为罗家后花园,因家境衰落而荒芜。  

西侧门朝东,内有三间对照,三间堂屋,明窗亮格,陈设古朴,天井内有小花台略具盆景,非常清雅,名私塾瞿仲辉先生,设学馆于内,春风化雨,桃李满园。


东侧门是祠堂正大门,磨砖大门墙、浮雕木门框,雕刻着人物、花卉、灵毛,工艺精湛。两边一对石鼓竖着,气派十足,门内三进两厢,四边走廊,边帘空雕花板,天井内铺大方石,雨后好洗,泛着光白,还有两大荷花缸,点缀其间,夏荷耀眼,清香扑鼻。


中是祠堂、主屋,前卷帘,中设火神龛,供奉罗氏先祖神牌,厅前高大左格扇,罗叔谦先生在祠堂内教蒙学,先生教一辈子穷馆,后落魄街头当小贩,还不时在嘴里念叨:“云淡风清近午天,香干臭干带香烟”,在穷途潦倒中还过着斯文瘾,抒发忧郁,控诉读书人的下场之苦。罗进士家旧宅,被不长进的后代卖给了陈姓。


衙门(草堰场公署):草堰场公署人们称为“衙门”,清时为西团最大官府。

213801z76dym0iy58pi0lk.jpeg

驻于西团龙王庙西侧的草堰场盐课司图


草堰场公署建于河西龙王庙西侧,原为安徽会馆,门前高大影壁墙,大门朝南。头道门木栅栏,一对石狮立两旁。正大门三间,中过道,左右门室,过天井甬道直至官场正厅。大厅宽敞,中署供案,后设圈椅,一边肃静牌,一边刑具架,冷森森,威严严,是镇压灶民的遗迹。后撤除正堂,两边改设柜台,征盐税、课税(邵钱粮农业税)及契税(买卖田产税换官契纸)等。正堂屏门向内,有很多群房,是场官及眷属随员住所。场司带来整套场务设施,把总率兵丁百余人驻于衙署东隔壁,即龙王庙内。


场署边有西花园,外首正门朝南,边有便门通园南。西北围有短花墙,粉刷雪白。园中间是飞檐翘角,住所四边走廊木栏杆。走廊里玻璃大窗,是夏天纳凉睡地;冬天花板窗户紧闭,寒风不入又三面临水,地处镇北郊环境幽静,园中花木含秀假山叠翠景色宜人,为场官们游憩和宴客地。民国初年,此处辟为地方财政局成议会室;抗战时,抗敌后援会也设此,成为爱国青年活动地。

213801v2l3mccq3lorulwk.jpeg

旧日西团龙王庙西侧的安徽会馆改为草堰场公署(衙门)效果图(央视截图)


2


龙王庙里,万般祈福只为风调雨顺

“龙王古庙年久远,嘉庆盐志见真源;画楼雕梁呈异彩,殿阁巍峨费匠心。西有会馆场衙署,东傍书院观音殿;恨煞日寇无情火,清明时节吊忠魂。”这是当代人写龙王庙的诗。


龙王庙地处西团街河西北境、老斗龙港西岸。庙宇群体建筑,三位组合庙基,四面环水。庙约建于明代,嘉庆十年(1805),两淮盐运志《草堰场图》就已绘出庙址。庙之东为西团河,南北小河各跨扶栏木板桥一座,庙前木桥为活动板栏,大船停泊西河,抽动扶栏板桥,即可通行。


明清时,龙王庙相继又建了书院和安徽会馆。从此,这里三院连体,气势恢宏。


龙王庙门前三大照壁,青砖灰缝,高及二丈。东为书院照壁,西为会馆(草堰场署所在地)照壁。庙门南开,左右各有石鼓一对,头进门房三间,左右门房,洞敞北开,设有红漆栅栏。门房上层为戏楼后台,戏楼正面面北,飞檐翘角,独运匠心。中庭大院置铁鼎高丈余。正殿三间,内塑龙王座像及诸神泥塑,梁上悬匾蓝底金字“海不扬波”,为西团绅董名流书法家陈廷璧所书。正殿东西各列钟鼓架一座。


该庙住僧仅十余人,却有庙产田若干,支用有余。大殿东西壁原嵌有十多方石碑,下款大多为某公司盐务修建,拆庙后散落民间,长期充作过沟小石桥,水码头垫脚石,甚至猪圈跨马墙,并无人过问。后人发现一石为一品大员郑国荃所立《两江总督为严禁对盐商苛捐杂税的告示》,现藏大丰博物馆内。此外,西团还留下盐商重修古龙王庙壁碑一座,碑里不知去向。两碑的碑文在《西团乡志》中还能找到。


庙之东为书院,前门门额上悬“明性书院”四字横匾。上层为魁星阁楼,阁内有金身魁星(掌管文章盛衰的神)神塑,左手擎斗置胸前,右手执笔过顶,足呈金鸡独立势。楼下穿堂大院门,为空旷校园,东西有焚字纸砖炉一座,又以砖墙圆门隔为两院,庭东进大厅,为咸丰元年所建之讲堂。厅内上方悬“讲堂”巨匾,每字约有六平方尺,为大书家陈廷璧所书,字体苍劲有力。第三进为二层楼房,原为师生休息处后改为国民学校。


清道光十四年间(1834),西团董事蔡琪、陈秉忠等多人联名呈请以境北观音殿改建社学。咸丰元年(1851),新建讲堂报峻,改名书院。“讲堂”的横匾和“明性书院”的门额,一直保存到民国29年(1940)冬,后在抗战兵火中焚毁。


社学和书院的学舍,故址初在龙王庙观音殿,后在庙东山扩建为三进三院。


庙之西院为安徽会馆,咸丰十一年草堰场盐课司由草堰迁来西团设署办公,借驻于龙王庙西侧的徽州会馆,民间习惯称之为“衙门”,详见上文。

213801gqke5eunzkj5wjuk.jpeg
213801pnjbebdzubldzi3p.jpeg
213801mudu2st21szszsbc.jpeg
213801ant94qhna9st01at.jpeg

盐商住宅与盐商打扮。(央视截图)


1941年正月,新四军后方医院由东台转移至此,日寇偷袭后将三院烧毁,新四军著名文艺战士、《黄桥烧饼歌》词作者李增援烈士就牺牲于此次日寇袭击。同年7月,伪鲁皖绥靖军第五旅旅长谢汉成盘踞西团驻于此,后伪团长何少章复驻西团,为我军两番攻克溃逃。为防敌伪再次入侵,我军民将工事房屋全部拆平。

213801xok9v4m1mycpv5o2.jpeg

1941年2月21日,日寇偷袭西团,李增援等多名烈士遇难,图为李增援烈士雕像。

213801u4kn5z75qy968q5k.jpeg

西团龙王庙旧址边耸立的新四军伤病员遇难处纪念碑。

213801lacor4z4dayd0gy9.jpeg

西团集镇旧日龙王庙西侧九曲十八湾的牛湾河传为神牛斗龙所致。


3


众多庙宇,袅袅香火寄托无数希翼

㫰网寺与发绣佛:旧时,西团镇东南三里有一座古刹名“㫰網寺”。前后三进房屋,左右有厢房,小院落,古木参天,溪深水碧,景色宜人。传该寺建于唐代,庙地原为海滩上的潮水圩,是下海渔民躲避潮地,捕鱼船也停泊于此修船晒网。原个小庙,后渔业发达改建成寺时,即以“㫰网”命名,为西团最具规模的寺院。

213801nbo82b2j1ka5t21z.png
213801f52h8yv552ajvhvh.jpeg

㫰网寺侧面示意图与发绣佛复原图

213801d888xrh28n3534xx.png

明嘉靖三十年(1551)草堰场图上有浪港寺(㫰网寺)


㫰网寺有石刻在门额上方,寺门两边各有四个斗方大字,东“㫰照千秌”,西“网罗万国”,寺名“㫰网”二字按在两句头上。


前门大殿大肚弥勒佛坐守山门,后身站立韦陀菩萨。弥勒佛人称“笑佛”,横批“皆大欢喜”,两边对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物,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中进为空殿,供香市游客休憩。中殿过套,有屏门格扇,没有神龛。


后殿三座大佛木身贴金,左观音大士,像前塑善男信女;右边是地藏王菩萨,还有木雕的十殿阎罗,小的神像排成两侧,大殿靠后墙西侧是十八罗汉,鲜明地表达他们的身份,深刻提示不同的内心世界。真是“喜怒哀乐爱憎欲俱形于色,官贵贫贱寒伧相栩栩如生”,塑工富质感,有的青筋脉露清晰,肌肤骨骼分明如真,是真正珍贵的艺术瑰宝。


㫰网寺“俗佛节”俗称泥菩萨生日,到期四乡八舍信士弟子咸往掂香,甚多信士为儿童取僧名并挂签于白果树上以期长寿。㫰网寺东西两殿院培植芍药花,每年四月中旬前后,此花盛开,三十年代前住持僧能悟藉此宴请地方绅董赏花,庙产小康,有田二三百亩,足够应酬。传言能悟和尚是颇能悟到社会绅董势力大于佛门法力的人,下文说到的㫰网寺珍宝“发绣佛”传说就是这个能悟和尚卖给日本人的。


清光绪年间,草堰场衙署中有幕僚(场大使的随从、师爷)宣瘦梅(宣鼎)善书能画,是㫰网寺的座上宾,晚年回安徽天长老家,著有笔记体小说《夜雨秋灯录》,其中有《发绣佛》一文,述东海㫰网寺藏有发绣佛一帧,为明嘉靖某甲子女弟子叶苹香以发绣而成,并渲染上神话色彩。宣瘦梅写道:“东海㫰网寺,藏有发绣佛一帧……绫本。长二丈四尺,横八尺,佛像科头批发,面如满月。……帧左空隙为旧戚丁尚书草隶,序发绣佛颠末,文甚长,不复记忆。”

213801cpf8e4csfl4dqppz.jpeg

㫰网寺遗址边由西团镇人民政府设立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牌


关帝庙:河西镇南关帝庙,门前有大影壁墙,行人皆挨墙壁而过,高大三间门楼,中间过道西原塑神马泥像。后一边改为僧房,一边设镇电话局,四方天井中有铁香炉,殿前高高瓦卷走廊,殿基半米高铺着罗底大砖。夏日附近的人喜欢到这里睡一个凉爽午觉。由于朝阳避风,冬天有一些老人喜欢在这里晒太阳聊天。


关帝庙大殿上悬挂着木匾上有黑底金字,也有红底黑字,写有“至大柔刚”、“浩气长存”、“气贯长虹”、“义薄云天”、“威振华夏”等,已无法进行详细考证。正殿西有颗大白果树,中高不粗,银杏很多,正殿外两边侧门和正殿神龛后面小门均通后殿,前有大院落,内有一水井,两边有厢房,后殿和两厢上面都是半楼,还有一后夹门朝东,除西厢和西楼为僧人客堂宿舍,其余后殿和正楼东半楼为当时警察局征用,因关帝庙紧靠街,春节的五天大年是最热闹,大家小户到庙上烧年香,整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庙内外摆满了糖摊,玩具摊,挤满顾客,那些穿得花花绿绿的小朋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口里吹着小喇叭,手里操着小木枪,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不禁使人勾起童年的回忆。 

213801akzgj3jksnynlyif.jpeg
213801a55ouxbzco9ouoru.png

西团关帝庙直观图、平面图

都天庙:西团西郊有土地庙,庙前高立两根大旗杆,杆下是石砖混砌杆基,顶有四方大旗斗,庙会或香期时,龙旗双飘,凌空飞溢,显示出古庙的威严。都天庙双重大门,前道门是木栅门,红尖尖的栅方,二道门是磨砖墙,门头竖额“都天行宫”四个大字,白底天蓝非常显目。门边一对大石鼓,上刻狮子盘球,雕艺精湛。大门三大间,中过道,上戏台,分前后台。后台三大间,可容几十个演员化妆、休息。后台两面朝外有一米高的矮板墙,板墙壁外在帘下围有一道栏杆,是演戏时的文武场院。戏楼是宫殿式的飞檐翘角,檐下是雕花的木刻檐围帷幕,有彩色油漆,台前悬着“以古為鑒”的金字横匾,抱柱木对联上联:“往事生聞看歷史規模忠孝節廉如在目”;下联“舊臺新劇知俗情變幻悲歡離合總驚心。”前后用木板壁间隔,中间画着粉面红袍的天官相,神态逼真,远看像一幅巨大的油画,对准大殿,两侧是院落和包厢构成一个四方方的大院落。

在都天大殿向右,前刻对联是:“生前失足无过矣,死后精忠天登之。”西副殿是“立报祠司”,殿前木刻对联:“二百年壁朝国史,就此方刚,纵当时,为启君仲,一疏足宫奸相胆”;“千条言遭狱遗书,久传妇孺,幸比季,深瞻庙貌,孤忠更黎后人心。”立报司对联是卢延年所作,整体看,这副对联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忠臣的尊敬、对权臣的批判,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它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213802w9ii869688zffmmi.jpeg
213802x7geeby6b5jpjs5v.jpeg

西团都天庙示意图             西团都天庙内景直观图


在旧社会,立报司是老百姓最崇拜的神灵,当时地方上凡法律所不能解决的是非,如赖债、错帐,对官怀疑等民间纠纷,如果经人调解不了,双方就扭斗到立报司前,点烛焚香,明心发誓,地方话叫“赌咒”。也好笑,更奇怪,如理直气壮的人抱点香烛,跑得很快,确实理屈的人,明硬腿软,蹒跚不前,真正起到了精神治人作用,正是“心病怕鬼神”。


东岳庙:河东南郊的东岳庙,大门正南,后门朝西,平时大门紧闭出入后门。

213802qdr4ebdx31z1z7kz.png

西团东岳庙平面图

213802vw5ppc2fxfe2p3nz.jpeg

庙会。


戏楼建筑很考究,台前檐角翅凌天空,似雄鹰展翅欲飞,横匾“喜怒哀樂”,两边有抱柱对联。紧靠戏台的东西两侧,建东平楼,外有栏杆,内设桌椅,专为西团地方绅官看戏而设。大院中有铁鼎香炉,从戏楼至大殿有坡度,便于看戏。那时演戏都搭着看台,下铺木板,上置条凳,较高贵的摆着桌椅,上搭遮荫布蓬,要花钱才能座在上面,怕花钱的只有站着看戏,没有现在看戏时舒服。


大殿上供奉着东岳大帝神像,边有大钟大鼓,每逢香期,钟鼓齐鸣。抱柱对联:“云行雨施不案朝而遍天下;地大物博祖气之发东方。”里边还有一小对联是:“为人正直不必求神拜佛(鬼);心里光明(心地明亮)无须点烛焚香。”


在东岳庙十殿阎罗王还各有对联,文词尖锐,寓意锋利,有一定的教化之用,现录于此:


1.治国若何?齐家若何?修身若何?到吾台前须自省。

  钱财安在?妻子安在?功名安在?为人世上莫他求。


2.何物衣冠,笑世上贫夫徒上天阻; 

  霎时祸首,即山前恶犬也识人心。


3.笔下有刀锋,必来此地。 

  胸中无剑乾,不久来山。


4.果能积善存仁,自有桥头行禾地;

  不为损人利已,须防碓下碎身时。


5.附热趋炎,铜柱烙时炎热否? 

  出轻入重,秤钩贯处重轻兮。


6.待舌根拔出,方知谤毁徒劳;

  有汤镬当前,始信煎熬难受。


7.对镜自心知,见几个奸诈刁唆高福寿厚?

  登高回首望,看多少暴吏循环胆颤心惊。


8.善恶最分明,铁锯无情空顿挫; 

  是非自清白,丰都何事不偿还。


9.要从坛下求无上; 

  莫到临时叹奈何。


10.十殿轮回,悟善; 

   到此还当,猛省。


11.我本多情,愿送遍尖中稀骥;

    公须种德,乃迎到天上麒麟。(送子联)

213802zd1iecc1nj6hcphe.jpeg
213802ua24xan47dwwwjdn.jpeg

东岳庙八殿都市王前座,光绪七年仲夏谷旦日,湖北武昌弟子高有铭、葛兆宸敬献,現存㫰网寺传人“小和尚”吴秀明家中。


慈云庵、理教公所和耶稣教堂:在㫰晾网寺西半里之遥一桥之隔,有座慈云庵,为四合两厢小庵堂,除佛殿外,有客堂、女尼卧房,陈设简朴,内外清洁,有树木无花草,每年在㫰网寺香期时,香客人等也都顺拢到此一游。


西团除了四庙一寺外,还有颇具威名的理教公所(理营、理门)是正宗佛教外的一个流派,教规是三归(佛归、德归、主归)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宗旨是戒除烟酒,信教者众。平时有一些小慈善活动如施药、施茶花、施粮、施材等所谓济贫扶困,在洋人鸦片毒害中国时,于禁烟运动中起一定作用。


在西团河东大桥巷内,设有耶稣教堂,旧时每天晚上总听到钟声和传道的歌声,哪怕只有一人也照样进行宗教活动,限于篇幅不再展述。

213802li84ww6o78dyjy77.jpeg

民国年间至建国初年,张謇南通轮船公司航线上的西团码头售票处如今空关。

作者介绍  吴耀庭

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参战退役军人,曾任企业干部、镇志编辑、地方报编辑,江苏省安全文化丛书编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现兼任大丰区红色资源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江苏荷兰花海文学社《斗龙港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个人有数百万字各类文稿被多个平台刊用,出版作品集《寸草春晖》等书,其书法、新闻、摄影、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市、区(县市)获奖;《大丰日报》《大丰电视台》《盐城电视台》等专题报道。《博客中国》专栏作家,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研究员。

213800yj65ka76p2ix72sh.jpeg

作者吴耀庭摄于南京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

来源:家乡书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likj121@sina.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27

帖子845

积分2403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