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馒头,这种风俗不仅在我老家江苏泰兴,好像大江南北许多农村地区都有。它源于农村盖房子,婚丧嫁娶、打地基砌房子这在农村任何地方都是一件大事,盖新房自然是件喜事,主家一定是大张旗鼓,宣示众人,并且让全村人都要沾沾喜气,于是便在建造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仪式。盖新房最重要的一个仪式便是上梁,当屋顶安装完最顶上一根大梁,也是整座屋最粗的一根主梁时,房屋的建造基本完工,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封顶,此时便要举行这个仪式。 上梁这天,随着阵阵炮仗声,乡亲们陆续聚拢到新房四周,欢声笑语,主家递烟倒茶。主梁上早已贴上红纸,几根房梁上爬满了工匠,此时他们居高临下,心里一定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房上房下人们的喜悦感已相互融合。这时一个装满馒头的篮子被缓缓吊上房梁,通常是由一个位尊的主匠开始往下扔馒头,好似天女散花,但却是一个一个地扔,扔时并无目标,看似随意,但也能看出他会尽量让房下期待的人们利益均沾。 底下站着的人们此时便乱成一锅粥,一会儿跑东一会儿跑西,有的馒头会被个高体壮的人直接精准接住,而多数馒头会在无数伸高的手臂碰撞中滚落到地上,于是更上演了一番“争夺”。人们扑倒在地,甚至人摞人,只为抢到那个点着红点的馒头,每一个抢到馒头的人都是中彩一般的心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其实更多参与这个游戏的是孩子,不论抢到馒头与否,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快乐的心情都在彼此间传递着,它会感染到整个村庄。 馒头早已是最普通的吃食,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是稀罕,印象中那时候的人家只有过年才蒸一次馒头,平时也很难吃到。条件好的人家过年时能多蒸一些,然后晾晒点馒头干以便存放,但也吃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在上梁时能抢到馒头自然兴奋,至于是不是滚落在地上,那都已经无所谓了。 记忆最深的是当年我的一个同学家盖新房上梁,我也钻进抢馒头的人群中,还真抢到了一个。那天正是大人要带我出远门,是去上海还是去北京印象不深了,大人找不见我很是着急,我却在那里享受着抢馒头的快乐,许多年以后大人还总会提起这件事。 抢馒头,那是穷时的快乐,随着那一个个点着红点的馒头被散到家家户户,真情期许和美好祝愿也被乡亲们传递着,这时的馒头已经带有了丰富的寓意。现在的老家,莫说馒头,就是天天蟹黄包也不稀罕,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却再也“抢”不回来那份快乐了。
作者简介: 张卫理,资深媒体人,曾供职于《法治日报》《紫荆》等媒体,多次获得全国性新闻奖项。旅行达人,园林玩家。
来源:策马入林 荐稿:沈培林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