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徐伏武 | 论《岁月留笔》的文学性

[复制链接]

2024-11-25 17:52:13 232853 0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11-25 17:52:13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11-25 17:52:13

王锦湘先生的《岁月留笔》(以下简称《岁月》)是他本人百余篇新作旧抄的结集。全书洋洋洒洒,36万字,分为“故里乡情”“家事漫话”“工作随笔”“平生感悟”四个部分。文学样式以散文为主,共计六十余篇。从散文具有的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来看,《岁月》中的散文涵盖了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种类别,而以记叙性散文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

《岁月》中的散文的文学性具体体现在题材的广泛性和结构的灵活性。其题材极为宽泛,涵盖人物事迹、社会现象、时代风貌、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体现在语言的优美性和情感的真挚性。其语言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和多种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等,使文章更加鲜活灵动,情感真挚深沉,有时亦带有幽默,适合口头表达,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情怀抒写,文学性被完全释放出来;体现在风格的多样性和选材的独特性。《岁月》中的每一篇散文都带有作者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或慈爱温婉,或诙谐幽默,或峭拔冷峻,或清丽缠绵。往往通过特定的题材和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敞开了作者的“心灵之窗”。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岁月》独特的文学魅力。

夹叙夹议  形散神聚  《岁月》中的散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使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如《我家玄妙的老屋》中的“老屋”。通过对老屋建造经过,特别是对玄妙的“三煞”故事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上用心血和汗水砌成的老屋的深深怀念,对给他家几代人带来的福祉,表达了深切的谢意;《我家老屋后的小河》中的“小河”,是作者儿时春夏两个季节的乐园,通过对这个乐园的赞美,表达了作者虽已年逾古稀,仍旧对它怀有“刻骨铭心的眷恋”;《讨厌的虱子》中的“虱子”。作者详细叙述了“虱子”在他青少年时期,对他及乡邻的无比惨痛的伤害细节,直至“现在只要一提到它,我还是毛骨悚然”的心理阴影,突出了从过去“捉虱子”的寒碜事的心酸,到现在“虱子似乎绝迹了”的欣喜,抒发了作者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同样,在《可爱的毛窝子》一文中,作者由衷地赞美“可爱的毛窝子是御寒保暖”的小宝贝,大声地喊出了“我爱我的毛窝子”,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怀旧情结。

《岁月》中的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但其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这种形式上的“散”与主题上的“不散”形成了一种对比和统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蹲点趣事》中叙述了“乘凉讲故事”“防震棚里捉蛇”“花斑头抢场”“秧田里摸眼镜”“粥碗里钻出小蛆”“刀下留鸡”“光腚推船”“河中救起材料袋”等8个故事,这些散漫的、毫不相关的材料,形式和手法都被统一在主题和情感上,抒发了“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我当知己”的那种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同样,《“官场游戏”琐忆》通过在职场时的所见所闻,如“芦荡里玩出了好成绩”“酒杯里喝出了水泥桥板”“会场里压出了高指标”以及“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做一套,说一套”“编一套,演一套”等十多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露了官场上少数干部的不良心态,表达了作者与之“道不同,不相谋”的立场。《朵朵工作小花絮》《我做过的一些小事》等都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寓情于物  托物言志  散文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它通常以抒发内心情感或某种志向为目的,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某一物象中。《岁月》中的散文通过对某种物象的描写和对自己的经历、思考与感受的描述,将自己的情感、理想,亦或某种志向直接传递给者。这种情感的流露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共情之感。《草窝立誓》通过描写儿时伙伴新婚之日,“穿着一身新衣,喜气洋洋”,而自己从县中放假回家,“衣衫褴褛,神疲面倦”,睡觉时连被子都没有,“只得从屋外抱了许多稻草,放到锅灶后边,做了一个小草窝,一头钻了进去,蜷缩着身子睡了。”在“草窝”这个物象面前,作者想起了“妻嫂辱苏秦”“漂母饭韩信”“破庙宿洪武”的故事,想起了高尔基说的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决心把逆境作为崛起的舞台,把困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于是在草窝里立誓:“男儿当自强,定要活出好模样,决不负此生”。后来,“为践此誓,我奋斗了一辈子”,果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感悟黄山松》一文中,作者描写在游黄山的过程中,一面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对那长在悬崖、遍布峰壑、雄壮挺拔的黄山松情有独钟,一面又由衷地敬仰黄山松以其“坚强彰显生命的活力”“以其坚挺展示容颜的壮美”“以其坚贞显示品质的高尚”,在“黄山松”这个物象面前,作者豪迈地道出了心声:“我要学习这种精神,更坚强地生活,更快乐地奉献,像黄山松那样赢得无悔人生!”该文把“黄山松”的象征意义及其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表达袒露无遗。《回忆登泰山》同样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

语言精湛  形式自由  散文的语言使用和结构自由是文学性的重要方面。《岁月》中的散文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形式自由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的文采,堪称美文。它没有固定的章节和段落,没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顺序,但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种自由灵活的特点使得《岁月》中的散文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时更加自由自在,同时,也给予了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如《难忘故土成长路》《苦涩的三年初中生活》《老姨娘》等文章,质朴无华,泥土香味十足,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真实、自然、生动,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

《岁月》中的散文语言不刻意雕琢而又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1.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锤炼,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在《走近陈克天》中,老省长陈克天收下家乡人送来的咸猪头,“他吩咐家人硬给我们塞上200元钱,我们知道拗不过他,只好收下”,通过“硬”“塞”“拗”这三个词语的运用,把一位我们党的高级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映衬得无比高大。《培亮同志轶事》中的四个小标题:“一套播种口诀育得一季好秧”“一块自留地算出一本好账”“一碗热药汤看到一颗好心”“一瓶土造酒彰显一位好官”,四个“好”字,把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深切怀念李正伦老师》中的“斯人已辞水乡路,留下遗风成乡愁”,“人们对李老师的怀念犹如塘河之水,悠远绵长”,这些优美的语句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无比崇敬之情。这些写人物的三篇散文,语言朴实清新,力透纸背,没有斧凿痕迹,很有韵味。2.作者也特意锤炼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如《长北滩歇后语拾趣》《家乡俗语拾零》中的“蒋国武当乡长——到此结束”“马二爷钓鱼——稳的”“胡队长吃甲鱼——尕尕印象都没有”“锅不热,饼不靠”“抬头看人,低头斫肉”“没要过饭,不知道狗狠”等等,句句浸透人心,回味无穷。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样式,展露散文语言的精彩。有比喻:“打墙的泥土,硬是父亲如燕筑巢,一口一口衔回来的。”(《用汗水黏成的土草房》)。有隐喻:“小王主任初出茅庐,先火烧博望坡,再火烧新野,又火烧赤壁,然后智取南郡,仗仗胜利,真是后生可畏,不可小觑。”(《朵朵工作小花絮》)。有排比:“我以为,人活着,要有精神,有精神才有力量;人活着,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人活着,要奋斗,奋斗才有希望,才能赢得胜利!”(《难忘故土成长路》)。有夸张:“本应在阳春三月开放的杜鹃花,整整提前了3个月开放,红红地、火一样地绽放在韶山方圆5公里的群山之上(《瞻仰毛主席故居有感》)。有拟人:“花随人意盛开,天随人意动情”(同上篇)。还有象征,如《回忆登泰山》《感悟黄山松》中对泰山和黄山赞美的句子,以及用典,如在《秧田里的快乐》一文中引用五代后梁时期布袋和尚的一首插秧诗等等。这些表现手法和措辞用语,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精准确当,像诗一样的美。

《岁月》中的散文格式自由,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表达方式多样,融合叙述、议论、抒情和描写,其中有对故里乡情的深深眷念,如《情怀家乡长北滩》;有对干好本职工作的执着追求,如《难忘从政那些事》;有对人情练达的独特思考,如《“官场游戏”琐忆》;有对厚亲重情的自然流露,如《百岁母亲人生路》等。既取材广泛,侧重不同,又形式活泼,轻盈灵动。

立意高远  思想深邃  散文的主题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是作者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手段传递给读者的,它反映作品所揭示的问题、思考的方向和观点,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岁月》中的散文的思想是深邃的,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反思,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岁月》中的散文的主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爱与人性的主题。《岁月》中的散文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守园的故事》中的“陆三猴子”,年近40岁,单身一人,由于长期缺吃少营养,发育不良,瘦骨嶙峋,1961年秋天的某一天,人饿得不行了,才到学校的瓜园偷瓜吃,费月才同学要较真,要抓住这个“小偷”,而作者知道“仓禀实而知礼节,腹中饥而失体面”“人到绝境想活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道理,于是动了恻隐之心,放了陆三猴子。到了1963年,国民经济逐步有了好转,陆被人家招赘为婿,生儿育女,有了新的生活。人性的光芒在此熠熠生辉。同样,《“窃米”救祖父,孰论对与错》一文中,作者“偷”了生产队食堂的米踅子里的米,救了祖父的命,是爱与人性的又一体现。2.社会与政治的主题。作者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政治现象来反映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普通人物的生活和遭遇的刻画,展示了社会与政治对人们的深远影响。《干部要做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作者描述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冈西公社双墩、两港大队蹲点时遇到的三件事:一怕扛大锹(上河工),二怕肚子高(计划生育),三怕动火烧(火葬),对这三件难事,作者要求大队干部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办事,切不可搞强迫命令,工作再难,也不准损坏当事人的家庭财物,不得侵犯当事人的人身权利,重在思想教育。作者为什么要求大队干部这样做,我们可以在他的散文中找到答案:《用汗水黏成的土草房》谈砌房的不易,《难忘故土成长路》谈自己参加生产队劳动的艰辛,以及在县中读高中,周日下午肩挑粮食和物品朝学校步行40里路的苦楚,可见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悯情怀。而在《“官场游戏”琐忆》中,作者把在职场时所见所闻或亲身体验过的一些蝇营狗苟的官场游戏写出来,表现了作者骨子里存有善良、正直、敦厚的基因,坚信党和国家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力度会不断增强,风清气正的社会一定会到来。《回看当年“三王闹退社”》描写了1956年秋天,长北滩发生了一件“惊官动府”的大事,三户王姓社员因粮食减产、工分值低、收入减少,填不饱肚皮而要求退出高级合作社,虽然后来受到压制,退社不成,但是这举动与22年后的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大队18位庄稼汉签下的包产到户契约,异曲同工,耐人寻味。作者用散文的形式,描写了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性变革意义非凡。3.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主题。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一个人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以及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发展。在《母爱永相随》一文中,作者写自己“我长大了,我结婚了,我做父亲了,我也年奔古稀了”一路过来,受父母对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使得自己的“家风更淳朴,后代更纯洁,也为促进社会风清气正作一份贡献”,字里行间,显现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光芒。4.爱情与亲情的主题。《岁月》中有两篇文章写了作者爱情的故事。一篇是《虽是无缘却有情》,写了作者与无锡下放知青张雅萍的一段初恋故事。1968年,作者与张雅萍相逢在公社先进知青代表大会上,并一见钟情。一阵情况的交流、理想前途的漫谈和各自心愿的表达以后,互相留下了好感,后来,时事变迁,一对初恋情人竟劳燕分飞。50年后,机缘巧合,无锡知青回访团来到建湖,二人得以再次相见,而此时双双已是古稀老人了。两人相见甚欢,无话不谈,续写了人世间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正可谓“虽是无缘却有情,未成眷属结友谊”。而在《严妻如师》一文中,作者对妻子爱慕有加,从讲究整洁、遇事冷静、干净做人三个方面描写了妻子对自己的帮助,赞扬了妻子“心灵深处有一种潜在的美丽,骨子里头充盈着满满的善良”。而在《舅舅》《老姨娘》《我给女儿讲故事》《送粮路上》《报答》《顶风冒雨送书,倾情助兄高考》《孝顺父母亦有道》等篇散文中,作者对祖父母、父母、女儿、哥哥、舅舅、姨娘等家中亲人倾注了深深的热爱,也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关爱。通过对大舅、老舅在上海无微不至地接待外甥、寄钱给外甥配眼镜、结婚送被面,二姨娘中秋节杀鸭招待姨侄等故事的描述,无一不让读者为之感佩动容。而作者为了感恩,“雇了一只小船,把两口喜材料子送到了二姨娘家”,更让人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这一亘古不变的人间大爱。

总之,作者通过情感评价,用周围人和事,获得审美体验,并转化为语言文本,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全书文字朴实严谨,情感细腻饱满,内容丰富多彩,构思独特巧妙,文笔流畅老道,用典恰到好处,如行云流水,读来让人如饮甘醇,回味绵长!《岁月》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好作品。

《岁月》永恒!


作者简介:

徐伏武,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1978高考之路》《文科班》,长篇纪实文学《后王舍》。

荐稿:姜茂友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31454060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16

积分2038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