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红色沃土泰兴地,出了英雄杨根思

[复制链接]

2024-12-8 09:44:11 292867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12-8 09:44:11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12-8 09:44:11



红色沃土泰兴地,出了英雄杨根思

2024年11月29日,是英雄杨根思牺牲74周年纪念日。中国军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都发了缅怀杨根思的文章和短视频。其实,每年的11月29日,我作为英雄的故乡人,一般也都会撰写拙文或以其他形式表示对英雄杨根思的怀念的。今年的这天,我在沪上,虽未有时间写文,但还是去参观了附近的毛泽东同志的旧居,在怀念伟人的同时,自然也就想到了朝鲜战争,想到了英雄杨根思。此时我又翻开以前写的缅怀杨根思的旧作,遂择了其中一篇,以表自己对英雄的追思。

思来,大凡我们泰兴人去外地,只要一说到来自泰兴,人家都会投来一种相当亲切甚至颇有点神往的目光;都会说,泰兴是英雄的故乡,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出生的地方。是的,佤泰兴不仅因银杏而名,因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弯襟江带海而名,因黄桥决战和苏中“七战七捷”的首尾两仗都曾在这里打响而名,更因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出了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而名。笔者作为英雄的家乡人自然会因此而自豪,所以笔者自小除了会唱《黄桥烧饼歌》,更会唱并喜爱着《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和《谁不说俺家乡好》这三首歌!

英雄杨根思是在朝鲜的长津湖战役的小高岭战斗中,率部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他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2009年9月14日,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中国“最美奋斗者”

094211vtxepj888dzeu7xz.jpeg

这位杰出英雄的故里是我们江苏泰兴的羊货郎店,即现在的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这个村与笔者的衣胞地王坔紧紧相邻。从小到大,笔者几乎每年都会去杨根思烈士陵园凭吊,去那里汲取杨根思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精神力量,去接受灵魂的洗礼。每一次去,笔者都要伫立于杨根思烈士陵园中央的杨根思怀抱炸药包,脚踩美军士兵,怒视敌方的那高大的雕塑前,久久地凝望,深深地缅怀着英雄那可歌可泣的一生。

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在羊货郎店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叫羊庚玺。按说孩子出生了,做父亲的本应高兴,可羊庚玺的父亲羊德堂却高兴不起来,而是眉头紧锁地呆立一旁。因为他知道作为没有土地的贫困佃农家庭,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张嘴,苦日子更难熬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从此,为了养活全家人,羊德堂只能比以前更加辛苦忙碌,更加披星戴月、累死累活地劳作。然而终因劳累过度,羊德堂在儿子羊庚玺8岁那年再也无法支撑,竟一头栽倒在晒谷场的麦垛旁,再也没有醒来。几天后,羊庚体弱多病的母亲积郁撒手而去。从此年幼的羊庚只得与仅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生存,童年的羊庚玺给地主家当过“牛倌”;13岁时又哥哥一起到上海林记地毯厂当童工不久地毯厂倒闭,哥哥因在工厂做时身体备受工头摧残而含恨去孤苦伶仃的羊庚玺不得不去卖报、捡食、拉黄包车,且常常遭受租界巡警的毒打,其悲惨生活与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流浪记》几乎无异。后来,张乐平见到杨根思(即羊庚),知道了这些,他真想为此再创作一部作品,但因没有机会与杨根思过多交流,只好匆匆为他画了一幅速写。

饱受生活磨难羊庚对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深恶痛绝,他想父母,想哥哥,更想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后来,羊庚回到家乡此时,经过黄桥决战,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在敌后进行反“扫荡”作战,重挫日伪军锐气泰兴各区乡都建立了游击队和基干民兵大队早就向往革命的羊庚玺参加了当时五官乡基干民兵队1944年3月,苏中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扩军,羊庚玺以五官乡基干民兵的身份加入了新四军。新兵登记时,部队工作人员将羊庚玺误写成杨根思参加新四军于羊庚这是他的新生,因此这一误写成的杨根思也就成了他的新名字。在宝应夏家集,22岁的新兵杨根思被分配至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从此,新四军战士杨根思开始跟随大部队征战南北。

杨根思首次参加战斗时部队上没有给他配发枪,只给他一把长矛。在那次战斗中,新四军打的是伪军,面对新四军迅猛的攻势,伪军四散而逃,在追击的过程中,杨根思盯住一个拿枪的敌人,敌人见他身上没有枪只有一把长矛,向他乱开枪,杨根思一个跳步加一个箭步上去,用长矛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并刺杀敌人,从而缴获敌人手中的枪,参军后杨根思的第一把枪就这样到手,他的英勇行为受到排长的表扬。1945年11月杨根思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到达山东兖州地区的新四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杨根思被师部送去八师学习爆破技术。通过勤学苦练,反复揣摩,杨根思很快掌握了爆破技术,成为一名爆破能手。1946年6月,新四军发起攻打泰安的战斗。战斗中,杨根思18颗手榴弹显神威,最后又在受伤双眼被包扎的情况下扔出两颗手榴弹精确命中目标。战后,杨根思首获团“战斗英雄”称号。1946年10月13日,杨根思跟随部队冒雨进攻郭里集敌据点。杨根思抛出斗笠,趁敌人射击斗笠的刹那,飞冲到敌堡下。他把拉雷摆成个倒“品”字形,然后猛拉导火索只听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掉大半截后续部队迅速冲进郭里集。战斗结束后,在团庆功授奖大会上,杨根思被誉为“爆破大王”。1947年1月,在齐村战斗中,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前,迫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094211j717pme37vv73gee.attach

1950年5月,杨根思参加了军首届英模大会。在这届英模大会上,杨根思被评为全军一级战斗英雄随后又提升为连长。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350名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中,佤泰兴3人因战功卓著参加了这一盛会,成为共和国的开国英雄。这三位泰兴籍英雄分别是“爆破大王”英雄杨根思;解放战争中为我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活捉国民党军兵团司令的英雄印永鑫六次负伤,多次立功,被誉为“铁骨头”丁崇义。在这次会议期间三位泰兴籍英雄和其他英雄代表一起受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收藏于江苏省档案馆的发行于1950年10月10日的《新华日报》上,刊登了华东军区三野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代表们的签名签名的左下角,有一个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名字--杨根思2000年10月30日,《解放军报》上刊登出一条消息:南京发现一本题字册,上面留有118名1950年英模大会代表的题字和签名。这个题字册上有杨根思亲笔题写的“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共同进步,为人民服务到底”的誓言及他所签的名字。这是目前唯一发现的杨根思的手迹,短短20个字道出了杨根思心底最朴素的情感和信念。2020年,杨根思烈士陵园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一份资料,杨根思同志1950年9月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这份讲话亦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份杨根思口述资料。杨根思的口述资料为我们研究杨根思的战斗历程和三个不相信精神,提供了十分翔实的历史依据。那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临近结束时,周恩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会议结束不久,许多战斗英雄就随部队开赴进抗美援朝的战场,杨根思就是其中之一。

杨根思所在部队被选为入朝作战的先头部队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1950年10月7日他即跟随部队率其连队开始秘密入朝参战。他们由东线紧急入朝。东线多高山,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战士们穿的还是华东军区发的薄棉衣、棉鞋。加上敌机轰炸,战士口粮不能及时供应,只能吃冻得硬邦邦的土豆。根思连18任连长翁海林说,面对这些困难,作战前,杨根思连长作动员讲话,这次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喊出三个不相信的战斗宣言。杨根思的泰州籍战友杨德盛在朝鲜战场上时,他的连长就是杨根思,杨德盛亲目所睹了杨根思在小高岭阵地牺牲的全过程,他后来的回忆也证实了翁连长所言。1950年11月28日,在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29日,面对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的狂轰滥炸和轮番进攻,杨根思带领30多名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血战长津湖,接连击退美军八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杨根思从容不迫地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年仅28岁。

094211iz1i10rkrsu5zb6s.png

杨根思烈士的事迹影响和教育了整个志愿军。在临清江反击战的时候,就出现了38位杨根思式的英雄。到了上甘岭战役时,出现了包括黄继光在内的68位杨根思式的英雄。黄继光牺牲后,从他的饭包里发现三本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杨根思》。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杨根思特等功,追授他“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列入《志愿军战斗英雄谱》,杨根思由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等战斗英雄与此同时,杨根思所在连队被追授为“杨根思连”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中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1953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和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一枚,并修建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为了纪念英雄杨根思,世世代代记住英雄杨根思,永远赓续红色血脉,英雄里泰兴“羊货郎店”,1955年改名为“根思乡”。在杨根思牺牲后,江苏泰兴各界五千余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根思乡”建起了杨根思烈士祠,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杨根思烈士陵园。人们从他牺牲的小高岭上捧一抔泥土,连同他生前的几件衣物,安葬在陵园内的衣冠冢。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的铿锵有力的宣言,书写在杨根思烈士陵园内,连同一旁苍劲的松柏透出浩然正气永远激励着所有泰兴儿女去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祖国而砥砺前行。写完此文,笔者的耳畔似乎又回荡起了《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


来源:乡风儒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08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