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随着大丰公司的开发,大丰境内,陆续有了四辆小汽车:大中集朱孔修等人两辆,北镇(新丰)一辆,南镇(南阳)一辆。以下讲的就是作为“汽车夫”的我的父亲的一些往事。
我的父亲曹永祥
“淘”上海四百银洋 驾福特改弦更张
历史上,海门地区地少人多,更认“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个老理,以致后来这样的群体过剩:木匠、瓦匠、铁匠等等这些门坎矮,起点低的行业发展过快,到后来纷纷向外输出。
当年,干一天木匠活,仅得20个铜板,只能说基本温饱,付出的体力却极大。俗话说得好:“少年木匠老郎中”,过去,木工机械尚未问世,木匠生活,全凭体力,差一点儿力气,刨花都飞不起来,拉大锯是最费力的,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已是祖传第四代了。因此,“艰辛薄收,忙碌肘昼,空有一身好手艺,造屋千间自家陋”,是当年木匠行业的真实写照。
有次,两人偶遇,沈惠珍诚恳地对父亲说:“永祥,木匠生活太苦,又赚不到啥钞票,还不如去开车子”。
于是,由沈惠珍做担保,请了个“会”,自古有“吃煞会酒”的说法,可见“会酒”的规格是比较高的,连带沈惠珍在内,共计十个人,每人出40块大洋,合计筹得大洋400块。
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由于众列强在上海租用租界,商务买办,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繁荣气息,已是相当繁华,马路上清一色的泊来品汽车,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十里洋场,名不虚传。
沈惠珍领着父亲在上海滩转悠,了解二手车的行情,专门往租界里的洋房里打听是否有二手车转让,深谙其道的沈惠珍知道,唯有这里的车子平时用得不苦,洋人或买办们又好摆排场,见有新款车出来,就想把旧车抛脱。因此,价格是不会很高的。
不久,由沈惠珍等人发起,在海门县城注册,成立了海门大华汽车公司,专门从事出租汽车业务,主要跑南通方向和周围各地的生意,一度生意兴隆,客源络绎不绝。
不多时,为了让车辆发挥更好的效益,父亲收了个徒弟,他的小名叫申狗,姓宋,名维康。家住通海镇东北。
申狗来自乡下,从小舍得吃苦,为人忠厚老实,晚上跑车得的钱,第二天清早必定如数交与师父,从不留分文。
谁知一年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众人早已在浪笑声中扬长而去,涉世不深的申狗如何能摆脱“姑娘”的纠缠,终不能自持,稀里糊涂地做了不该做的事。
就这样,一步走歪,步步皆错!惊恐、失身加上冷酒,因此“拆了风”,当即肚子疼了起来。
师父不知其中缘由,往日里,申狗只知学艺,不常回家,既然有事,当然允了。
糊涂的父母找来了土方郎中,土郎中但听是受了风寒,便给申狗刮痧,谁知这一刮,便送了他的命。
但没有依据又不便理论,幸亏,早有知情人将申狗如何、如何背着师父跟着“拆白党”“无聊”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个明白。
父亲反到怜悯起申狗的父母来,厚葬了申狗,又抚恤了申狗家,方觉心里缓了些,申狗家反倒觉得没有了意思,此后一段,终日里,父亲因失去了爱徒而长吁短叹,怅然若失,郁郁寡欢。
有《浣溪沙·失足遗恨》词为证:
耿耿寡言后生娃,勤奋学艺为养家。只缘交友欠思量,
一念之错天地差。啼血悲怆呼不转,失足遗恨泪飞花。
同乡会牵线搭桥 庆寿宴荣府招标
郁郁葱葱的锡山、惠山,层峦叠嶂、苍翠欲滴;烟波浩渺的太湖,、渔舟唱晚,霞飞鸥栖。
不知什么时候起,荣宗敬,这个特别精明、又特别勤奋的小伙子在无锡落了脚,做起了给面食店加工面粉的买卖。
说来也怪,经荣宗敬磨出的面粉出粉率高,且比别人的白,因此,生意一天一天好了起来,一部磨子来不及,再添一部,依然来不及,扩大到四部。就这样,荣宗敬的买卖像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
聚得了第一桶金的荣宗敬,了解到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面粉加工机械是英国造,于是竭尽其能,又向银号贷了款,从英国引进了全套面粉机械,办起了中国第一家面粉厂,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毫不夸张的说,当年全国吃的(粮食加工业)和穿的(纺织业)三分天下必有其一!
谁知,事情并非那么顺利,首先,要在无锡做生意,必须取得当地的经营牌照,这是第一关!当时的无锡,帮会势力尤其强大,跑码头,做生意,都得先找靠山。
这一招还真灵,钱能通神,送了礼、请了酒、入了门、免了忧。“同乡会”的特殊标记贴在车窗上后,一路绿灯,很快办妥了相关牌照;
1933年,机会来了!这一天,海门“同乡会”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下一个月,荣宗敬庆贺六十大寿,将招募大量出租车为寿诞庆祝活动服务。
这一个月,父亲与沈惠珍充分见识了发了家的大佬们的荣华富贵和排场,过得风风光光,无忧无虑,净得了不少钱,每当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父亲总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有《如梦令·实业救国》词为证:
江南赫赫名望,锡惠山下称王。实业春潮涌,民族资本榜样,荣巷,荣巷,薪火传承曙光。
(未完待续)
(节选自 曹志敏《潮韵》第一章)
曹志敏: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人,69年入伍南通市消防支队,退伍后,就职于南阳镇工办、大丰市申丰集团公司等单位,创建过大丰常丰管道液化气公司(现华润天然气的前身)。长期从事党支部、工会工作,多篇作品在《江苏燃气》、《中国钓鱼》、《清源》等刊物发表,个人著有《潮韵》、《春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