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儿时过年是一场盛大的欢乐派对,而拜年则是这场派对中最有趣的环节。那时候,还没到初一,我的小心思就全被拜年占满了。新衣服早早地挂在床头,那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款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新年的无限期待。
初一清晨,鞭炮声就像欢快的闹钟,把我从甜美的梦乡中唤醒。我一骨碌从被窝里爬出来,迅速穿上新衣,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吃完早点,走出家门,外面已经热闹非凡。小伙伴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快快乐乐给左邻右舍挨家挨户去拜年。 每到一家,大家都争着抢着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那一声声稚嫩的问候,饱含着我们对长辈的祝福,也传递着过年的喜悦。主人总是满脸笑容,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里。糖果、瓜子、花生等小“彩头”,把我们的小口袋很快就被塞得鼓鼓囊囊。有些亲近的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发红包,虽然钱不多,却承载着他们深深的关爱和美好的期许。我们把红包紧紧地攥在手里,心里乐开了花。 小伙伴们一起拜年的欢声笑语在回荡,温暖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偶尔踩踩路边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就像在为我们的欢乐伴奏,我们的快乐简单而纯粹。拜年的过程充满欣喜,收获满满的幸福。然而,时光就像一列飞驰的火车,转眼间我长大了。那些拜年的童趣,也渐渐离我远去。过年的氛围似乎也没有儿时那么浓厚了,更多的手机拜年变成了一种新形式,少了曾经的那份期待和欢乐。 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份拜年的童趣。年前的一天,我和邻里几个孩子说起了拜年,突发奇想,和他们约定,初一早上一起去拜年。孩子们听了,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神情就像当年的我。 初一早上,几个孩子早早地来到我家,一个个穿着崭新的衣服,精神抖擞。“张老师新年好!”“我们给张老师拜年啦!”“小朋友们新年快乐、幸福成长!”我忙着给几个孩子发“元宝”、发红包。看着他们欢笑可爱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一起走在熟悉的小区里,每到一家,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主人热情地招待着我们。孩子们像小馋猫一样,开心地收获着糖果等小“元宝”。他们那满足的笑容,和我记忆中的画面重叠在一起。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儿时拜年的快乐又回来了,感受着那浓浓的年味。从他们身上,我找回了自己的影子,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久久地回味在我的心间。 如今,我总始终觉得,在传统的拜年习俗里,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亲情。孩子们用纯真和热情点燃了拜年童趣,也让我感受到那份特别的幸福。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珍惜这些传统习俗,把这份拜年的童趣传承下去,都能找回那份快乐,那种独特的中国年味。
荐稿:徐清国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