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地方志记载,从西汉起,盐城境内已有木榨榨油、粮食加工、酿酒、酱制品等食品制造业。
2022年4月,在盐城东门闸西汉大墓考古中,发现一只2000多年前的水瓢。有市民戏称,这是瓢城之源。这半爿葫芦瓢,是否曾用于民间酿酒,却有待继续考证。 早在公元3世纪,即三国、西晋时期,盐城民间就已有酿制白酒的作坊;北宋天圣元年(1023),大约是范仲淹任职西溪盐监之时,一种独特的黄酒——东台陈皮酒问世。 至民国21年(1932),盐城境内产各种饮料酒52920担。当时的一担约为现在的120斤。 1949年后,盐城酿酒业发展加快。至1987年,共有酿酒厂23家,固定资产原值3012.5万元,职工2660人,主要生产白酒、黄酒、啤酒、果酒4个大类3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23727吨。
清代乾隆年间,八滩五醍浆大曲问世。咸丰年间,盐城县的张记、朱记槽坊年产白酒2000担。张记槽坊生产的46度盐城烧酒名闻遐迩。清末金吉、源隆、源盛槽坊与元鼎和酒店已有一定名气。盐城县年输出的泡子酒(二锅头)达200万公斤。
东台县民间生产的木瓜酒,在民国17年(1928)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木瓜酒是一种5~12度的果酒,不知盐城现在有哪家酒企生产?(图文无关) 盐城县的肖万顺、金同裕、许恒隆、胡复盛、张万隆,东台县的罗同兴、江恒丰等19家槽坊,被作为地方主要酿造业载入《中国实业志》。民国年间,因酒税加 重,酿酒业萎缩。 1949年春,盐城专署税务局在盐城县城北闸桥附近创办了境内第一家酒厂——盐城土烧酒厂,专业生产盐城烧酒。当年,境内白酒产量497吨。
1949年后,盐城酿酒业得到较快发展。1950年秋,阜宁县朦胧酒厂和硕集酒厂并入盐城土烧酒厂,建立了盐城酒厂,主要酿造盐城土烧酒,供专卖公司经销,产品供不应求。
1955年,酿酒业开始实行公私合营,盐城县的6家私营槽坊与盐城酒厂合并为公私合营盐城酒厂。东台县的7家私营槽坊组成公私合营东台县酒厂。1957年,公私合营盐城酒厂上升为地方国营盐城酒厂,并新建成曲酒车间,生产的盐城大曲畅销全区。
1958年,东台县酒厂上升为国营酒厂;滨海县建成地方国营八滩酒厂,恢复五醍浆大曲生产。同年,射阳县酒厂建成投产。部分油米厂开发了代用品米糠、山芋干等酿造白酒。年末,全盐城有专业生产白酒的厂家5家,职工268人,年产白酒1436.68吨。
1959年,盐城县粮食局投资3.6万元,在盐城县第一米厂、第二米厂和龙冈、秦南、大冈、伍佑、尚庄等米厂生产白酒,年产量87吨。1960年,射阳县酒厂上升为地方国营射阳酒厂;东台县酒厂采用破碎法酿酒,出酒率增长5%,并增设破碎、制曲、酵母3个车间;大丰县油米厂、白驹粮油加工厂等粮食加工厂亦开始生产粮食白酒。 WG期间,白酒按计划生产,由当地糖业烟酒公司统购统销。1968年,境内白酒开始凭证供应。是年,盐城酒厂技术员树凌阁研制出国内第一批楝树果酒精和苏北首批楝树果调香新工艺白酒;大丰米面厂扩建80吨酿酒车间。
1969年地方国营响水县酒厂创建。次年,建湖县酒厂创建。滨海县八滩酒厂的五醍浆大曲在全省评酒会上获得江苏名酒第三名。1974年,大丰县酒厂投产,在当年召开的(南)通盐(城)协作区质量评比会上,大丰粮酒获第一名,大丰白酒获优质产品奖,五醍浆大曲获优质产品称号。次年,境内部分粮油加工厂相继恢复生产粮食白酒。
1982年,盐城的白酒产量比上年猛增1830吨,达到10066吨!拜农村成功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赐,大多供不应求。
1980年,盐城大曲、五醍浆大曲、八滩大曲、糖蜜香酒、盐城白酒、东台白酒、东沟白酒等7种白酒,被评为盐城地区优 质白酒。 1982年,滨海八滩酒厂生产能力从500吨扩大到2000屯。1983年,盐城酒厂更名为盐城市酿酒总厂。八滩酒厂改进工艺流程,延长发酵时间,采用人工培养老客,分阶段品尝截酒、分级储存等方法,产品质量提高,畅销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滨海县糖厂生产的糖蜜香酒在盐城市评酒会上获白酒第一名。
1984年,国家决定饮料酒用粮由平价改为议价,结束了饮料酒由糖业烟酒公司统购统销的历史,酒厂自行组织原料生产,产品自行销售。唯五醍浆大曲仍由省糖业烟酒公司下达收购计划,由市糖业烟酒公司收购调拨省内各地。
1985年,滨海县八滩酒厂进行扩建改造,酒年产能扩大到10000吨,并参加了“全国部分名优产品和风味食品展销活动”及日本爱知县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建湖县酒厂(上冈)生产的越桔酒,获江苏省供销系统优质产品奖。该厂还曾产出黄沙港大曲,在当地有影响。
1986年,滨海县八滩酒厂更名为江苏省滨海五醍浆酒厂,五醍浆大曲被列为出口产品。1987年,盐城全市有白酒酿造企业20余家,年产白酒10629吨。另外,射阳产低度花露酒也颇受欢迎。
资料来源: 盐城地方志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