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记载,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多疑,担心华佗想趁机谋害他,所以才下令杀了华佗,其实华佗跟杨修一样,是被自己的“聪明”给害死的。 拿着演义当历史看的读者,可能看到这儿就想骂人了,但请稍安勿躁,容我细细道来。 华佗,约公元145年出生于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他跟很多人的想法一样,人生终极目标是入仕为官。
但在那个乱世,想当官只有2条路: 一:祖上是官,子承父业接过老爹的权杖,二:家里特别有钱,直接买。 曹操的父亲曹腾就是花了几百万买了个“太尉”,让曹操得以成为世家子弟。 可惜华佗家里最多算是个中产,供养他读书不成问题,但远远担负不起买官的巨大开销。为了维持生活,华佗便想学习个一技之长,好保证自己将来不会饿死。 他很有眼光,挑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生,也许他注定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所以他虽然没有如愿当上官,但却意外成了一个名医,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人送外号“外科圣手”。 尤其是在给关公做了一个“刮骨疗伤”的手术以后,他开始名满天下,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主要还是关公宣传得好,你想想,如果现在王健林或者马云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夸你:这小伙子不错,是个大才。 相信用不了24个小时,你的名字就会传遍街头巷尾,到那时,登门拜访的人能把你家门槛踩烂,上门提亲的姑娘可以把你家院子拆了。 三国时期,关公的宣传大概就相当于这种功效。 按理说,此时的华佗应该“飘了”,毕竟在他那个领域,自己已经达到了巅峰,无人可望其项背。 但实际上,名气越大,华佗越苦闷,因为名气大了以后总有一些大官、权贵请他看病,都是钟鼎冥食、乘坚策肥之家,接待规格之高,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但这些人骨子里是看不上医生的,医生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工具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完全谈不上尊重。 华佗经历得越多,心里越不爽。 借用现在的话来说,华佗心里不平衡了,他忘记了医生的第一要旨是救死扶伤,医术不该是追求名利的工具,医者仁心,他唯独忘记了这个“仁”字。 不久后,一个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到了。 华佗为关公治病的事儿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恰好曹操此时正饱受偏头痛的困扰,《后汉书》记载:“每发心乱目眩,苦不堪言。”
华佗被请去给曹操治病,仔细检查以后,他取出银针,在头部几个穴位给曹操来了几针,当即就让曹操觉得舒服很多。 随即,华佗心念一转,告诉曹操,这个病好缓解但很难根治,除非动手术(开颅)不然头痛的症状可能会伴随终生。 曹操是谁?那可是千年的老狐狸啊!一下就猜到了华佗的真实想法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好捞个官当当。 送走了华佗以后,曹操曾对手下谋士荀攸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曹操听懂了华佗的“弦外之音”,但以曹操的性格,定然不会受人威胁。当年,仅仅只是怀疑吕伯奢一家可能会“谋害”自己,就斩草除根了,现在这么明目张胆地威胁自己,岂能留你? 华佗在曹操处待了几天,见曹操没有反应,便以回家取药为借口,趁机离开了曹操。 其实这是他的第2次试探,想看看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价码,后面曹操如果派人去请,那就说明自己入仕这事有戏,如果没有,那就洗洗睡了。
华佗离开后不久,果然收到了曹操的征召,但华佗以妻子生病为借口拒绝了,他知道这个时候拖得越久,将来要价就更高,只要曹操开始急了,他就稳了。 事实证明,曹操确实有点急了,见自己安排的使者无功而返,曹操放下架子亲自给华佗写信,还一连写了好几封,见华佗还不肯答应,曹操便下令让当地的官员代替自己上门去请华佗。 除了关公以外,这应该是曹操发家以后待人最高的规格和诚意了。 没想到华佗是个死心眼,台阶都派人送到家里来了,他就是不肯顺着下去。 因为他在这些信中没有得到肯定的承诺,虽然曹操几次写信都提到了会厚待他,但始终没有说明给他具体安排了什么官职,更没有像对待关公那样,直接把官印和美女送到家里。也就是说,曹操给的还是一个空口承诺。 现在知道为啥张麻子一定要让师爷解释解释“什么是惊喜”了吧!
也许华佗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也可能是他以前这么被人诳过,总之他拒绝了曹操所有的邀请,一口咬死妻子的病还没有治好,现在得留在家中照顾。 这下,曹操是真的发飙了,好小子,原本想等你治好了我的头痛再大力赏赐你呢!没想到这么不识抬举。 “来人,给我把华佗抓起来,以“不从征召罪”送进大牢。” 这一句话,华佗的后半辈子算是交代了。 按照《汉律》,“不从征召罪”的最高量刑是死刑,这个罪名定下来,华佗想申辩都找不到地方,而其余人也不能再求情了。 华佗死前,大概是知道自己玩过头了,便想着把自己穷极一生精力所写的医学著作《青囊书》传给狱卒,希望有人能将他的医术发扬光大,可惜狱卒都害怕自己被牵连,没人敢收,华佗无奈,一把火烧了,一代奇书从此失传。 世间再无华佗。 回到华佗被杀事件,再来讨论一下,为啥曹操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治不好头风,会折寿),也要杀了华佗? 其实曹操是想“杀一儆百”,在此之前,他已经干过一次这样的事儿了,那就是杀杨修。杨修跟华佗一样,都是被自己的“聪明”给作死了。
杨修之事对曹操:看,我比你聪明吧!你想的什么我都知道,你没想到的我也想到了。 华佗之事对曹操:看,我对你有用吧!别人都治不好你的病,我能轻松治好,有我,你能多浪几年。 曹操是政治家,政治家一般不会轻易动刀,他们杀人一般都有更深层的含义。 对于杀杨修,曹操想对手下文臣百官传递的是:不要跟我玩心眼,也不要觉得比我聪明就可以不把我放在眼里,圣意不可测(在自己心中,曹操就是皇帝)。 对于杀华佗,曹操想对手下武将兵士传递的是:不要跟我摆架子,也不要觉得以前立了多少军功就可以骄横、可以提条件,天威不可触。 政治家在任何时候,首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唯命是从,令行禁止这些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管你是谁,都不要试图挑战这一权威。
曹操手底下的文臣武将都是他的棋子,他本人又是一个极致的实用主义者,对自己有用就留,无用就诛,一旦某颗棋子试图脱离自己的掌控,即使他的价值再高,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也只能将其毁灭。 杨修、华佗都是聪明绝顶之人,可惜都不懂政治,最后白白丢掉了性命。诸位也不要为华佗可惜,《后汉书》有记载:华佗性恶矜技, 终以戮死。 说白了,还是死在自己的性格上,是否聪明的人性格都很乖张?我们不得而知,但谦逊有礼,不要恃才傲物,才是为人处世的终极之道啊! 文:木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荐稿:张永辉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