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sure6.stream.qqmusic.qq.com/C200002ZnM6s185twX.m4a?guid=2000000052&vkey=5C41B86B318A362D811067C1F3B55E64CB3F96E9B751002FA3E2A411DD9593101BEAC94903278C924BC3E5A364B98954F409530F44C625C4&uin=0&fromtag=20052
最近想起诸葛亮与司马懿这对CP。
老对手。
诸葛亮,中国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不是中国人,这话没毛病吧。司马懿,中国人基本上也都知道,他在三国里的知名度,仅次于刘关张诸葛亮曹操。 在许多人眼里,司马懿算成功的:一是作为军事家,熬死了“生平第一劲敌”诸葛亮,一是作为政治家,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发动高平陵争辩,抄底成功,三国归晋,虽然对中国没什么贡献,甚至危害很大,最后还被刘裕斩尽杀绝,不过这已经是170年后的事。
宋武帝刘裕,庶族的代表。
路易7+7说了,管不了那么多。
在老百姓的眼里,司马懿的孙子成为皇帝,似乎不重要,但他能做诸葛亮的对手,很厉害。 后世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七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他跟司马懿对抗三次,基本占据上风。 建兴九年(231年)春天,诸葛亮第二次率大军攻祁山。当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至卤城(又称盐官镇,位于礼县东北部),掘营自守,司马懿也不是刻意要防守的,看他对付孟达与公孙渊时,多么英雄了得,他正面对抗确实不如“畏蜀如畏虎”之讥。 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刘禅让诸葛亮还师。诸葛亮不亏是战略撤退大师,他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魏名将、军界第二号人物张郃。这是诸葛亮北伐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张郃膝盖中了一箭,有人说这也是司马老贼的主意。
不过这些事,一般人不知道。
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是两个故事。 一个是空城计。
连环画。
历史上诸葛亮没玩过空城计,空城计玩过四出,分别是孙坚对董卓、曹操对吕布、赵云对曹操、文聘对孙权。
赵子龙一身是胆。
即使是真的,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也不可能上当,派一支小分队试探一下便知道虚实。不过有人说了,司马懿是故意“上当”的,真要打败抓住诸葛亮,他在魏国就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 这么说来,在这个故事的语境中,司马懿还是主动的一方。
另一个故事,是“死诸葛走生仲达”。 《三国志》与《晋书》里都说到: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和杨仪“反旗鸣鼓”,虚张声势,司马懿“乃退,不敢逼”。老百姓就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解嘲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悠悠苍天!
这个故事里,司马懿的心态,估计跟传说中“空城计”里差不多,姜维杨仪的才能,跟司马懿不是一个级别,司马懿要是追击,胜算很大。不过,司马懿毕竟是世家大族,跟诸葛亮也有交往,《左传》说“闻丧乃止”,司马懿可能也有这个考虑。再说了,当时曹氏宗室势力很大,司马懿真要一鼓作气灭了汉军,也难说会有后来邓艾的下场。 这就是博弈。
就才能而言,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一代人杰。 就道德而言而言,司马懿的人品,不算太差,比起前后很多权臣,他至少没有谋朝篡位。他的问题,一是有汉代的伦理体系作为背景,有诸葛亮这样的纯臣作为对比,就显得品德卑下了,一是他的后代,从司马昭司马炎到司马衷司马德文,非坏即蠢,一蟹不如一蟹,不但超级内卷,更把华夏文明带进深渊。
司马衷贾南风夫妇,夫蠢妻恶,华夏之殇。 再给大家讲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 这是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的说法,真实性存疑:桓温伐蜀,跟过诸葛亮的小吏还活着,时年170岁。桓温问他:诸葛公有什么过人之处?这个小吏回答:也没有啥过人之处。桓温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这个小吏过了好久又说:他去世之后,我再没见过能跟他比的人。
桓温,曹操式的枭雄。
原文是: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桓温大受震撼。 这就是距离产生美,仆人眼里没有伟人。
问题是,对陈寿这群人而言,诸葛亮很好,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人性的高光时刻,但他死了,蜀汉也没了,司马父子兄弟才是人生常态,而司马衷、贾南风、司马伦、司马囧、刘曜、石勒才是未来的世界。
编辑:行一知
总编辑:言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