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

[复制链接]

2022-12-20 18:18:45 98608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2-12-20 18:18:4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2-12-20 18:18:45

181706f8vu4l1lm8vm6pv2.png


沉寂沉闷,年味索然无味,人民日报发声了:不宜禁放鞭炮,拿环保说事搞一刀切。


人民日报的发声,无异于响了一春雷,接地气,顺民心又合乎民意。


众口同声,年味越来越淡索然无味,过年本就是歇一歇的注脚,讲究的是热热闹闹。


过年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历朝历代都很注重过年,除夕夜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事。


过年放鞭炮寓意着人们的一种寄托和翘盼,盼什么?辞旧迎新,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放鞭炮和过年是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祸害百姓凶猛异常的怪兽叫“年”。


这个叫“年”的怪兽会在除夕夜出现。人们为了吓跑它,家家户户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点燃鞭炮,


还果真奏效,“年”被吓跑了,家家户户太平无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辟邪。


181706gqmi4vi7aoe8cc8i.png


地方机构过于强调重视环保,再加上一些高堂殿阁里的专家大放厥词侃侃而谈,说什么放鞭炮污染大气环境;


地方政府不体恤民情,生硬的一刀切,严令不能放鞭炮。其实,这完全是地方政府不自信懒政的表现!


可以合理的引导民众限时放鞭炮,既守住遵循了传统的民风民俗,又体现了地方政府能管的住也能放的开的担当作为。


过年放鞭炮,本就是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鞭炮声响起来,年过的喜庆又热闹。


立足于传统,传统的东西不能禁不能丢,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一种精神图腾,展示的是一幅民乐民喜的画卷。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荆楚岁时记》曾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


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


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


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


北宋时,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


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鞭炮声响起来!中国结挂起来!大疫三年,我们用喜庆的鞭炮来驱赶瘟神的时刻到了!




来源:今日好歌曲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10

图文推荐

  • 淮剧传唱地方志 古韵新声忆乡愁

    5月18日上午,五星街道万户新村文化广场上,“淮

  • 陈同生 | 牙科医生爱好收藏

    8月4日,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商业街,牙科医生杨洪日

  • 姜涵文 |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姜涵文 我买《山茶文具店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