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玉门。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千里奔赴大庆,参与石油大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三年多的时间,建设起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缅怀王进喜等老一辈石油人的丰功伟绩,致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1923年10月8日 王进喜出生于玉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 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 解放后自学文化知识 通过玉门油田招工考试 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 1956年
王进喜任贝乌五队(1205队前身)队长 提出“月上千,年上万, 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 1958年9月 带领钻井队创造了 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纪录 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 王进喜被称为“钻井闯将” 1959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
看到北京街上的公共汽车 因缺油背着黑乎乎的“煤气包” 才知道国家缺油 作为石油工人的他 感到很难过和耻辱 发誓:“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 把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会议期间
当他听说东北发现了大油田 就迫不及待找到石油部领导 申请到这个油田工作 “我这一辈子,就要为国家办一件事情, 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 。” 1960年初 “钻井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 到达大庆 吃和住都成问题 环境极端困难和恶劣 有的职工饿得难受 就跑到冰天雪地里捡秋收后的 白菜帮子、甜菜叶子、冻土豆来吃 又赶上40年不遇的连绵降雨 很多人没有雨衣雨鞋 只能光着脚站在水中 住在帐篷、活动板房、牛棚马圈 四处透风漏雨 被褥淋湿了,拧也拧不干 睡不能睡,坐不能坐 为此,会战指挥部经常组织工人 夜间围着篝火 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 王进喜提出: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 这矛盾,那矛盾, 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 刚到大庆,钻机到了火车站
没有吊车,几十吨的设备没法运送 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 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抬也好,搬也好,总之要上, 决不能让钻机在车站待着。” 王进喜指挥1205钻井队“人拉肩扛”
奋战了3天3夜 硬是把总重60多吨的 四五十台钻井设备卸下火车 运到9公里外的井场 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原野上 在没有供水管线的情况下
王进喜带领工人挖井凿冰 盆端桶提等办法 完全依靠人力从几公里外取水50多吨 保证早日开钻用水 1960年,钻井时发生了井喷 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 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奋战3个多小时 最终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吃住在井场
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抓几把雪 困了枕着钻头躺在钻杆上休息一会 一连七天七夜不下“火线” 房东赵大娘听说后心疼地说: “王队长,你这么不吃不睡拼命干, 真是个铁人哪!” 从此,“铁人”这个名字响彻整个大庆油田 1960年 王进喜率队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 在誓师大会上 代表五万多名石油会战职工 吼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 1964年 王进喜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上 做题为“为实现石油自给,艰苦奋斗不息” 发言时朗诵自己的短诗: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
人们受“大跃进”的影响 工作重速度、轻质量 1205钻井队也打了一口 斜度超过3度半的井 王进喜带领全队亲自把不合格的井填埋掉 全队职工个个噙着泪水 跟着王进喜背着水泥 一袋一袋地往井里填 直到把井填满 有的同志说: “填了这口井, 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 王进喜说: “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 这一页不但要记录在队史上, 还要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让后人都知道, 我们填掉的不单是一口废井, 而是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为革命干保险活、为油田质量负责一辈子”
“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 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 1970年国庆节刚过 王进喜的病情急剧恶化 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 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 打开纸包 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 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 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 一分也没有动 王进喜说:“这笔钱, 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 1970年11月15日 王进喜因病医治无效去逝 享年47岁 王进喜的一生都在 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默默奉献
以他为代表的铁人精神一代代流传下来 铁人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 甩到太平洋里去”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忘我拼搏精神 为革命“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艰苦奋斗精神 “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 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不计名利,不计报酬 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1958年 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 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 历经艰难、战天斗地 发现大庆油田 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 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 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进程中 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时至今日 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苦干实干”、“三老四严” 为核心的石油精神 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业的灵魂和根基 三老四严: 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 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四个一样: 黑天和白天一个样 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 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 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松辽会战初期的“三要”“十不”:
“三要”:
一要甩掉石油工业的落后帽子; 二要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三要在会战中夺世界冠军,争取集体荣誉。 “十不”: 第一,不讲条件,有条件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 第二,不讲时间。特别是工作紧张时,不分白天黑夜地干。 第三,不讲报酬。 第四,不分级别,有工作大家一起干。 第五,不讲职务高低。 第六,不分你我,互相支援。 第七,不分南北东西,就是不分玉门来的,四川来的,新疆来的,一齐上。 第八,不管有无命令,只要是该干的活抢着就干。 第九,不分部门,大家同心协力干。 第十,不分男女老少,能干就干,什么需要就干什么。 1963年底 大庆石油人通过三年多的会战 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 年产原油500万吨的大油田 结束了中国使用“洋油”的时代 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荐稿:彭相鸿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