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溪河畔有一个小小的村子,一个为纪念英雄而命名的村,多少革命英雄为了民族的解放,在这片故土上抛头颅洒热血,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里洒遍了他们的鲜血,这个村就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成文村。
在成文村说起“老虎井”可谓家喻户晓,它是一个世代相传的饮水塘,据说明末清初有一位游侠义士,身材魁梧,身高6尺有余,武艺高强,他行侠仗义,不畏强暴、勇于抗争,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更是力大无比,三尺碌碡(俗名石磙)轻松就能举起。这位游侠义士游经这片土地后,这里曾是一片盐碱荒地,可谓荒无人烟,可他留恋这片土地,便在此安营扎寨,为开辟饮水之源,他耗用数月时间,独自开挖了一面积20余丈方圆的水塘,可满足数百人饮水,后来以晒盐为生、开荒种地的百姓知道此地有一水塘,便在此地歇脚,安家落户,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庄子。因这位义士有虎之威、虎之力,且乐为百姓造福。饮水思源,不忘挖井之恩,后人便将这个水塘称之谓“老虎井”,思念这位英雄、感恩这位英雄,“老虎井”的传说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说起“老虎井”它是冯成文烈士的衣胞之地,冯成文是听着“老虎井”的传说长大的,那位行侠仗义义士的英雄气概影响着冯成文。
1926年是农历丙寅年(虎年),当年2月正是农历的新春佳节,冯成文在原台北县沈灶区鼎新乡河西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了,这是冯家盼来的一个“虎子”,一家人希望他能虎虎生威,生龙活虎。这个“虎子”的降生给冯家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忧愁,在旧社会,贫苦农民只能在饥寒交迫中生活,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多少孩子被冻死饿死。 冯成文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可算家中又一个男子汉,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更多的人都称他冯二小。 冯成文的外婆庄是临近的蒋家坝,现东台市东台镇的一个村庄,他的外公外婆是蒋家坝张姓平民,当时,他的外公外婆都是靠给人家打长工、做短工,勉强地生活着,冯成文也时常去外公外婆家,他特别听话,外公外婆也非常喜欢他这个乖巧的孩子。日军、伪军的扫荡那时是常事,一次他的外公背了一些粮食从外面回来,被远处几个伪军发现了,那些穷凶极恶的伪军拼命追杀,后来他的外公躲到一片芦草丛中,才免遭杀害。冯成文听着这些,小小年纪的他常常是咬牙切齿,心中充满了对日军、伪军的刻骨仇恨。 在家中,他在似懂非懂中一遍又一遍听着“老虎井”的传说,他喝着“老虎井”的水长大,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中,那位开挖“老虎井”的游侠义士成为他崇拜的偶像,他立志要做一位英雄,一位为百姓谋幸福的义士。冯成文童年的生活没有快乐,更没有进学堂读书的机会,渐渐长大的冯成文十分懂事体贴家人,他只能和小伙伴一起为家人挖野菜充饥。冯成文身体瘦弱,他多么渴望有个强壮的身体,可是一日三餐都是靠野菜充饥,只能勉强度日。为了能填饱肚子,12岁时冯成文就给人家做长工,当上放牛娃,日寇疯狂、伪军嚣张,那些日寇、伪军常常进行“扫荡”、抢杀,无辜杀害平民百姓,冯成文在水深火热中,整天担心受怕,他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放牛时在空旷的草地上,他常常拿着木棍当武器,练功习武,希望能参加打鬼子的队伍。在朦朦胧胧中,他懂得了八路军、新四军是共产党带领老百姓求翻身的队伍,在家中他曾说过,我欲去当八路军、新四军。父母则认为他年幼无知,一个小孩子就要去当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深深懂得,要推翻剥削和压迫,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日子。革命的向往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种。 1942年8月,小海游击连需要吸收新兵扩充壮大,冯成文知道后,瞒着家人,在放牛的途中悄悄去报了名,成为一名新战士,实行了他参军的欲望。从此冯成文开始了新的生活,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他更加刻苦锻炼,练习拼刺刀、射击,他都当着就在战场上,从不喊苦叫累,首长更是佩服这位小战士。有了杀敌本领,他便要求到前线,不久他编入台北县独立团三营当战士,(台北县就是现在的大丰区),由于他勇敢善战,吃苦耐劳,很快就当上了副班长。 当时参军就是打仗,就意味着牺牲,每次战斗他都是冲在前面。一次,伪军一个连的兵力占领了西团镇,对那里实施疯狂的扫荡。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上级决定派一个排的兵力实施反击,冯成文参加了这次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冯成文像一头威猛的狮子,英勇顽强,冲锋陷阵,他和战友们一起连续抗战了8个多小时,疯狂的敌人只得留下了一具具尸体,冯成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下战功。 猖狂的敌人忘我之心不死。1945年6月14日凌晨,西团伪军何少章部队50多名伪军窜入小海实施“扫荡”,当时晨雾弥漫,冯成文正在一个土地庙旁站岗,几个伪军窜上去用刺刀刺向了冯成文,机智勇敢的冯成文在搏斗中鸣机告警,随后冯成文倒在血泊之中,光荣地牺牲了,年仅21岁。 我军听到枪声后,立即投入紧张战斗,打退了“扫荡”之敌,冯成文用生命保护了群众和战友的安全,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冯成文英勇牺牲了,冯家人悲痛,全村人哭泣,决不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冯成立牺牲后,冯家人化悲痛为力量,抗战时期,冯家兄弟冯成立、冯成明也相继报名参军,冯成明在上海一次战斗壮烈牺牲,冯成立英勇杀敌,身负多处重伤,成为一名伤残军人。 冯成文是一名英雄、更是一座丰碑,影响着一代代人,在成文有多少热血男儿把冯成文作为缅怀的先烈、学习的榜样,并在和平年代铸就了新的丰碑。 盛德华是成文村一位70后,从小他就知道冯成文的故事,烈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画面时常在盛德华脑海中浮现,他缅怀先烈,立志参军报国。1993年盛德华参军入伍,来到青海省。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并没有让他退却,多少次转业的机会他毅然放弃。他常说“我是一名军人,多少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战死疆场,我要缅怀先烈,让我的梦想之花在军营绽放。作为成文人我要铭记冯成文烈士,用烈士的精神鼓舞我,为家乡添彩,为家乡争光。” 盛德华参军后长年扎根荒无人烟的西部戈壁,带领战友在戈壁荒滩徒步闯行1600余公里,搜索弹着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现为第二炮兵某高原试训基地武器效应检验训练场一号哨所班长、一级军士长。在险象环生的哑弹挖排岗位上笑对人生,他心思细密,追求万无一失,先后成功挖排哑弹1200余枚,被称为戈壁“兵王”、哑弹的克星。他在总参工程兵某科研所组织的哑弹挖掘排除课目考核中,取得了全优的成绩,成为二炮唯一一名具备哑弹挖掘排除操作技能的士官。2009年12月荣立一等功,2012年8月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先后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江苏省最美江苏兵、百名好班长、“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等荣誉称号。 为了缅怀冯成文烈士,临近烈士命名村成文村的三渣初级中学、三渣小学先后成立了“冯成文英雄团支部”“冯成文中队”等组织, 组织学英雄,寻足迹活动,共同唱响了“少年强、中国强。强国有我”的强音。
烈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丰碑,必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高高矗立,激发出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豪情壮志,奏响高质量发展最美乐章。 (周汉明 撰文 王进兵 供图)
编辑:老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