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王中和 | 十六之夜送花桩

[复制链接]

2024-2-26 13:49:26 55030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2-26 13:49:26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2-26 13:49:26

十六之夜送花桩


王中和


上元节始自汉韵唐风的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看夜戏…等习俗,作为过年压台戏,闹完元宵春节才算谢幕。大冈古镇人特会闹,闹完正月十五意犹未尽,还要再闹一场十六之夜“送花桩”。

134634yrg4ymcuulhn1hh5.jpeg

十六之夜送花桩,是古镇特有的乡风民俗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全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的花灯和戏文人物,花了不少功夫,总不能只玩一天就下架吧?于是有一些欢喜热闹的人借题发挥,生发出新的闹事活动。在元宵节后继续闹下去,闹出一场十六之夜送桩的喜剧来。

送桩寓意给人家送子孙。桩是用木头削成形似的男根,也像水乡人糸船糸牛的木桩。有些少财鬼图方便,也会拿人家糸船扣牛的木桩或铁桩代替。桩外用红绸布或红纸包裹,桩根缠上彩线谓之花桩。花桩送给谁?送给过门后数月肚子没动静的新嫁娘,或多年未开怀生养的中青年妇女。


134634xiqiuqng5xjyg4zf.jpeg

送花桩事先要放风选准受桩对象。送桩往往是在亲友和处得很铁的同事间选择对象。元宵节前放风给人家。放风就是传递送花桩给某人家的消息,看其是否乐于接受,使其精神物质层面有所准备。最重要的是让那家未生过宝宝的新娘子或旧娘子,要经得住送桩群体和个别闹事头子的善意闹腾。六十年前的那回送花桩,我记忆很磨糊,本文写的大多是四伯父经常叙给我听的情景⋯

在镇南靠四叉口的河堆上,有个夏家老糖坊。坊里有个夏大公子,经我四爷四妈牵线搭桥,娶了街西头开磨房麻油坊的张家大姑娘。这两人品貌在古镇属出类拔萃的人尖子,郎才女貌人见人羡。夏大公子是个朋友人,人缘好,跑码头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七八十年代搞社队工业,大办乡镇企业时,他是镇上有名气的搞供销干部。张大姑娘属小家碧玉般的美眉,贤淑端庄。镇上闹元宵和踩街出灯会,她不是扮挑花蓝坐花轿的姑娘,就是荡湖船的美女角儿,是见过世面经得起热吵的人。夏张两家和我们开糖坊做茶食的王家,既是生意伙伴,也是世交近邻。谁知新娘张大姑娘,过门多日还不着床,肚皮没动静,盼坏了望孙心切的公爹和老娘。也急坏了大媒人我的四伯和四婶娘。

镇谚曰:新人进了房,媒人撂过墙。四伯父母死要面子,凡经他们介绍的对象成功后,新人养出几男几女好像都是他二老的功劳,会在人前摆说。看到夏家新娘过门后未怀上宝宝,二老常念叨:牵红线做好人,要就好到底。征得夏家父子首肯,元宵节前请动茶食店大松,正红等一帮热心送桩的热吵人。老俩口子张罗十六之夜送花桩给夏家新娘子,并自费承办了一桌晚酒款待送桩人。


134634imzob2obbebhh25k.jpeg

大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某年正月十六之夜晚饭后,一轮大黄月亮刚爬上柳梢头。茶食店一众送花桩队伍酒足饭饱后,到石牌坊集中,一路笙歌欢语,向着南河浜的夏家行进。

我是幼童被人抱着,手提红灯笼在前引路。身后是敲锣人和一对吹锁呐的吹鼓手。吹子后一人手捧红木托盘,盘上放置红绸包裹着的花桩。桩盘后跟一人扛着独凳,凳上站着一只纸扎的“大公鸡”花灯。这花花绿绿纸扎的公鸡灯有山羊那么大,也有点像大孔雀,名叫麒麟花灯,象征麒麟送子。再后是作合夏大公子婚姻的原创介绍人夫妇(我的四伯父伯母)和茶食店的经理会计。队伍最后是跟着来看热吵的街坊四邻等。


134634qa9yq19xa8d72gau.jpeg

单说那天去夏家送桩事。听见锁呐吹子响,早有准备的夏爹爹和夏奶奶脸上挂花笑咪咪,赶忙出门迎接。先点一挂长小鞭,后放双响大炮仗,将送桩客迎到四叉口北的祖居堂屋。麒麟送到家神柜前,家主上香点蜡烛。花桩送给新娘子张大姑娘,姑娘光笑不接,手拿香烟一支支给大家点火。有人硬要她接桩,她嗔说:一帮杀头瘟的麻症会闹哩。说着说着就躲到西房间不露面了。夏大公子满面春风替她接过花桩后,招呼大家快坐快坐,喝茶喝茶。我照大师傅吩咐,在新娘子床上打两个滚,得到二角钱红封子。捧盘的、送麒麟的也有红包和香烟茶食打赏。那年月家家穷,打赏顶多块儿八角吧!茶食店人送桩不图钱,图个皆大欢喜闹腾玩。用老街人的话说,这是友气夏家的,希望他家早生贵子才是根本目的。

十六之夜送花桩是里下河地区特有的乡风民俗。看日子定吉祥,逢六万事大顺,但送个木头桩就能养宝宝却是天方夜谭。时人大多不懂现代生育科学,古风代传,仅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而已。文革破四旧立四新后,镇上人就不玩这种游戏了。在乡野偏僻农村还偶有人玩闹,但花样不多,动静不敢搞大了。十六之夜送花桩乡风民俗,有暗示人家加快生产,能起催耕催种的作用。茶食店人后几年也曾给顾xx.郭xx家老新娘子送过桩,但没起到养宝宝的神效。看来这木头或金属材料的桩,不管用什么花头精包裹,都是没有生育功能的,灵气可能藏在民间习俗的美好企盼之中。

说也奇怪,我老四妈迷信这个事有用,常说那花桩送得灵哩,没隔年张大姑娘养个带把的儿子,后又连生了一趟五个儿女,且个个男像爸女像妈,又帅又亮。老四妈说起人家生儿育女的喜事,好像全拜她这个月老所赐似的。夏家日子过得不丑确是事实,现年九十多岁已成老太的张大姑娘,子孙满堂福寿双全,儿女孝顺把她接到城里怡养天年。前年儿孙为她庆九十大寿,老太拍的写真照片看上去慈祥漂亮不显老,百岁可期,真是佳人福命也!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08

图文推荐

  • 陈同生 | 牙科医生爱好收藏

    8月4日,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商业街,牙科医生杨洪日

  • 姜涵文 |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

    让温情流淌在笔尖下姜涵文 我买《山茶文具店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