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些微信朋友留言说清明前后不问候,我不以为然。向亲人与友人致以问候与祝福,向值得感恩的人致以敬意,哪有什么忌讳?何况,清明节正与感恩有关。 清明节,是真正意义的中国感恩节。清明,祭祀是重要活动。仪式是形,而感恩才是核。祭扫先烈,感恩他们奉献大义,换取我们的岁月静好;致敬所有质朴善良的先人,感恩薪火相传,才有这越来越好的社会。 任何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清明节的内涵,就是感恩。于岁月的风尘中奔走,在这时节立定,仰望澄澈的天空,俯视生机勃发的大地,清洗心灵皱褶上的积垢,思来路,知未来,不能忘记感恩,不能不懂感恩,不能因忽略感恩而背负骂名失道寡助。 自从盘古开天地,唐风宋雨到如今,一根感恩的主线,维系着人性的温情。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在流亡途中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而面临绝境。正在大家万般无奈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肉相赠,解了重耳面临死亡之危,重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十九年后,重耳成了国君晋文公,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功名利禄,与母亲隐居到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一个隐居的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可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到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教谕人们世世代代不忘感恩。羔羊知跪乳,乌鸦知反哺,何况人乎? 人生中值得感恩的,不止是自己的先人。岁月静好,有许许多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而自私自利意识的泛滥,却容易使人忘却经常洗涤感恩的心。近年的抗灾、抗疫,更是有无数人值得我们记忆和感恩。因此,感恩不是清明家祭的狭隘话题,而应成为社会活动的主题,成为人性自省的必然课题。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草长莺飞。古往今来,除了祭先,正是郊游、户外活动的大好时节。在这好时节,我们自然要静心致敬值得感恩的人,践行一些感恩的心愿,享受美好的生活,让春天的太阳多些温暖,让春天的人性多些芬芳,让春天的社会多些和谐。当越来越多的人修持道德之心,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恩中传递人性的光辉,相互祝福,相互怜惜,相互扶持,何愁社会的天空不能更加春光明媚?
作者简介:
仓中青,江苏盐城人,自由撰稿人。曾任乡村干部、县报编辑记者。文案策划、维权探讨、以文会友,敬请关注《仓中青的文字园》、《钟清信息苑》。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