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国人对蒙古西征倍感自豪,认为彼时的中国人曾征服过欧洲,全然不顾蒙古西征是何人所为。 征服欧亚大陆的蒙古人统治中国满打满算 97 年,若从其统一,即灭南宋算起,不过 89 年便完蛋了。 那么,它为何覆灭地如此迅速? 有很多原因,比如它没有汉化、统治手段野蛮粗俗等,故而有“胡虏无百年之运”之说。 那么,它没有汉化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便是没能构建起如传统中原王朝那样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中央说了算的机制。所以元朝虽披着华夏民族的外衣,内核却仍是草原部落式的。 元朝皇帝具有双重身份,对中原而言,是元朝皇帝;对蒙古人来说,是全体蒙古人,几大汗国的大汗。正因如此,他的身份就很尴尬。 若彻底汉化,几大汗国便不再认他为大汗,当年西北海都叛乱,正是由于元朝皇帝要让他们种地,并用城圈住他们,他们认为这不符合祖宗旧法,于是这帮人叛乱,不认元朝皇帝是他们的大汗。 可若不汉化,对于中原人来讲,他们始终就是异族。实际上,蒙古人统治中国的这八九十年,是将中国当殖民地,根本没有把中国视为本土。因此,他们看不上汉人那一套。 另外,帝国内部倾轧严重,内斗激烈,是其早早灭亡的重要原因。 蒙古帝国的内部倾轧从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成吉思汗为何立老三窝阔台? 就是因为老二与老大不和,所以才折中立了老三。但同时,他却把财产、土地、包括军队都给了老四托雷。 成吉思汗一死,窝阔台虽继承了汗位,可托雷监国达两年之久。后来由于耶律楚才劝说托雷,托雷才下去,窝阔台这才掌握了大汗的实际权力。此后,窝阔台想尽办法打压拖雷系,并害死了托雷。 可见,从那时起,太子党内斗就异常激烈,之后,蒙古帝国一分为四。
贵由死后,蒙哥作为托雷系,又与窝阔台系展开斗争,最终托雷系获胜。 此后,蒙古帝国的汗位,包括元朝的皇位,一直在托雷的子孙中传承。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斗,争夺大汗位、元朝皇位。兄弟俩争斗多年,最终忽必烈胜出。 忽必烈上台后正式建国称帝,统治中原。此时,他面临一个难题,究竟是用汉法还是蒙古旧俗? 忽必烈本人倾向于用回回人,因为回回人善于经商,会理财。 而他手下的汉臣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孜孜求财的那是小人,所以非常看不起回回人,汉臣鼓吹用汉法。 汉臣寄希望于太子真金。真金自幼跟随儒臣长大,熟读儒家经典,会说汉语,认得汉字。而忽必烈不会说汉语,认不得几个汉字。 汉臣急于求成,他们与一些倾心汉化的蒙古人给皇帝上书,称皇上年事已高,真金都已 43 岁了,言外之意就是让忽必烈退位,让真金继位。 结果忽必烈大怒,觉得太子串通汉臣逼宫,欲行李世民之事。如此一来,太子忧惧而死。 太子一死,忽必烈更加厌恶汉臣,“我 40 多岁的大儿子,就是因为你们的挑唆才死的。” 于是,在忽必烈的厌恶之下,汉化之路基本停滞。真金死后,忽必烈立真金之子铁穆耳为太子。 忽必烈死后,铁穆耳继位,即元成宗。铁穆耳对汉法更无好感,“就是因为你们这帮儒臣挑唆,我爷爷骂了我爸爸一顿,我爸爸才死的。” 虽然真金被追封为裕宗皇帝,但他不曾当过一天皇帝。铁穆耳在位没多少年,喝酒喝死了。 铁穆耳无子,他的侄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从漠北迎回了自己的哥哥海山,拥立海山为皇帝,海山即为元武宗。 元武宗继位后,因爱育黎拔力八达有拥立之功,便封其为皇太弟,并约定:“我死后皇位传给你,但你死后,皇位要传给我儿子,不能再传给你儿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满口答应。没几年,武宗也喝酒喝死了。武宗一死,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即元仁宗。 仁宗继位后寻思:“让我把皇位传给你儿子,这怎么可能。你都已经死了,皇位传给谁,由我说了算。” 所以爱育黎拔力八达没有把皇位传给武宗的儿子,而是将武宗长子和世剌封为周王,发配至云南,次子图帖睦尔封为淮王,坐镇江陵,统统赶出了大都。 随后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元仁宗死后,硕德八剌继位,即元英宗。 英宗倾心汉化,会讲汉语,自幼亲近儒臣,有真金的遗风,于是推行一些汉化改革。 蒙古人所谓的汉化改革,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削弱宗王和权臣的权力。 如此一来,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集团不干了。所以在元英宗北上上都途中,被权臣刺杀,这便是著名的“南坡之变”。 元朝皇帝每年在大都和上都之间往返,冬天在大都,夏天去上都避暑。上都位于今天内蒙古锡盟的正蓝旗。 元英宗遇刺后,他的叔叔晋王也孙铁木儿在漠北的和林称帝,即泰定帝。到他这里,已属旁支,泰定帝在位仅六年。 也孙铁木儿继位的第二年,便急着立自己五岁的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没几年,他也喝酒喝死了,死的时候只有 36 岁。 阿速吉八继位时只有九岁,当时蒙古的右丞相认为阿速吉八年龄太小,承继大统能干什么呢? 因此,他拖了整整一个月,未拥立新君。就在此时,留守大都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开始搞事情了。 燕铁木儿是突厥人。因其祖父、父亲跟随元朝打天下有功,特别是他的父亲追随元武宗,他本人也曾被元武宗封为郡王,所以他对元武宗忠心耿耿。 他认为英宗不应该当皇帝,至于泰定帝,是旁支儿,更没资格,如今泰定帝已死,他儿子继位更是不应该,应当迎回元武宗的后人继皇帝位,才是正统。 那么,元武宗的后人是谁呢? 就是远在漠北的周王和世剌,当时的和世剌远在漠北。燕铁木儿是佥枢密院事,掌握兵权,于是他调兵遣将封锁了大都,清洗了当朝一党。 由于和世剌远在漠北来不及迎回,他先把武宗的次子怀王图帖睦尔迎回了大都。 如此一来,他明显不尊奉上都的天顺帝,于是上都出兵攻打大都,爆发了两都之战。 这场两都之战是元朝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最终以上都失败而告终。上都一方的人要么投降,要么被杀,连天顺帝阿速吉八也不知去向。 所以元朝的泰定帝和天顺帝只有年号,没有庙号,因为这二位不被元朝官方正统承认。 两都之战大都获胜后,周王和世剌从漠北被迎回,但当时打仗时,一直是和世剌的弟弟图帖睦尔和燕铁木儿共同奋战。 所以图帖睦尔心里很不痛快,“皇位本应是我的,就因为你是嫡长子,就要来摘桃子吗?我们打仗时你还在路上,你什么都没做,就想坐享其成吗?” 所以,他假装迎接自己的哥哥和世剌,假装把皇位让给和世剌,几天后,和世剌暴病而亡,他就是元明宗。很多人都说和世剌是被图帖睦尔毒死的。 和世剌死后,图帖睦尔继位,即为元文宗。当时燕铁木儿大权在握,独揽朝政。 当文宗图帖睦尔做了几年皇帝后,临死时良心发现,“皇位本应是我哥哥的,我毒死了哥哥,这些年天天被鬼魂纠缠。我死后,皇位不能传给我儿子,要传给哥哥的儿子。” 他哥哥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懿璘质班,一个叫妥懽帖睦尔。他先将皇位传给了懿璘质班,当时懿璘质班还是个孩子,在位一年便死了,他就是元宁宗。 随后 13 岁的妥懽帖睦尔继位,即元惠宗,也就是元顺帝,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元朝自忽必烈始,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明宗和世剌、文宗图帖睦尔、宁宗懿璘质班、顺帝妥懽帖睦尔,历经 11 个皇帝。 这 11 个皇帝中,世祖忽必烈在位 30 多年,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 30 多年,元朝总共也就八九十年,也就是说中间的 20 多年换了 8 个皇帝。 这 20 多年里成宗铁穆耳在位十几年,刨去这三个皇帝,剩下的八个皇帝,有在位三天的,有在位一年的。这些人不是喝酒喝死了,就是死于内斗,死于内部倾轧。 朱明王朝之所以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地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正是因为他们内斗极其严重。几十年的功夫,又退回草原上了。
来源:木人书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