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人问易中天:你怎么让我的孩子像你一样爱读书?他答道:你能像我一样爱读书,你的孩子就能像你一样爱读书了。易中天接着说:父母或者老师,不要做孩子或学生的导师,一旦成为导师,便有了师道尊严,便有了高高在上和盛气凌人;而要以平等之态,做他们的“样子”。其实,这都是老道理。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家庭,若父母怠惰邋遢,别指望孩子勤勉整洁;一个单位,若主事者敷衍塞责,别指望员工恭谨敬业;一个国家,高层没有浑浑噩噩,蝇营狗苟,社会才有清清朗朗,持正向善。为人父母、为人师尊、为民履职,其理相通。 二、 《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说的是辽东某人,所见到的猪都是黑的。某日见猪生下一头花猪——头是白的,惊为“天猪”,喜而欲泣。“天猪”渐大,此人决定将其赶到京城,敬献皇上。 然而才走到黄河东岸,发现当地的猪身有白色甚至周身皆白者比比皆是,顿感惭愧,转而和自己的猪一起返回家中。世界上许多事都是这样,眼界决定境界,认知决定高度。 郭德纲对此事的总结要言不烦,句句中的:见识越大,失望越大,你没见过的,什么都觉得新鲜。当你有了一定见识之后,就没有那么多事让你激动,让你开心,就没有那么多“天人”值得你顶礼膜拜了。 三、 成就,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事业上的成绩(名词);完成事业,取得事业上的成绩(动词)。定义为褒义无疑。然而,在事实上,它更像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譬如:日饮两杯,不过半年,竟攒得空酒瓶一筐,于豪饮之辈,微不足道,于不胜杯勺之鄙人,居然成就感满满。 再如:小朋友用彩色粉笔在家里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一片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什么的涂鸦,然后露出一副自得的神态,你能说他没有成就感满满?至于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希特勒一度所向无敌,谁个不因成就自己的宏愿而沾沾自喜?如此看来,所谓成就者,许多时候,只是一己、一时之感受。 四、 台省昨天完成地方政权更替。邻近有风景,骋目隔岸看。绿蓝对决,蓝白整合,最终三方竞秀,一方胜出。过程不无精彩,亦多有引人唏嘘。我感触尤深的,是赖氏胜选演讲中的这样几句话,其大意是他收到了另两位参选人对他的电话祝贺;人民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政府,也期待有效率的制衡;感谢投票给他的选民,也感谢没有投票给他的,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以的关注与鞭策。 这些,有多少出于内心的真诚,有多少为为政者的职业素养与要求所迫,尚须拭目以待。但其所昭示的意义还是不容置疑的:几千年的王朝更替,都以血流成河为代价,而一个地方政权的平稳交替,让人看到了和平与理性,看到对手相握和彼此祝福。此乃人民之福,民族之幸,亦是世界大势所趋。——反对台独,期待祖国统一。 五、 一个微信群里,谁转发了一篇文章,题为《反动文人的真面目——从莫言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留言说起》,味道旧曾谙。说莫言参观纪念馆后留言: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魂遍野,俱是农家子弟。就内容本身看,觉得这话并无大错。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这不是改朝换代?解放军也好,“国军”也好,有多少不是农家子弟?然就语境而言,其参观感言,显然属于非主流之外的“另类”,不是设馆者所期望听到的声音。 果然,有人发声:就没有办法莫言了吗?他很多言论反动。又有人说话:其实,喜欢或者不喜欢莫言,都很正常,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阻止别人喜欢。先前一位回答:这不错,连某某还有人不喜欢呢。 呵呵,连某某……还,不知这位女士要表达见仁见智纯属正常,还是要表达某某应被人人敬爱和喜欢。由此。我想到了法国啤酒,喜欢的,甘之如饴,不喜欢的,视同马尿。其实,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人,本属正常,不正常的只是许多人喜欢或者不喜欢,根本不需要理由——立场决定一切。
作者简介:朱国平,江苏大丰人,现居苏州,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