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巧合,假期有八天之长。在举国上下欢庆的大好日子里,阿紫文学沙龙群也是欢呼一片,老师出题让大家写一篇有关父母生日的文章。一时想不起二老生日的特别之处,写篇随感,表达一丝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儿时的我们,老师也让我们写有关父母的作文,那时候我们的父母正年轻。我们写父母漂亮帅气的容貌;写父母为了家庭为了儿女辛勤劳作;写父母对我们严格管教我们不满的心情。还有写父母所有的优点缺点,但从来没想过也没写过父母会变老的情形……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觉得大人就是大人,老人就是老人,没有什么不一样。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老,如今再写父母二字时,心中莫名的颤动,有种焦虑不安的感觉。我知道,这种感觉源于我三姨的去世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丝“阴影”。使得我无法接受父母日后老去的“恐惧”心情。虽说人人都懂得世上万物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但儿女对父母离去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记得那一年的那一天,我那让病魔折磨得脱了形的三姨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小辈们一起送三姨到茅山(火葬场所在地)火化。当三姨推进火炉的一刹那,随后高高的烟囱里冒出滚滚的浓烟。就在这时,我的表弟(三姨的儿子)堂堂七尺男儿,声嘶力竭的一声哭喊:我再也没有妈妈了!随后蹲在墙角边痛哭不止。瞬间,家人们哭声淹没了整个角落。那情景至今每想一回,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掉一回……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公公去世前十几个小时里,我老公一直紧紧地抱着他父亲,老人家是在我老公怀里走的。公公走的那一刻,我老公孩子似的嚎啕大哭,全然没有了平时在我面前的面子、孩子们面前的尊严。老公和村里老人一起帮他父亲洗澡换衣:他一会儿摸摸父亲的脸,一会儿摸摸父亲的手,泪如雨下。那样的场面,我除了陪着他哭,想说一句安慰的话都是多余。全人类大概只有父母与他们的儿女之间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无论你多大岁数,只要父母在,家在,你就永远有机会做回孩子。可以撒娇,可以任性,可以叫父母煮我们爱吃的饭菜,可以和父母大声说话,还可以和父母斗斗气。父母就是儿女终身的精神依靠,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毫无保留的关怀和无私的宽容、包容的爱。 身边不少朋友,有比我大的也有比我小的,她们好多都是缺父少母,有的已经父母双亡。每次聚在一起免不了谈到儿时在父母身边各种快乐趣事。她们总会羡慕我有父有母。每每那时刻,除了对朋友的安慰,剩下的就是庆幸自己有爸有妈可以叫着。 有父有母是我们的福气!每次只要告诉爸妈我要回去看他们,从苏州到戴南也就两个小时左右,我妈这期间至少打两次电话,问我到哪了?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早早推着三轮车等在村口,帮我拿东西。谁回去爱吃什么菜妈妈都会准备好,爸爸总能在他的宝贝鱼网里弄些鱼和虾。 为了让父母住得舒适,弟弟几年前就把家中老宅重建,装修跟城里住房无异,有空调也有地暖。现在我们一家人回去,包括我老公和儿子儿媳妇,只要在那里过夜直接打地铺都挤在爸妈的房间里,觉得和老人家一起天南地北地“神聊”,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年疫情带走了不少老人的性命。我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也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次正好我也“阳了”,病在床上,多亏了我弟赶回老家对二老的悉心照料。尽管弟弟平时常和老小孩的父母斗斗嘴,关键时刻还是弟弟得力。养儿防老不是嘴上说说,我弟弟如今从昆山三天两头回家看望爸妈,给他们买好所需物品,包括一些备用药。每次我回去总能看到二老的冰箱里塞得满满的。 常言道,孝顺孝顺,越孝越顺。孝顺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儿是女,一辈子的缘分,没有下辈子。父母老了,他们对钱财衣物已无要求,我们也没必要做些表面上的排场让别人看。父母唯一想要的就是希望儿女能多陪陪他们。但他们知道儿女有儿女的事,所以总是说我们很好,你们忙你们的等等违心的话。但只要儿女一到家,父母们竟高兴得孩子似的能跳起来。 如今,趁父母健在,我们努力做到尽可能让父母活得开心自在,珍惜每一次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也不枉此生做一回父母的儿女。在此,祝福天下所有父母们都能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费爱萍,66年生于兴化市顾庄丁家村,现在福建做物流。闲暇喜欢写写随感。
来源:阿紫
荐稿:陆享阳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