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时彬 | 里下河婚俗:福嗲嗲,福奶奶

  [复制链接]

2023-10-11 12:53:45 89651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3-10-11 12:53:4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3-10-11 12:53:45

多少年来,苏北里下河一带一直沿袭着一种古老的习俗,男婚女嫁的双方都必须请福嗲嗲(念diā)福奶奶来主持婚礼仪式。
福嗲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福气的人,称之为福嗲嗲。二是专指为新婚之人司仪所做的幸福之事。比如,有人请你去做福嗲嗲,那你就必须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在为新人操办婚礼仪式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各种礼数。所以说,喊福嗲嗲不仅是喊人,也是指做事,是特指婚嫁仪式中的相关事。
有福嗲嗲必然就有福奶奶。福嗲嗲和福奶奶是一个享有威望的幸福整体,而且本身的幸福指数就很高。换句话说福嗲嗲福奶奶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担当的,它必须具备起码的两个条件。
其一,老夫妻必须是原配,半路出“嫁”,露水夫妻,双方都拆单后拉郎配的结合都不适宜,而且年龄均在60岁以上。用现代有关观点来解释,自己的婚龄都达不到金婚或银婚程度,又怎么能为别人司仪婚礼呢?“金银”拥有着永恒价值的寓意,相依相伴,感情更是永恒,从一而终亦是福。所以这样的福嗲嗲福奶奶去为别人的婚礼司仪似乎更有说服力。
其二,老夫妻必须儿孙满堂。这个条件似乎会引发歧解,其实不然。在旧时,人们的观念中多子多福的意识很强。首先,在古代农业生产更多的是依靠男性劳动力,男性越多,理论上可以获得的食物就越多;其次,由于女性是嫁出去,男性是娶进来,所以儿子多宗族势力会更强大;再次,古人认为儿子多孝子就多。古代崇尚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后,古人从造字结构上认为“福”字右边代表有房有田,而古代多是以男性耕田为主,所以多子就多福了。
这里不是有意渲染重男轻女,也无意歧视女性,但作为婚俗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
另外,福嗲嗲福奶奶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威望,具有良好的口碑,身体健康,没有残疾。换句话说,一个热热闹闹喜庆祥和的场面,总不能由一对瘸爹爹瞎奶奶来为之操持,那也太大煞风景了吧!
男方在结婚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烀团。用糯米和饭米(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掺和轧成米粉,力求烀成的团不黏不硬。条件好的人家烀长(或方)团,并且在上蒸笼蒸之前滚上糯米,叫“滚衣子”。简单一点的烀圆团,既节约了用米量,又节省了时间。所有的团上面都要点上两个红点儿,图的是喜庆和吉利。同时烀一两块团圆饼。饼上点缀几颗红枣。
125242efzah9ed9we613wm.jpeg
杀猪。在允许私人屠宰的年代,男方家早有安排。要么自家养猪,要么向左右四邻预购。在结婚前两天请小刀手(屠夫)上门宰杀。猪子必须是公猪,母猪不作兴。杀几条要由女方的风俗人情来决定。比如,至亲多的人家要的蹄膀就多。有的地方在待媒这天送膀酒,新娘的父母健在且哥或弟没有成家,那送蹄膀仅有一份。若哥或弟已成家,那蹄膀就得有几个加几份。有些地方除了新娘的父母外,亲伯叔,亲舅姨等都得带份子。这样算来一头猪前后腿只有四只,有了三姨娘六舅母需要的蹄膀相应的就要增加了。一头猪不够就杀两头。再不够就去市场上买。


膀的大小与年代及经济条件有关。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膀只有7斤、9斤,11斤13斤的都极少。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后来增加到39斤,甚至更多。需要注意的是,膀的斤两应是奇数(单数)。

礼肉。每个盒子上的长条礼肉是2斤重,剁若干块。

搿肉。分别为2斤的两块长条礼肉合在一起,分而不断。称之为“搿肉”。

花鱼蹄肚。花鱼即鲤鱼,必须要一公一母两条。蹄即小蹄膀,3–5斤左右。肚即猪肚有心无肺。“花鱼蹄肚”有些地方准备两套,一般情况下一套的居多。为了减少麻烦,一套也就够了。

烟与酒。多与少,好与孬都是双方在事前商定的。

粽子。男方要裹101只粽子。寓意新娘是百里挑一的才人。

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事项就不需细数了。   


福嗲嗲福奶奶从待媒(正日前一天)之日起开始工作。
1.拾盒子
所谓盒子,是指以前用木质材料打制的捧盒,相当于食品礼盒,长方形,分上下两扇,下扇深一点作底盒,上扇稍浅一点作盒盖,又称上盒。现在由于此盒稀少,上下盒已不再作区别一律作底盒用了。习惯上统称为捧盘。当捧盘不够用时,就用篾篮子代替,现在大多以红方便袋代替了。
待媒这天送女方家的盒子有4担(担,量词):


(1) 团盒子。66个团+礼肉+盒子头。(收60回6,六六大顺。如果没有团,可以挂面替代。挂面6筒,收4回2)

(2)粽盒子。101只粽子+礼肉+盒子头。(收百回1。寓意百里挑一的人儿回男方)

(3)花鱼蹄肚盒子。花鱼两条,收母鱼回公鱼;收蹄膀回肚心。

(4)代盒。代盒里团或面+礼肉+盒子头。(代盒的数量不定。根据女方的意见,如果有几家至亲到男方做招,那就带几担代盒。准备来做招的就收下,不来则不收)


此外,膀酒烟糖合成整体不作盒子看待。
2.铺房(床)
送膀酒这天还有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男方到女方家领嫁妆、领被子枕头等。过去水乡农村用船运载,称之为“轿子船”。现在四通八达有公路了,便用卡车、轿车。女方的婚被作为陪嫁品。最穷的年代,起码两条,好事成双。后来逐渐增加至4条6条,甚至10条。领嫁妆是为了男方铺房,领被子是为了铺床。现在铺房就不存在了,结婚前男方早将应有的家具准备妥当,只剩福奶奶铺床。
床铺好后接着为新郎官准备六件衣物:贴身衬衫、裤子、帽子(强调的是舅舅买的礼帽)、鞋袜及领带。将这些衣物置于篾筛之上,用红纸捻一根纸捻,点着火放在筛子下面照一圈。“照”即“燥”。方言里语称之为“火燥晦气”。照好后放置一旁,待新郎官第二天穿戴,叫“换新”或“妆新”。
正日。正日这天稍微复杂些。
1.拾盒子。分为娶亲、还红两批


娶亲盒子有4担:


(1)娶亲盒子(团或面+礼肉+盒子头)
(2)暖房盒子(团圆饼+搿肉+盒子头)
(3)请招盒子(团或面+礼肉+盒子头)


(4)上头盒子(新娘子的头盖、两双手套、两双袜子、两盘红带子、胭脂画粉、6个双响炮仗一对鞭、2对蜡烛、2把香、2把红筷子、5只染红的熟鸡蛋以及5种分别为6个的白果、红枣、莲子、桂圆、花生,搁上青葱、柏树枝等。另外作为对福嗲嗲福奶奶的辛苦酬劳加2个红包2包烟)。

125242makuugkuk2ikzhkg.jpeg


第二批还红所谓“还红”即新娘娶回后,新郎新娘拜过堂等仪式结束即可回娘家,叫还红。又称“新女婿上门”。


还红盒子有3担:

(1)还红盒子(团或面+礼肉+盒子头)

(2)上门盒子(同上)

(3)请招盒子(同上)


所谓“请招”是请新娘的娘家至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到男方作客,且在正日这天被尊为至上亲,称之为“招客”。请招盒子女方是不收的,原来原去。做招的人只搁现金或贵重物品即可。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娘家来做招能搁个缝纫机或电视或自行车等就很不错了。现在条件好的人家搁上一辆小轿车也不足为奇了。
2.搀新娘子
过去娶亲用船,叫轿子船或新娘子船。娶亲人数为单数。除了媒人(介绍人)不分年龄辈份,其余人都应与新郎新娘同辈或晚辈。其中有一小姑娘随行,叫陪新娘子的。比如说去女方家人数是9人,新娘娶回来是10人。寓意“实实在在”,“十全十美”。
新娘在娘家上轿前在堂屋家神前点烛燃香磕头,然后由福奶奶搀扶上轿(车)。现在很简单,大多由爸爸抱起送上轿(车)了。
有一点需要说明。古传有一帖“三观经”, 用红纸包成烟盒大小,上面写上双喜字样,至于内里是经文呢,还是符咒呢,或许从古至今都无人知晓,因为不能随便打开。男方请来作新娘子辟邪之用。娶亲时男方放置于上头盒子上,到达女方家立即将其置放在家神菩萨面前,切切不能进房。在新娘子出阁上轿前把“三观经”塞进怀里或别在腰带里。但必须注意,如果新娘子在“大姨妈期”或“双身人”,“三观经”是千万不能上身的。依然放置于上头盒子上带回男方
轿子船到河口(码头),首先要搭跳板。搭跳板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搭的,男方女方都得由嫡表亲兄弟(舅表姑表)负责。这个礼节不仅是因为是否得到香烟酬物的事,而是关乎到亲戚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以及下面在新娘子下船上岸前的接子桶,(子桶又称子孙桶即从娘家带来的马桶)要从船(车)上接到福奶奶手上都必须由嫡表亲兄弟来完成。
当福奶奶将子桶接到男方家,等船上所有的盒子及新娘随身带的皮箱等物品搬到郎家后,才来搀新娘子上岸。
新娘子上岸往家走的路上,之前还有搂恶(泔)水缸的习俗。恶水缸其实就是一只提水的亮子,提柄上糊一圈红纸,用一根糊上红纸的小木棍,让新娘子握住,福奶奶扶着新娘的手顺势在提亮里搂几下即可。福奶奶边搂嘴里边说些“鸽子”(吉利的顺口溜)。比如“恶水缸搂一搂,养个猪子大似牛”,寓意着新娘子勤劳持家能干,今后会兴旺发达。还有些地方新娘在进门前要跨火盆,其意义在于趋吉避凶,化恶为喜。
3.拜堂
男方在正堂屋中间摆放八仙桌。桌子上摆上香炉烛台,沾刀头肉,刀头肉上插一双筷子,夹上红纸条,肉上放上草铆子,点少许食盐。刀头肉前置三杯酒。摆放停当,点烛燃香,关上大门。门外放炮仗。放炮仗也有个说法,先放娘舅做亲戚来的6只大双响炮仗,然后尽情地随便放。炮仗一响,新郎新娘开始拜堂,先向里后向外再对拜,三拜揖。然后一对新人入洞房“坐富贵”。这时候新郎在福嗲嗲福奶奶的操持下揭去新娘的盖头,坐在床前喝枣子茶,吃些糕点等。床前的桌上摆上蜡烛,一碟富贵鱼,一碟富贵肉,两碟糕点、干果之类。四事如意,好事成双。仪式结束,新娘子出房来到堂屋正间在婆婆的引导下,对至亲长辈挨个叫唤。这时长辈们个个解囊包上大红包给新娘子,这就叫做“叫喜钱”。
娶亲的一切工作顺利完成后,收拾收拾准备回娘家还红。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女方家的福嗲嗲福奶奶没有男方的事情多,对男方的礼物大多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该回则回,也不克扣。
125242cfckz8qazdbxmmaa.png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正日晩上的大喜宴席。有些地方福嗲嗲福奶奶可以充当晚宴的司仪带领新郎新娘“潮席”(上三碗菜后新郎新娘向诸亲六眷敬酒致谢)。由于福嗲嗲福奶奶岁数较大,一般反应不灵敏,也就免了这道程序。
俗话说,“新娘进了房,媒人撂过墙”。福嗲嗲福奶奶的工作也就自然结束。至于说能否达到完美,还是那句古话:三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六礼行不周,男女双方,做了亲换了心,基本满意,皆大欢喜就好。



来源:人文泰州

荐稿:沈培林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52

帖子2780

积分12894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述夔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述夔。徐述

  • 夏俊山:从“腌饥菜”说开去

    从“腌饥菜”说开去夏俊山5月20日《姜堰日报》4版

  • 徐友权丨小镇端阳

    “卖粽叶子哎!卖粽叶子哎!”这悠长的叫卖

  • 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评滨海县淮剧团

    5月15日,由滨海县淮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顾

  • 翁太庆 | 河边那棵楝树

    微风拂过,楝花轻轻摇曳,散发出的淡雅清香,引得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