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盐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有无数的年轻人应募参军,为保家卫国、争取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这些浴血沙场、建立军功的盐城籍军人,有没有人出现在开国将帅的名单里呢? 梳理1955年大授衔及六十年代增授军衔的名单,发现有16位江苏籍将军(一说17人)。 这当中,只有一位中将,即来自常州武进的王诤将军,黄埔六期生,曾任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台大队长,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无线电专家。其余皆为少将。 这似乎与人们的印象或潜意识有落差,毕竟盐城人参军报国的人那么多,怎么就一个开国将军也没有呢? 仔细分析这份名单,或许可以发现盐城没有开国将军的原因。 江苏16位开国将军,最早参加革命的是1925年,但只有一位,其余都是1939年之前就参加革命,而盐城这片沿海地区,直到1940年10月才有八路军、新四军到来,而后才有一批又一批青年参军杀敌。相比而言,确实有点晚,“输在起跑线上”,积功升职的时间不够。 ▲ 宋克达将军。 比如,曾任沈阳军区政委的宋克达中将,盐城县大纵湖小范村人,1944年8月参加新四军三师时只有16岁,抗战中参加过阜宁、淮安等战役战斗;挺进东北后,参加过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随39军参加过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 1955年授衔时,尚是东北军区的基层军官,无缘第一批将衔。 又如,曾任总后政委的周克玉上将,阜宁人,1941年参加革命,参加过涟水、益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参加过抗美援朝……在建国初期将星云集的军官队伍中尚属后起之秀,1955年仅授大尉军衔。 一些早期参加革命的盐城籍先驱未能等到1949年10月建国,过早地牺牲了。 ▲ 陈阿金烈士 比如,曾任中.央红军第六师、第五师政委的陈阿金,是阜宁新沟小徐村人,1934年8月28日在江西广昌的万年亭指挥作战时,遭遇敌机轰炸而牺牲,年仅36岁。 陈阿金1927年夏曾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1930年回到江西瑞金,做过军事教员,参加过多场反“围剿”大战,当选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他的搭档,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开国上将,部下的红十四团长姚吉吉为开国中将,团政委谢振华抗战中来到陈阿金的家乡,与日伪战斗了5年,1955年授少将。 有人以此类推,陈阿金若是不过早牺牲,1955年若还在军中,至少可授中将。 又如,出生于滨海东坎的张绩之,曾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也曾在1934年当选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了三至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于1934年12月30日在贵州剑河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 1955年授衔时,有个“红军不下校“的说法,假如……革命战争的胜利之路,浸透了先烈们的鲜血,其中有许多的盐城前贤!他们没有等到新中国的建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部分早期参加革命的盐城前贤,在建国后转入地方工作,与大授衔擦肩而过。
▲ 黄逸峰将军
比较典型的是黄逸峰将军。他是东台人,参加革命极早,经历曲折传奇,贡献非常大。
抗日战争爆发,黄逸峰利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的合法身份,到苏北从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为配合新四军创建苏中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任新四军联抗部队司令、苏北参议会议长、中共兴东泰特区地委书记、苏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等职,投入对敌伪顽的军事斗争。
抗战胜利后,黄逸峰曾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交通处少将处长,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批授予军衔的将军之一。后任东北铁路总局副局长、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司令员兼党委书记等职,创建人民军队第一支铁道兵部队,从铁路运输方面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资历、军功、才能,哪一样都可圈可点。
整理 / zgd 来源: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