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地日记(34)
施劲松
踊跃支前 1985年4月20日。 4月的老山就要进入雨季了,近几天就常常下暴雨。阵地上不时传来堑壕被冲毁,掩蔽部塌方的消息。已经在阵地上度过了数月腥风血雨日子的一线指战员们,在整月都不能洗一把脸、换一次衣服的情况下,除了要继续防敌反扑,防敌冷枪冷炮杀伤外,还要面临湿疹、烂裆、蚊虫叮咬、疟疾等疾病的困扰和山洪暴发、猫耳洞或掩体塌方等灾害事故的侵害。他们将进入一个自然环境更加恶劣、生活条件更加艰苦的亚热带丛林地区野战阵地生存的严峻考验。 机关每天的工作还是催促各团政工部门报送各种战时政治工作资料,归纳整理成政治工作保障经验总结、战例以及典型人物事迹等。在这繁琐的文字整理工作中,我常常被那些典型人物事迹所感动。让我再次在我的日记里对他们做出专篇的记述。 先来说说战区人民踊跃支前的故事。 临战训练期间,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军支前,处处都充满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局面。砚山县委副书记袁雄昌,是该县支前工作的负责人,他几乎天天来看望部队,发现部队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回民给部队赠送骆驼
去年8月10日发生的一件事,对于师医院女军医拓西平来说,是她终身难忘的,如果换了其他时间其他人,这件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可是,这件事发生在今天,发生在我们参战部队的女军医身上它又是那样的不平常。女军医拓西平为使自己能够在未来的一年中做好参战官兵的战伤救护工作,把身怀的第一个孩子做了人工流产。 拓军医在驻地出发前已经知道自己怀孕了。医院领导曾打算安排她留守,可是拓医生死活不肯,为了能按时跟随部队向战区集结,出发前忙于各种准备工作,来不及做人流手术,现在到了集结地区,知道距离接防还有一段临战训练的时间,所以,在到达集结地十来天时间后,就对自己下了手。 这件事立即惊动了正在召开全县妇女先进代表大会的砚山县妇联,她们特意挑选了8个民族的8名妇女代表,以8个民族的名义,到师医院看望拓医生,送来了边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诚挚的慰问。她们对拓医生宁舍自己亲骨肉,誓为边疆保平安的感人行为给予高度赞扬。砚山县广播站还做了专题报道,号召大家学习拓医生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的高贵品质。
〇战区群众夹道欢迎我师凯旋
砚山县各族人民自发地为临战训练的部队送水,洗衣等服务,还在“八一”、“ 十一”、“中秋”等节日开着拖拉机,为部队送来新鲜蔬菜和鸡鸭鱼肉。“1、15”战斗后,步兵1团到南温河休整时,得知部队有伤员运下来,王惠英大妈带领几位姐妹结伴,背上竹篓带上慰问品,步行几十里赶到南温河看望部队,给连队包饺子。1985年1月31日砚山县马县长带领三位伊斯兰教长,10位阿訇等37名代表,开着四辆大卡车,带着一峰骆驼和慰问品到师开设在磨山保障基地慰问。 战区人民为我师在老山地区作战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仅以麻栗坡县为例,出动支前民工达十万余人次,供给部队粮、油、肉、蔬菜几百万公斤,极大的鼓舞了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简介:
施劲松,江苏省射阳县人,1959年出生,1978年12月入伍,大学文化,历任战士、干事、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安徽省宁国市委常委、市人武部党委书记、政委,上校军衔,盐城市公安局副调研员、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盐城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三级警将警衔等职。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参加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任师政治部组织干事。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