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圣洁的爱情伊甸园 ——云南采风纪行之三 玉龙雪山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整个玉龙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的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主体景观。
对于我来说,玉龙雪山是模糊的,虽然听过许多雪山传闻,但总归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读书时听过“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故事,雪山的圣洁便提升了一层。 这次,随省记协县市区域报工委云南采风团一行,有幸前往玉龙雪山,一睹冰清玉洁的雪山圣容,还真让人有些怦然心动。 一大早,汽车从丽江古城向北出发,公路的正前方,隐约可见一座耸立的山峰,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玉龙雪山,灰色的山体若隐若现,迷蒙中带着一丝神秘。 高原的清晨,阳光有些刺眼,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汽车沿丽江古城西北方向一路前行,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已经开始萌芽,嫩嫩的小树叶片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 越到雪山脚下,雪山的轮廓越分明,灰色的山体上,覆盖着皑皑白雪,远远望去,积雪和白云连成一片,竟分不出,哪儿是雪山,哪儿是云朵。 在纳西人眼里,玉龙雪山始终是一座圣洁的神山。 在这座山上,寄托着纳西人民遥远的梦想和永久希望,也缔结着纳西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神话图腾。 纳西导游一路上不停地介绍着玉龙雪山的神奇风光和优美传说,其热爱家乡的情愫也在言辞中娓娓道来,自然掺杂着自豪神情。 而我们这群江南游客,尽管还没有到达雪山,却也在导游的介绍中,对玉龙雪山欲飞入海的神韵和圣洁婀娜的丰姿产生了颇多向往。 玉龙雪山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交界处,隔金沙江虎跳峡与哈巴雪山遥遥相望,是云岭山脉的最高峰,山顶气温寒冷,常年积雪不断。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人民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古城还延续着每年一度的盛大节会“三朵节”。
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玉龙雪山脚下白沙村北的北岳庙依然存在,拜山朝圣者络绎不绝。 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历代帝王的御封,使玉龙雪山更添了一份神奇而凝重的色彩。 雪山以其悠久的历史、迷人的景观、神秘的传说和至今尚无人征服的处女峰令今人心驰神往。 位于玉龙雪山南面的丽江坝子可以说是“云岭之南”中的“云南”。我想,这也许就是云南省称谓的来历吧。 据史书记载,玉龙雪山海拔5000米以上雪峰就有13座,云南人称之为“玉龙十三峰”,其中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至今仍是人类无法攀越的高峰,堪称人类极限之地。 玉龙雪山还是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雪山,也是离人类居住城市最近的雪山,离丽江市区仅十几公里。山脚有一“雪嵩村”,雪山之水流淌至此,曾经形成一汪深潭,酷似玉湖。 后来,雪线上升,玉湖早已不复存在,但山村依旧,因此,该村至今还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玉湖村”,当地人称之为“雪山第一村”。 当年,世界著名探险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纳西文化研究之父”、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在此生活工作了27年,因此雪嵩村也在世界文化版图中占有一席之位。 临近玉龙雪山之时,公路边豁然展现出一片开阔的草甸子,成群的牛马在草甸上悠闲地啃着刚泛青的小草。草甸边的山丘上,大片的雪松都是一派焦黄。 原来,前不久,玉龙雪山周边发生了一场特大的山林火灾,大片的山林毁于一旦,现在只剩下零星的几棵雪松,在草甸上显得孤单而寂寥。 这便是玉龙雪山脚下的甘海子。
们不知道甘海子名称的来历,原以为,命名为海,必定是碧波荡漾的,而这一片草甸如果称之为“甘海”,或许是“干海”之意吧。
导游介绍说,甘海子原为高山冰蚀湖泊,后来雪线上升,积水减少以至干涸,于是人们称之为“干海子”。 现在的甘海子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高原草甸,视野极为开阔,环境清幽宁静,恍若世外桃源。 地毯般的草地,从玉龙雪山脚直铺到遥远的天际,整个大草甸长满了茂密的牧草,悠闲的牧民跟着牛马群后面在草甸上踱着方步,悠扬的牧歌带着民族特色回荡在整个草甸上空。 甘海子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最近、也是最佳的地方,在这里可看到玉龙雪山的十三个高峰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导游特地让我们在此下车稍作休息,并远眺雪山景致。 清晨的雪山脚下,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远处的山峰上,朝霞初染,山体镀金,银光闪烁,气势巍峨,尤其是主峰扇子陡,真的如同一把打开的扇子,从雪山之巅直插云天,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站在甘海子草甸上遥望雪山,雪山顶端孤岩突兀,奇石嶙峋,玉峰耸立,云蒸霞蔚,而下游则涧深林密,古木参天,峡谷幽静,断崖峭壁,银灰色的冰川蜿蜒而行,如同浇筑的水泥基脚,固守在雪峰底层,固护“绿色奇峰”。 过了甘海子,我们便来到了玉龙雪山脚下的索道机站,到雪山游玩的客人都汇聚在这里,等候索道缆车上山。在机站的停车场上,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从雪山冲来的寒气。 原先我们都穿着单衣上山,也不觉得冷,但一到了雪山脚下,就已经感到凉意袭人了。 广场上等待缆车的游人纷纷聚集在开阔场地,面朝雪山,一个个惊欢得大呼小叫,忙着用手中的相机拍照。 此时,梦中圣洁的雪山展现就在我们眼前,山间云雾缭绕,山体积雪覆盖,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朦胧中夹带着缥缈韵味,宛若人间仙境。 雪山机站海拔已经是3000多米了,再往雪山上,海拔更高,因受高原气候影响,山上的气温和气压会更低。所以,在索道机站,游客们纷纷租来厚厚的棉衣和便携式罐装氧气,以备上山御寒抗压之需。 我自恃抵御风寒能力较强,加上有心挑战低温极限,便相邀另几个不怕寒冷的勇士,依然穿着单衣,不带棉衣和氧气,轻装上山。
六人一组进入索道缆车,车厢徐徐上升,人便如同乘飞机一般腾空而上,玉龙雪山脚下的原本高大的雪松在我们的底下渐渐矮化。 越往山顶,雪山的景色越真实可见,而身下的山廲间,因常年照不到阳光,依稀可以看到厚厚的积雪。山体两旁的积雪因为常年结冰,早已化为冰川,如辅浇在山峰表体的水泥浆,晶莹剔透,与灰色的岩石融为一体。 坐在索道缆车上,我贪婪着呼吸着带着雪山寒流的空气,冰冷的气息似乎要浸入心肺,凉丝丝的直透骨子里。 放眼窗外,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阳光照在雪地里,再反射到空中,刺眼的强光令人难忍。 游人惊叹于雪山的神奇,纷纷寻找着最好的摄影角度,拍照留念。我也不能免俗,拿出相机狂拍起来。 从缆车窗口往外望,我们的身下出现一片幽深的山谷,谷内的雪松粗壮挺拔,在厚厚的积雪间更显得远古和僻静,这便是神秘的云杉坪。 在云杉坪周围的密林中,古木林立,枯枝倒挂,枝上悬挂着树胡子,随风飘荡,偶尔传来一声翠鸟的鸣叫,声音从空中直扑到山谷的最深底处。林间随处横卧的枯枝朽木,长满了青苔,好像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来打扰过。 山谷中常年不化的积雪与悬崖畔倒挂的冰川,千姿百态,冰清玉洁,给人以雄浑巍峨、冷峻圣洁美感。 云杉坪又名“情死之地”,海拔3240米,是纳西族人民心中的圣洁之地。传说,从这里可通往“玉龙第三国”。 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是人间天堂的化身,是纳西民族心目中向往的王国,那里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喝不完的美酒甜奶,用不完的金沙银团,火红斑虎当乘骑,银角花鹿来耕耘,宽耳狐狸做猎犬,花尾锦鸡来报晓”。 在纳西人眼里,玉龙雪山俨然是一方美丽绝伦的灵魂净土,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玉龙第三国”有一对爱神情侣,他们骑红虎,逐白鹿,弹口弦,吹竹笛,率领飞禽走兽,在呼风唤雨中召唤人间悲苦情人。 痴心相爱的情人在那里将永世不分离,生命在那里将成为永恒。 那里没有欺凌侮辱,没有邪恶妄念,蓝天白云作纱帐,绿草鲜花当地毯,日月星辰为明灯,清泉甘露是琼浆,一切人间美好的词语,用在“玉龙第三国”都不为过。 我想,这也许就是纳西人民向往的心灵圣土,是如同江南一带流传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吧。传说年轻的男女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云杉坪殉情后,他们的灵魂就会进入“玉龙第三国”,得到永生的幸福。 美丽的神话传说,往往寄托着人们内心的向往。 纳西族是一个至情至爱的民族,青年男女如果不能和心爱的人结婚,便会相约殉情。殉情前的男女青年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带上最喜爱的物件,两人在玉龙雪山下甜美地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含笑而去。 能够选择在玉龙雪山最圣洁的净地同赴天国,也许是相爱男女最理想的归宿。 他们认为,在此殉情可摆脱尘世烦恼,升入理想的爱情国度,在那里,相爱的恋人可以尽情躺漾在雪水滋润的鲜花丛中,可以畅饮近靠雪山晶莹圣洁的天赐甘露,可以沐着清纯无比的皎洁月光,从而长相厮守,直到永远。
悲壮的爱情总是被染上凄美的外衣,生活中的悲苦只能靠意念来弥补,“玉龙第三国”的殉情,也许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无奈脱离吧。
相传,也曾有一对青年男女,因为不能结为夫妇,便相约共赴“玉龙第三国”。但是,在云杉坪谷,面对心上人临死前的绞痛难忍,男青年心生惧念,一时胆怯退缩,抛弃了心爱的恋人,独自逃离了云杉坪。 后来,这个男青年就在当地成了人们不齿的对象,几乎没有人看得起这个懦夫,一个不敢为爱去死的男人,是最没有勇气的人,当然,他的灵魂也进不了“玉龙第三国”。 凄美的爱情故事,使“玉龙第三国”成了至爱天堂。而进入这个“天堂”的恋人,却往往都是生前不能尽情相爱的殉情苦主。 爱情,给云杉坪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让云杉坪留下了一段段悲情话题。 我们一度沉浸在纳西族凄美的爱情传奇中,游客中有几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听着如此悲壮的故事,眼里分明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他们的内心,正为纳西人为爱而死的勇气所感动。 然而,现在能够相约到云杉坪“朝圣”的青年男女,大多都沉浸在爱情甜蜜中,从纳西青年至死相爱的故事中,他们也一定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感情,更加珍惜彼此相爱的幸福时光。 刚从悲情故事中回到现实,缆车已到了山顶索道机站,一走出车厢,顿觉寒气逼人。到了室外,漫山遍野全是皑皑白雪,此刻,雪山也就真实地踩在我们脚底下。 我们下车的地段,海拔已经达到4500多米,我们在一块标有“4506米”的石柱边合影留念,毕竟,这一辈子,也许这里是我们登得最高的地界了。 尽管山上的温度更低了,但我们的心却火热起来,激动,振奋,充满了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我们的身旁阳光灿烂,但不远处的雪山顶上,却灰蒙蒙地飘起了雪花,不一会,雪花便飘移到我们的头顶,可是过了没两分钟,灿烂的阳光又回到身边。 雪山多变的天气,让我们感受到了高原气候的异常。 山顶的天气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雾气茫茫,我们站在雪地里向前眺望,只见不远处时隐时现的玉龙雪山主峰,覆盖在绵绵白雪之下,云与雪相互映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雪峰显得晶莹无比。 而薄薄的云雾,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柔纱,将山峰笼罩在极其神秘的光环里。因为阳光的照射,在洁白的雪地上,时而投下银灰色的云影,如同在锦绣的绸缎上,织上了朵朵暗淡的花瓣。
此时的玉龙雪山,更像是一个大家闺秀,不肯轻易显露出她柔美的娇容,若隐若现间,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与幻想。
春夏之交时,能够看到皑皑积雪,对于江南人氏来说,可以说是太惊奇了。 面对无边无际的雪域,人们的心都恢复了童年的纯真,他们欢快地奔上雪地,抓起一把雪团向远方抛去。雪沫在空中飞舞,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如同柳絮飘荡。 游客身上红色的棉衣,在雪地里点缀着,像一团团流动的火焰,把整个雪山衬托得艳丽多姿。每个人都显得既兴奋又激动,我们穿着单衣,似乎也忘了寒冷,忘了年龄,人人都像三岁的顽童,在雪地里嬉闹着打起了雪仗。 雪团漫天飞舞,欢声笑语不绝,在圣洁的雪山之巅,人们都忘却了俗事的烦恼。 沿着雪山上修建的栈道,我们拾阶向山顶攀登。栈道两旁的山体上,堆着厚厚的积雪,山顶的寒风夹带着冰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只得加快登山运动以抵御风寒。 在冰天雪地里,我们以两件单衣挑战寒冷极限,但身上仍然是热血沸腾。当我们来到4680米处,据说这里已经是人类到达玉龙雪山的最高峰,往上便再也无路可寻。 在极限之地的站台上,玉龙雪山景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签发了一张“通关文碟”,并盖上当日印戳以示留念。 站在人工修筑的瞭望台上,遥望雪山之巅,雾气笼罩的山顶,便是至今尚无人征服的处女峰,不禁想到,生活中的有些人和事,也如同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虽然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一马平川的丽江坝子北端拔地而起的玉龙雪山,以其圣洁和神秘,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峰。
站在玉龙雪山之巅,我们想象着充满凄迷爱情故事的“玉龙第三国”云杉坪,想象着至今人类仍无法征服的处女峰扇子陡,想象着常年积雪不断的千年冰川,玉龙雪山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这是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是纯净与原生态的交融。 从玉龙雪山上流淌的神奇传说中,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茶马古道上传来悠远的铃铛声,仿佛可以看到纳西女人沉重的背篓和纳西男人雄浑的烈酒,以及摩梭人走婚的奇异风俗…… 从雪山下来,喧嚣归于平静。 仿佛从神话世界回到平凡人间,但我们的心仍飞驰在雪山之顶。玉龙雪山,这座圣洁的爱情伊甸园,留给我们的,何止是她柔美的身姿,更多的或许是精神内涵吧。
作者简介 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1965年8月出生,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从事石匠、泥瓦匠、代课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后通过自学获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政府机关新闻中心,任副总编辑。曾出版诗合集《九峰派诗选》、个人散文集《行走田园》。
来源:风雅田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