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时间长了自己也就信了
陶爱兵
由于年龄的原因和工作岗位的转换,近段时间俺相对接触社会面宽了一些,朋友圈也扩大了不少。又因为自己喜欢写作,需要熟知方方面面的人和事,需要最大范围、最广阔的空间了解社会、了解人情世故,因此朋友圈里五颜六色、啥样儿的人都有。 这接触的时间一长,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问题也就多了起来,发现不少人“习惯成自然”,说话办事都有他们特定的标签与熟悉的套路。这不,朋友圈里有个搞建筑的哥们儿,见面开口闭口就是“我今天接了一个工程,2个亿!”,“我昨天接了一个工程,7个亿!”。 也许,第一次见面,他所说的事是真的,但经常见面,经常说接工程,就难免让人会产生联想,生出诸多怀疑:你是啥人,为啥有那么多工程可接?忙得过来吗,你接这么多工程有那么多精力去把它干好吗?明显的是吹牛皮没打草稿,别人全都不信,就你信了。
还有,也是朋友圈里的一个朋友,见面三句话不离本行,“今天与某县长在一块儿吃饭谈投资”,“昨天与某市长在一块儿吃饭谈投资”,“前天与某厅长在一块儿吃饭谈投资”。且吃饭的时间、地点精确具体,对参加的人员也能如数家珍般的一一说出来,不给他人半点怀疑的机会与漏洞。 也许,他真的很有钱,钱的计量都是天文数字,也给很多地方、很多单位投了资。但这天天与领导吃饭,天天投资,就是海水也吸干了呀,周围的人已经全不信这套了,只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破,只有他还在全信。 再者,这领导老和你在一块儿吃饭——天天、月月、年年,你又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呢?一般不是吧?真的是了,相信你也就不会常提这档子事,常提与领导在一块儿吃饭。因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咱们农村有句谚语,说的是为啥憨子傻子常常喜欢骗人,那就是他认为大家都像他一样憨、一样傻,故此开口就骗。事别理同,喜欢吹牛皮的人,时间吹长了,别人信不信他不在意,也不会去管,反正他是真信了。 这样就势必造成只要有时间和机会,只要条件和环境允许,这样的人就会如饥似渴地展露口才,老道熟练地重复套路,不用打草稿,张口就来,坐定就侃,既没有一点底线,也毫无半分羞色,如同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坐在一起开口聊天拉家常一般自然。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这种人将会越来越多,活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大有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境地。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会多一种安全生存法则与技能,对减少个人经济损失,科学合理运用时间大有裨益。
(本文照片系过敏研究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二弟陶爱林博导所提供)
来源:桃林微风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