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就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了,大寒过后向阳春。我们终将迎来春天。大寒节气在古代有很多习俗,今天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习俗?
1、尾牙祭 大寒的习俗之一是尾牙祭。人们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祭上,摆放年酒和食物,以表达对土地公的敬意和感谢。这个习俗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人们期待新的一年能够丰收和平安。 2、食糯 大寒的习俗之一就是食糯。这是因为在小寒和大寒这两个节气,人们会选择吃糯米来驱寒暖身。糯米饭因为含糖量高,可以御寒,而且糯米还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功效。
3、喝鸡汤 大寒的习俗之一就是喝鸡汤。南京人在大寒节气就开始喝鸡汤,或炖老母鸡、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喝鸡汤可以暖暖身子,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4、除尘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大扫除的时候。人们在大寒这一天会进行大扫除,扫除家里的霉运,扫除不祥,寄托着中华民族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5、八宝饭 大寒节气,民间有吃糯米的习俗。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 6、节祭灶 大寒时节,人们通过祭灶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7、糊窗 大寒的习俗之一是糊窗,即用新纸把旧窗户裱糊一下,以期新的一年吉祥。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容方式,也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祈福。 8、腊八粥 大寒过后不久就要到春节了,人们在大寒节气就开始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红枣等一起熬煮而成,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还能滋补御寒。
9、赶婚 赶婚是赶在腊月里抓紧迎娶婚嫁的意思,因为当时农村人没有太多禁忌,也没有什么不吉利的日子。不过,有时农闲时间,人们也会赶在腊月里结婚。 10、蒸供 大寒的习俗之一就是蒸供,即准备祭祀用的糕点食物,一般是用面蒸制的。因为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正是寒冬即将来临的时候。
11、做牙 大寒的习俗之一就是做牙。古人将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称为“做牙祭”,在农历二月二和正月十六这两天,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打牙祭”,好好的吃喝一顿。 12、纵饮 大寒的习俗之一是纵饮,即放开宴乐,纵情喝酒。古时腊月是“祭祀”之月,人们会以三牲六畜祭奠祖先,并享用酒作乐。
13、洗浴 大寒的习俗之一就是洗浴。在大寒这一天,人们会集中地洗个澡,一方面是因为想要清清爽爽地过大年,另一方面也有洗去晦气和霉运的寓意。 14、赶集 大寒的习俗之一就是赶集,这是为了购买年货和置办年货。在大寒期间,人们可以花很多时间购物,但也要注意节俭和合理消费。另外,在大寒期间,走亲访友和串门拜年也是必备的礼节。
15、买芝麻秸 大寒时节,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寓意岁岁平安。 16、哺太阳 大寒节气习俗中的哺太阳指的是在冬季日光温和可爱的时候,没有夏天猛烈。通过在太阳底下休息,可以补充体力,增加能量。
17、喝粥 大寒的习俗之一是“喝粥”。喝粥是腊月里期待已久的头一道美食,由多种谷物、豆子和干果等熬制而成。喝粥的风俗由来已久,它代表着腊八的温暖和幸福。 18、吃寒糕 大寒的习俗之一是吃寒糕,北方人称之为“冻”,这是因为大寒过后,寒冷的天气让人感到瑟瑟发抖。吃寒糕寓意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
19、年糕 大寒的习俗之一是吃“消寒糕”。吃“消寒糕”的习俗源自北京,因为年糕的糯米含糖量高,食用后能起到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作用。 20、大寒不生火 大寒节气习俗——大寒不生火,室内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体能抵抗严寒,以增强体质。据说,这样还能把蜷卧在屋内的虫子冻死,来年春天居室会更加洁净。
大寒迎年,因为每年的大寒节气都在腊月里,而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而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腊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